Tsua'lina'o考古遺址位在屏東縣春日鄉。遺址年代距今120年。文化類型屬於漢文化。遺址代碼:1331TLO。評鑑等級:【查】【資】一般性遺址 Tsua'lina'o考古遺址位於春日鄉力里村,為力里溪、士文溪上游所夾稜線鞍部,海拔高度1220-1250公尺。於山脊稜線,緊鄰大漢林道南側,為稜線鞍部,地形平坦,昔日有石垣圍繞,面向北方力里溪谷,目前是造林地。1994年調查時,遺址緊鄰大漢林道邊緣,因日治時開闢道路,建駐在所,原石垣等幾已毀跡,長滿茅草。 1994年劉益昌、高業榮等調查。2007年3月14日屏東縣遺址補遺調查暨數位化保存計畫遺址登錄表項下郭素秋、袁進龍調查。說明 評...
Haliumal-II考古遺址位在屏東縣春日鄉。遺址年代距今100年。文化類型屬於排灣文化力里舊社系統。遺址代碼:1331HLM2。評鑑等級:【查】【資】一般性遺址 Haliumal-II考古遺址位於春日鄉力里村,海拔高度640-680公尺,面向大漢山峰的緩坡面。古代因竹子茂密,故俗稱Chia'kau(竹林)。目前竹子依然是盤根錯結,難以進入。1994年調查時,因原建構被密竹掩蓋,無法進入,實際狀況不明。 1994年劉益昌、高業榮等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
Longas考古遺址位在屏東縣春日鄉。遺址年代距今150年。文化類型屬於排灣文化力里舊社系統。遺址代碼:1331LG。評鑑等級:【查】【資】重要遺址 Longas考古遺址位於春日鄉力里村,海拔高度420-460公尺。南倚1170公尺的力里山峰,北、西兩側均為懸崖,下臨力里溪谷。地形屬力里山脈向北方延伸之東側面,現為林地。本舊社距北方力里溪谷雖不遠,但因北側、西側均為懸崖,因此,必須循日治時期舊路由崁頭窩山附近北行約7公里才能抵達。1994年調查時,為林地,有竹林。 1994年劉益昌、高業榮等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
Tsua'labutsu考古遺址位在屏東縣春日鄉。遺址年代距今120年。文化類型屬於漢文化。遺址代碼:1331TLBT。評鑑等級:【查】【資】一般性遺址 Tsua'labutsu考古遺址位於春日鄉力里村,海拔高度980-1030公尺。力里山南伸的稜線緩坡上,面向南方士文溪谷,現址為力里村大漢林道12公里一帶Babin家之保留地,種植傳統排灣族農作物。1994年調查時,因歷年來整地,遺址多已毀跡,可見有多年成長的杉木、柚子樹。 1994年劉益昌、高業榮等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
Chia'gulu考古遺址位在屏東縣春日鄉。遺址年代距今80年。文化類型屬於排灣文化力里舊社系統。遺址代碼:1331CGL。評鑑等級:【查】【資】孤立地點 Chia'gulu考古遺址位於春日鄉力里村,海拔高度970-1020公尺。力里山南伸的稜線緩坡上,略向東南傾斜,面士文溪谷之坡地,周圍為力里村之保留地。1994年調查,Chia’gulu聚落即為舊社之改建,中為大漢林道穿過,與現在的聚落混合。 1994年劉益昌、高業榮等調查。2007年屏東縣遺址補遺調查暨數位化保存計畫遺址登錄表項下郭素秋、袁進龍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
Chia'kauv考古遺址位在屏東縣春日鄉。遺址年代距今120年。文化類型屬於漢文化。遺址代碼:1331CKV。評鑑等級:【查】【資】一般性遺址 Chia'kauv考古遺址位於春日鄉士文村,海拔高度870-910公尺。具馬奴山(1111.3公尺)北側緩坡,營地坐南朝北,面向北側的力里溪谷。西北側下方約1公里的緩坡處為力里社所在。1994年調查時,遺址為大漢林道整個貫穿,營內房舍均已毀跡。位於大漢林道上方的石垣保存甚佳,在下方的東西側壁居次,最下方的石垣均已毀跡。近來力里村民在最下方種植香菇,有相思樹幹遺留。此外,亦是力里村民的保留地。2000年調查時,道路上方的營盤土地已大多流失,特別是...
Gele'uluvon考古遺址位在屏東縣春日鄉。遺址年代距今300年。文化類型屬於排灣文化士文舊社系統。遺址代碼:1331GLV。評鑑等級:【查】【資】一般性遺址 Gele'uluvon考古遺址位於春日鄉士文村,海拔高度250-300公尺。位於著可芋山(647公尺)西北延伸的稜線緩坡上,略為偏向西北平緩坡地。現為造林地。1994年調查,僅可認定建構的範圍,因有數條產業道路,東西穿越本社,房屋石壁完整者甚少。 1994年劉益昌、高業榮等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
Haliumal-I考古遺址位在屏東縣春日鄉。遺址年代距今250年。文化類型屬於排灣文化台東歷坵系統。遺址代碼:1331HLM1。評鑑等級:【查】【資】一般性遺址 Haliumal-I考古遺址位於春日鄉力里村,海拔高度610-620公尺。為面向大漢山峰的緩坡,比北側的Haliumal-II (Chiakau)舊社地勢略低30公尺。舊社內竹林茂密,形成一天然林,因交通困難、荒置已久。1994年調查時,自日治時期荒置後,因交通困難,漸形成自然林。1993年底,鄉公所標售本社下方雜木林,包商由Chia’gulu社開闢產業道路波及本舊社部分遺跡,引起社民很大的反彈,此一事件迄今尚未解決...
Tsugulu考古遺址位在屏東縣春日鄉。遺址年代距今120年。文化類型屬於漢文化。遺址代碼:1331TGL。評鑑等級:【查】【資】一般性遺址 Tsugulu考古遺址位於春日鄉歸崇村,海拔高度650-680公尺。位於崁頭窩山東北200公尺處的山脊稜線之兩側,地形為向南傾斜之緩坡農地,有產業道路通向上方之大漢林道。1994年調查時,四周已為歸崇村長年開墾成林地、農地,有相當完整田間農舍座落在遺址東南下方20-30公尺處,並見有烤芋灶、芋苗培植倉庫。遺址在大漢林道7.5公里南側,因距離歸崇村只有5公里,且入山檢查哨在遺址上方不遠處,每天大漢林道人員出入頻繁,交通便捷,屋主顯然常年在此工作。遺址...
Saqacengalj考古遺址位在屏東縣牡丹鄉。遺址年代距今400年迄今。文化類型屬於排灣文化。遺址代碼:1333SQCG。評鑑等級:【查】【資】重要遺址 Saqacengalj考古遺址位於牡丹鄉高士村,海拔高度220-300公尺,為牡丹鄉少數經考古調查、發掘的遺址之一,具期相代表性;本舊社在三、四百年前已廣泛使用華南製作的硬陶大罐等做為日常生活用品,而類似器型廣布於日本長崎、台灣、東南亞等地,當時的交易網絡和各地文化互動狀況,值得進一步研究。位於港仔山北側約1公里的緩坡面上,此緩坡面為西向東傾,無名溪流經遺址北側。遺址東面側面海,接一陡坡至瀑布,下接中科院院區。2004年調查時,目前為...
位於台東縣大武鄉大鳥村9鄰212號(舊號碼112號),屬東部排灣中會。 1948年(民國37年)平地教會駱先春牧師等帶著福音單張和幻燈片,將福音帶入東部排灣,自太麻里至達仁鄉安朔村。1949年(民國38年)10月大鳥設立臨時聚會所,由當時國內外牧傳巡迴駐牧,隔年在部落上方搭蓋第一間茅草教會。最初約有12位信徒,駱先春牧師從中挑選葉素全為儲備牧者,培育他作為傳道人,後派駐大鳥教會牧會。1951年(民國40年)8月11日大鳥教會升格為堂會,由阿美族黃良生就任宣道師。陸續有聖經公會的盧淇沃牧師、美國的安德生牧師等前來佈道。此時教勢增長迅速,信徒倍增到40位左右,1953年(民國42年)...
瑪達拉・達努巴克( Danubak Matalaq,蕭敬明)出於1973年(民國62年)。出生地在屏東三地門三地(Timur)部落,排灣族人。 母親為排灣族人,1946年(民國35年)自舊排灣遷居至三地門。父親為廣西省融縣人,1949年(民國38年)隨國軍到臺灣。因從小就在排灣族部落成長,故對自身的文化認同以排灣原住民為主。原名蕭敬明,2002年(民國91年)恢復傳統姓名。 曾就讀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班,以及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多元文化教育博士班。 教職生涯逾20年。25歲(1997,民國86年)擔任屏東縣高樹國中教師。後擔...
鍾興華Calivat‧Gadu生於1960年(民國49年)。出生地在屏東縣春日鄉七佳部落(Tjuvecekedan),現亦居住在此地。排灣族人。 自幼生長於屏東縣春日鄉七佳村,母親是排灣族人,生於1936年(昭和11年),現年83歲,祖源為來義鄉古樓部落(Kuljaljau)。父親石俊榮,河南省永城縣人,生於1926年(大正15年),因戰亂隻身隨國民政府來台灣,後因負傷被強制退伍並安置在屏東南州糖廠擔任工友一職。1959年(民國48年)經媒妁娶母親鍾碧枝,並定居在原住民的部落。惟不幸父親於1987年(民國76年)辭世。在家排行長子,一個妹妹一個弟弟,均已成家立業。1992年(民國81年)...
童春發 (masegeseg zengrur gadu)生於1946年(民國35年)。出生地在屏東縣瑪家鄉瑪家村的達那瓦功(Tjanavakung)部落。排灣族人。 祖父alucangalj(童俄安)與祖母vedaljan(楊彩玉)離異,因父親本家無法照應以致淪為孤兒,後由高家(kitjuvian)的長女api(高數系)與sisilj(童今柱)夫婦以400日元認養父親為兒子,命名為cemelesai(童丁仔)。後來,養育父親的祖父母又認養一女peresang(高節玉),其和父親成為兄妹。 童春發在家中排行第三,有姊姊、哥哥及兩位弟弟。大哥夭折,童自小和姊姊兩人在山林中耕作。因父母常...
曾昱山(Ripun.Sukinarin)生於1976年(民國65年)。出生地在屏東縣屏東市,目前居住在瑪家鄉三和村玉泉部落(Zayazayan)。排灣族人。 昱山是排灣、魯凱子弟,因父母工作需要從小定居於內埔鄉閩南村莊,一直到與身為排灣族長嗣的另一半結婚後才回到原鄉部落定居。父親瑪家部落(Makazayazaya)人,自警界退休,母親原霧台鄉好茶部落人(舊好茶),因部落遷村至三地門鄉三地部落,婚後任職私人家管工作,家有四兄弟姊妹,昱山排行老么。 5-7歲(1980-1982,民國69-71年)就讀三地門天主教附設幼稚園。7-11歲(1982-1986,民國71-75年)就讀內埔鄉黎...
曾有欽(pukiringan‧ubalat)生於1958年(民國47年)。屏東縣三地門鄉賽嘉部落(Tjailjaking)。排灣族。 父親曾鍾連有村長,母親曾紅妹來自古老部落tavalan(達瓦蘭)貴族。「達瓦蘭」位於屏東大姆姆山下,是排灣族raval(拉瓦爾)亞族的發源地(今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舊遺址)。父親希望孩子當官,故取「欽」字為名。1969年(民國58年)父親因流行性腦炎逝世,享年42歲,當時曾有欽11歲。當時父親是準備參選鄉長的年輕村長,後來母親也當了村長,且常將父親當鄉長的遺願掛在嘴邊。曾有欽42歲時在家鄉當了校長,在族人眼裡就是做官,慰了父親在天之靈。 妻子國小校長...
華加志Tjaravak Arangiyan生於1936年(昭和11年)。出生地在高雄州潮州郡吾拉魯滋社(今屏東縣泰武鄉泰武村),排灣族頭目世家阿拉依樣(華氏)第十二代。年幼時父母先後謝世,由舅父華加納撫養長大。自佳佐國民學校(今佳佐國小)畢業後,華加志考取山地獎學金,進入省立台中師範學校(今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簡易師範科就讀,接受政府全公費六年的培植(簡師科四年,普通師範科兩年)。26歲(1961,民國50年)因成績優秀,加上任教三年間考績甲等,遂獲免試保送進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童軍教育專修科深造。42歲(1977,民國66年)取得台師大公民訓育學系學士學位。 【圖一】18歲(19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