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概述位於屏東縣獅子鄉丹路村6-8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109戶【總人口數】339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320人94%【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9人6%【民族比例】排灣族92%、魯凱族1%、布農族1%、阿美族1%、其他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08戶,265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南排灣語。部落內有【教會】巴蘇瑪克長老教會、【其他】公路總局丹路監工站。遷徙與由來本部落Paljainu、Paljuvaq、Rudrapidra、Rupentjan、Piqaljis、Putaitai、Paljuvaq等家族,是從Tj...
部落概述位於屏東縣獅子鄉竹坑村全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104戶【總人口數】319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97人93%【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2人7%【民族比例】排灣族89%、布農族1%、阿美族1%、泰雅族1%、其他2%。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00戶,299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南排灣語。部落內有【教會】中華循理會竹坑教會。遷徙與由來部落居民分別來自瑪家鄉北葉村、Kacedas(內獅)部落與Tjuljasuwaq(外麻里巴社)部落的Tjakuvukuvulj群,以及Sapediq群。另Kudrayu部落也隨著Su...
部落概述位於屏東縣獅子鄉獅子村1-3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98戶【總人口數】334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329人99%【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5人1%【民族比例】排灣族94%、布農族2%、阿美族1%、賽德克族1%、其他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92戶,312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南排灣語。部落內有【教會】和平長老教會(排灣中會)、中華循理會和平教會。遷徙與由來1941年(昭和16年),Pucepucege部落的Rudaljiyan、Piuljem、Quriqure、Saljaulep及Saliljan等5個家族,...
部落概述位於屏東縣獅子鄉獅子村4-6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89戶【總人口數】264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59人98%【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5人2%【民族比例】排灣族92%、布農族2%、阿美族2%、泰雅族1%、其他2%。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81戶,251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南排灣語。部落內有【教會】中心崙長老教會、中華循理會中心崙教會。遷徙與由來本部落族人係自1947年(民國36年),從Tjakuvukuvulj(大龜文)群Tjakuvulj(內文)部落群遷徙而來,分別有:Pucepucege部落(中心崙)的...
部落概述位於屏東縣獅子鄉內獅村全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209戶【總人口數】728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701人96%【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7人4%【民族比例】排灣族94%、阿美族1%、泰雅族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96戶,691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南排灣語。部落內有【學校】內獅國小、【教會】阿茲達斯長老教會、中華循理會上內獅教會、中華循理會內獅教會、【派出所】內獅派出所。遷徙與由來本部落族人為Tjakuvukuvulj(大龜文群),以Kacedas(內獅頭)部落與Valjulj(外獅頭)部落兩地為主。清...
部落概述位於屏東縣滿州鄉里德村1-2、4-12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167戶【總人口數】420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53人36%【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67人64%【民族比例】排灣族35%、阿美族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73戶,153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南排灣語。歷史事件1. 此地原屬排灣族蚊蟀社領地,名為「萬殖Wantsu」,語意很臭。2. 約於1665年(康熙4年),台東知本社卑南族的老達達率領族人遷移至此地,因富有尚武精神,被排灣族人稱為吉嘉索瓦谷(Giyasowakeu),語意...
部落概述位於屏東縣滿州鄉長樂村14-16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88戶【總人口數】246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36人96%【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0人4%【民族比例】排灣族94%、布農族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92戶,257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南排灣語。部落內有【教會】八瑤長老教會。遷徙與由來1920年(大正9年),最主要的生活範圍都在舊部落(16鄰),後來漸漸由舊部落遷移入現在的上分水嶺(15鄰)、下分水嶺(16鄰)。1950年(民國39年)以前都居住在原舊址Jiavili的位置。歷史事件1. ...
部落概述位於屏東縣滿州鄉長樂村3-4、6-8、18-19、21- 22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235戶【總人口數】663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413人62%【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50人38%【民族比例】排灣族59%、阿美族2%、魯凱族1%、其他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58戶,392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南排灣語。部落內有【學校】長樂國小、長樂國小附幼、【教會】長樂長老教會、【派出所】恆春分局長樂派出所。遷徙與由來部落的族人大多是從牡丹鄉轄下的四林部落而來,從日本時代初期起陸續下遷移至此。歷史事件1...
部落概述位於台東縣大武鄉大武村1-23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579戶【總人口數】1433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537人37%【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896人63%【民族比例】排灣族33%、阿美族2%、卑南族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77戶,503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東排灣語。部落內有【學校】大武國中、大武國小、大武國小附幼、【衛生所】大武鄉衛生所、【教會】大武長老教會、大武天主堂、【其他】太麻里戶政事務所大武辦公室、台東縣政府警察局大武分局、大武鄉遊客服務中心、大武郵局、台鐵大武站、大武氣象站、太武部落文化健...
部落概述位於台東縣大武鄉大武村24-25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85戶【總人口數】223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11人95%【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2人5%【民族比例】排灣族88%、阿美族3%、其他3%。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55戶,242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東排灣語。部落內有【教會】加羅板長老教會、加羅坂天主堂、【其他】加羅板社區活動中心。遷徙與由來部落舊稱為Ruwwtjen,之後遷移約2公里至現今之加羅板(cakalip,語意七里香)。1930年(昭和5年),族人被強制遷移到舊南田後,後因不適應海邊生活,又遷...
部落概述位於台東縣大武鄉南興村3-13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247戶【總人口數】588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362人62%【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26人38%【民族比例】排灣族56%、阿美族3%、泰雅族1%、其他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43戶,383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東排灣語。部落內有【教會】南興無染原罪聖母堂。遷徙與由來富山部落族人遷徙至南興部落(魯加卡斯),戰後,族人陸續自舊部落遷移至新部落。歷史事件1. 2012年(民國101年)部落名稱登記為「魯加卡斯部落Ru ja ...
部落概述位於台東縣大武鄉大鳥村1-16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467戶【總人口數】1217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180人97%【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37人3%【民族比例】排灣族93%、阿美族3%、卑南族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421戶,1165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東排灣語。歷史事件1. 清國時帶,舊名「大鳥萬社」,現今聚落大致上依照原本在山區分布的區位,分為3個小部落:彩泉(獅子獅,Sahayasai),原居於大鳥萬溪上游北側臺地;初屯(拔子洞,Pakuihungan),原居於大鳥萬溪上游;達萬(...
部落概述位於台東縣大武鄉大鳥村17-18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67戶【總人口數】141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16人82%【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5人18%【民族比例】排灣族74%、阿美族2%、泰雅族1%、卑南族1%、魯凱族1%、其他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25戶,185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東排灣語。遷徙與由來源自大鳥社分成Buton和Jakawu(日本時代以「上Bakuwan」、「下Bakuwan」稱之)。部分族人分別前往Kuvaen(新化)、達萬、Ku shu shu(古庄)。戰後,...
部落概述 位於台東縣大武鄉尚武村16-18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66戶【總人口數】167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19人71%【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48人29%【民族比例】排灣族65%、阿美族2%、泰雅族2%、布農族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313戶,418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東排灣語。 部落內有【教會】古庄長老教會。 遷徙與由來 起源於Quvalne(古發冷),日本時代則是以Juqakuli(就卡故來)為中心。古庄及太湖分別為兩個部落,古庄是由Quvalne(古發冷)遷出,族人...
部落概述位於台東縣大武鄉大竹村9-11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48戶【總人口數】116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04人90%【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2人10%【民族比例】排灣族87%、布農族2%、阿美族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39戶,108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東排灣語。部落內有【教會】大竹長老教會(東排中會)【其他】海岸巡大竹機動巡邏站。遷徙與由來大竹部落與工作地部落原屬Tjacuqu社群。Tjacuqu社是由屏東縣來義鄉Pulic地區繞過大武山北側東進而來。起初在大竹本部落左側Kaumaqan發祥後,遷徒至第...
部落概述位於台東縣大武鄉大竹村1-4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71戶【總人口數】170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60人94%【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0人6%【民族比例】排灣族91%、阿美族1%、泰雅族1%、卑南族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51戶,161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東排灣語。部落內有【學校】大鳥國小愛國埔分校、【教會】愛國蒲長老教會。遷徙與由來現居族人原屬Tjukuvulj社,是由屏東縣來義鄉Pulic地區繞過大武山北側東進而來,遷徙路線係由Sinirapungan移至Siniqerengan,再遷至Tjuw...
部落概述位於台東縣大武鄉大竹村14-17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93戶【總人口數】229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21人97%【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8人3%【民族比例】排灣族93%、阿美族3%。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73戶,247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東排灣語。部落內有【教會】加津林長老教會、真耶穌教會加津林教會。遷徙與由來部落位置稱「嘞姚忍」(下坡之意)。1694年(康熙33年)間,居住在嘞姚忍的族人,被分散遷徙往東南一帶,再遷徙至Kaumaqn(高馬安),1940年(昭和15年),遷徙至加津林部落迄今。歷史事件1...
部落概述位於台東縣大武鄉大竹村12-13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58戶【總人口數】151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41人93%【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0人7 %【民族比例】排灣族90%、阿美族3%、其他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52戶,180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東排灣語。部落內有【教會】加拿美長老教會。遷徙與由來Seqalipit(斯卡拉比)原居高馬安一帶,之後遷至Valjetjuk(發嘞旭)、Veluwan(給那樣)、Dadaism(搭呆賞)、Veljuwan(勒辜王)等地。1927(昭和2年),部分...
部落概述位於台東縣金峰鄉新興村3、5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70戶【總人口數】272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64人97%【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8人3%【民族比例】排灣族90%、阿美族3%、泰雅族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28戶,58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東排灣語。遷徙與由來先祖由排灣族發源地「巴代因」東遷跨越大武山金崙溪上游右岸的djumulje(丘木樂)定居。18世紀末遷居kini l ayan(給尼拉良)。約19世紀末,djia mau dun(達毛頓)率部分子民由給尼...
部落概述位於台東縣金峰鄉新興村4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36戶【總人口數】133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29人97%【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4人3%【民族比例】排灣族93%、阿美族2%、魯凱族1%、其他1%。2016年4鄰於叉飛勞巫勒部落Tjaviljaul、布頓部落Pudun重複計算,人口數字膨脹。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33戶,130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東排灣語。遷徙與由來因人口增長,limalinm(力馬力莫)便與其他2名青年,自舊賓茂地區來到此地探察、拓荒開墾,並建社取名為tjaviljaul。日本時代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