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在卡群中,部落會所的功用包括:一、作為討論作戰、獵頭、狩獵以及夢占、祭祀並放置人頭骨的空間,二、用以準備射耳祭等祭儀之活動,三、討論部落內犯罪與刑罰,四、放置土帥發火器的袋子(xaino),五、放置獸骨。卡群的部落會所功能 在布農族的部落政治中,大社為政治中心,轄下數小社,各小社推舉頭目治理,大社推舉大頭目管理全社。部落會所位於大社中,然並非所有的大社均有部落會所,如卡群中的三個主要的政治中心,僅有兩個有部落會所。 大頭目、頭目、副頭目、司祭、各氏族族長以及家族家長於每年六月、九月、十二月在部落會所中舉行部落會議,討論作戰、獵頭、狩獵以及部落內犯罪與刑罰之事項。相關儀式亦在會所中舉行...
褲,山羊皮用來製作上衣及雨衣,山鹿皮可作為小孩的皮帽與外套。狩獵時,男子通常上身穿著皮製的無袖長上衣,下身穿著皮製後敞褲,用以禦寒與保護腿部。 【圖1-1】以山羊皮製成的無袖長衣。(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民族學藏品19920600138(CC BY-NC)) 【圖1-2】皮製後敞褲。(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博物館藏品AT004248(CC BY-NC)) 此外,布農族人經常以動物皮革製成男帽,共有3種類型: 1.形如水瓢的硬殼皮帽:穿戴時將皮帽套住頭部,將頭髮塞入皮帽後端如水瓢的把手。 【圖1-3】硬殼皮帽。(...
加樂部落布農族人,屬於第一個進入加拿村地域的家族。江石保擅長狩獵、農耕、木作、鑄鐵。在不同家族中,江石保展現優越的領導、調解能力,被眾人公認為「頭目」。老年篤信基督教,戒除菸酒、檳榔,直至逝世。 2. 江石桂(Umas Ishahavat,1921-2006),加樂部落布農族人,江石保之弟。第一任妻古蘭香,無子嗣。第二任妻邱玉枝,育有4女。武陵蕃童教育所、海端山地農業學校畢業,喜好體育競技,柔道比賽屢獲佳績。日本時代被政府徵召,於大武支廳服役,期間與當地排灣族人交流月桃編織技藝。戰後,在海端鄉公所服務,並出任加拿村村幹事,期間自願無償提供個人私有土地興建臨時村辦公處。...
隊。 歷史事件 1.原居於大分的族人祖先因為南下狩獵發現利稻盆地,遂有一部分家族遷居至此建立利稻社(Litu,山枇杷)。 2. 1919年(大正8年)12月,霧鹿、一阿比、巴喀斯(Pahas)、馬斯博爾(Masbul)、利稻(Litu)、美夫馬(Maihuma)等新武呂溪上游諸社於海端警戒所由台東廳長舉行假歸順式,日本種府要求族人協助建造駐在所、開設道路,並允諾物品交易。 3. 1933-1940年(昭和8-15年),日本政府陸續將馬斯博爾社、哈昊兒社、戎莫斯社、利稻社、馬典古魯社、塔達芬社、達達克社、哈里博松社等氏族散村集團移住至利稻台地上新的利稻...
日,並斷絕飲酒與刺激物者」才能參與(如圖1)。此外布農族對於狩獵性祭儀歌謠也有其禁忌:傳統上,女性是不允許參與此類型祭儀歌謠的演唱的。現今唱pislahi祭槍歌則大多由男性擔任領唱,但其餘族人不分男女皆可加入合音,甚至偶或可見女性亦擔任領唱的情形。這基本上是由於舞台表演需求而形成的變化,並非源自傳統。 【圖1】布農族紅葉部落男性演唱pasibutbut。(曾毓芬拍攝,2010年6月29日) 歌重於舞 較諸其歌樂文化的高度發展,布農族在肢體運用上相對保守。整體來說,在布農族所有的傳統曲目中,舞蹈表現性最為強烈的莫過於malastapang報戰功一曲。在祭...
p;Lavian(帶頭者)。在性別分工上,男性主要擔負土地、狩獵、涉外事務及部落性的重大事務工作;女性則主要擔負平常家務、農作、及小孩的照顧,但吃力較重的工作仍多由男性協助。而需要大量人力時,則請家族或鄰近親友等來協助,或以輪流「換工」的方式彼此幫助。 八部合音 262 布農族在樂舞上的表現,音樂重於舞蹈,從布農族語裡沒有「舞蹈」此一詞彙來說,或可以說布農族是沒有舞蹈的民族。樂器上除了口簧琴、弓琴、五弦琴、敲擊棒等外,富有盛名的即是以杵敲打地面的杵音(Tulul)。布農族歌唱的方式著眾自然和音,而少有獨唱。其中最有名的是Pasibutbut /&...
ng(篩子) 表示男子外出狩獵期間。 在田裡播種粟的模樣 鋤頭,此日進行以tangaa(鋤頭)makaskas(挖掘),來翻動泥土,撒播種粟。 表示酒甕 表示禁止砍柴。 計算篩子中的小米 該日是初次除草日,一早會剝構樹皮以製球。並在屋外玩陀螺,以祈求小米能如陀螺旋轉的快一般也長得快。 圖狀表示鋤頭,表示開墾耕作。 ...
shi-biliyainani家族。哈素自幼在山林裡學習各種狩獵技術,嗣後成為勇猛善戰的布農勇士,被推舉為家族領袖。1940年(昭和15年),原本安居內本鹿的takeshi-biliyainani家族在日本政府的集團移住政策下,被迫遷居鹿野庄都蘭山西部上野與下野部落。由於當地瘧疾肆虐,加上族人水土不服,日常生計陷入困境,1941年(昭和16年),哈素率領家族的成年男丁自都蘭山沿北絲鬮溪返回內本鹿原居地。為了報復日本人強迫移住,3月9日午夜起接連襲擊清水、楓、嘉嘉代等警察官吏駐在所,殺害巡查及其家眷、井守等共3名,造成所謂「內本鹿事件」。次日,台東廳在紅葉谷駐在所成立搜索隊本部,隨即動用軍警圍攻...
事,生了兩個女兒。石田近一拍攝許多武陵部落的環境、族人生活、狩獵等照片。戰後,石田近一舉家返回日本,臨行前,部落族人還送他們到鹿野火車站搭車。1990年(民國79年),時任延平鄉鄉民代表余謙成赴日本名古屋觀摩,與昔日恩師石田重逢,兩人維持書信往來。1992年(民國81年),石田近一病逝於家中,余謙成特地趕到名古屋去弔祭。石田近一過世後,二女兒森晶子代父親完成心願,於1995年(民國84年)回到他念念不忘的「故鄉」武陵部落來探望。 1. 余宏開(dahu,1956-1995),武陵村布谷拉夫部落布農族人。妻全美雲(umav),育有3男。就讀武陵國民學校五年級時,轉學到紅葉國民學校...
takislinan)方家,於清國時期,從asang老部落因狩獵下山遷移到東埔,因人口漸多地層下陷,又遷到dankimuz第3鄰後山林地之竹林區,再下山到現住地。ispalidav司家從asang(無雙)utamuhu遷移到dunpu daingaz。Islistuan伍家由南投lamungan至水里分成二路,一部分去asang(無雙)的utamuhu再遷移到東埔的ubunuaz沙里仙地,再到東埔2、5鄰。takilutun王家的takisbisazuan及takislinkian到asang無雙的masitaluuna後遷徙到望鄉(阿里不動)對面山區takadan(打卡彈),遭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