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311,235
  • 線上人數: 12
  • 布農族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分類檢索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民族檢索:『4B 布農族Bunun』, 共283筆


同富國小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南投縣信義鄉同富村同和巷4號。前後有過兩個校址:望美村望鄉社區以及同富村現址。學區包含望鄉部落(Kailbuan)、東埔部落(Tungpu daigaz)6鄰及漢人和社地區、農富坪、神木村1、8-12鄰。   「同富國小」的前身為1942年(昭和17年)創校的「Kalibuan蕃童國語講習所」。戰後1946(民國35年)9月獨立設校稱「同富國民學校」,校址設於望美村望鄉社區。1964年(民國53年)因校舍火災所毀,遷校址至同富村現址。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同富國民小學」。2003年(民國92年)校長陳獻鎮重建老舊校園,2004年(民國93年...

東埔國小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南投縣信義鄉東埔村開高巷63號。   學校位在南投縣信義鄉之玉山山麓下海拔1200公尺以上之高山小學,四面環山,青山翠谷,環境幽美,冬暖夏涼,氣候宜人。   1933-1945年(昭和8-20年)為教育養成所,警教合一。戰後1946年(民國35年)改為「同富國民學校東埔分班」。1953年(民國42年)9月獨立設校為「東埔國民學校」,首任校長廖瑞騰先生。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東埔國民小學」。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41人,占總學生數98%,皆為布農族。   2009年(民國98年)榮獲教育部98年度教學...

潭南國小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南投縣信義鄉潭南村和平巷49號。   「潭南國小」的前身為1951年(民國40年)創設的「地利國小潭南分校」。1958年(民國1947年)獨立為「潭南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19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更名為「潭南國民小學」。1999年(民國88年)921地震,校舍全毀拆除。2000年(民國89年)校舍仿傳統布農家屋形式重建。2014年(民國103年)本校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   2005年(民國94年)成立附設幼稚園。   歷任校長名單共18位:劉山川、蔡茂成、古能昌、傅國明、陳益霞、謝鎮賢、司金武、鄭金柱、洪國村、林炯旻、李旻廣、陳茂德、陳明正、呂仁禮、吳...

希娜巴嵐國小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南投縣信義鄉新鄉村80號。   學校位在省道台21線新中橫公路指標95公里,筆石上方約4公里處。學校面對郡大林區望鄉山,右有羅娜溪流過,左為牛稠坑溪貫穿,兩河均為陳有蘭溪支流。新鄉學區的南面是羅娜村,北邊的風櫃斗,是著名的青梅產地,也是賞梅的最佳處所。學區後倚臺大實驗林區的二十四林班,歸屬鳳凰山脈。早期布農族人從中央山脈遷徙至本地,因地勢平坦如床般柔軟舒適,而稱此地為Sinapalan(希娜巴嵐)。戰後稱為新鄉村。部落族人皆以Sinapalan自稱居住的所在地。部落出入口牌樓意象亦以Sinapalan稱呼。   「希娜巴嵐國民小學」的前身為1963年(民國52年)創校的「...

南豐國小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楓林路3號。成立迄今(1939-2019)前後有過2個校址:「眉溪部隊駐紮地」舊址、「南豐國小」現址。   「南豐國小」的前身為1939年(昭和14年)創校的「眉溪教育所」。戰後1945年(民國34年)設台中縣,改為「台中縣仁愛國民學校眉溪分班」。1950年(民國39年)設南投縣,改為「南投縣仁愛國民學校眉溪分班」。1953年(民國42年)獨立設校為「南投縣仁愛鄉眉溪國民學校」。1965年(民國54年)遷校於現址。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南豐國民小學」。2004年(民國93年)本校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   【4.歷任校長】戰前校...

發祥國小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光復巷24號。「發祥國小」的前身為1922年(大正11年)創設的「マシトバオン蕃童教育所」。戰後1945年(民國34年)改為「力行國民學校力行分校」。1947年(民國36年)改名為「力行國民學校發祥分校」。1953年(民國42年)9月獨立設校為「發祥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發祥國民小學」。2005年(民國94年)本校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   本校曾衍生出1個分班。1954年(民國43年)9月設「紅葉分班」,1958年(民國47年)9月升為分校,1964年(民國53年)9月獨立設校為「紅葉國校」。   戰前校長人數與姓...

多納國小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高雄市茂林區多納里1-2號。「多納國小」的前身為1926年(大正15年)10月創校的「トナ甲種蕃童教育所」。後改名為「屯子教育所」,年份不詳。戰後1945年(民國34年)更名為「多納村國民學校」,屬「茂林國小」所管,附設民眾教育補習班。1952年(民國41年)1月獨立設校,屬高雄縣政府所管。1957年(民國46年)12月多納鄉更名為茂林鄉,本校改為「茂林鄉多納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多納國民小學」。2010年(民國99年)12月高雄縣市合併,更名為「高雄市茂林區多納國民小學」。2004年(民國93年)本校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2017年(民國106...

桃源國小(高雄)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高雄市桃源區桃源里北進巷50號。   「桃源國小」的前身為1908年(明治41年)10月創校的「高雄州旗山群ガニ蕃童教育所」。戰後1945年(民國34年)設高雄縣,改為「高雄縣雅爾鄉桃源國民學校」。1956年10月雅爾鄉更名為桃源鄉,隔年校名改為「桃源鄉桃源國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桃源國民小學」。1997年(民國86年)成立寶來國中桃源分部,民國88學年度(1999至2000年間,民國88至89年間)國中小合併為「高雄縣立桃源國民中小學」。2005年(民國94年)8月本校自桃源國中小獨立,恢復為「桃源國民小學」。2010年(民國99年)12月高...

建山國小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高雄市桃源區建山里96號。學校位在台20線荖濃往寶來方向,建山一橋與建山二橋間路段北側之山階台地中,布農族建山部落(Tamahu)。   「建山國小」的前身為1951年(民國40年)創校的「桃源國民小學建山分校」,於現址興建校舍1棟。1963年(民國52年)8月改設「建山分校」。1970年(民國59年)8月獨立設校,合併「興中分校」為「建山國民小學」。1990年(民國79年)新建校舍1棟,現為辦公行政大樓。1997年(民國86年)拆除老舊校舍,新建教學大樓1棟,現為班級教室。2004年(民國93年)本校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2010年(民國99年)12月高雄縣市合併,更名為「高雄...

Nogan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Nogan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仁愛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3NG。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Nogan考古遺址位於濁水溪的西岸,曲冰舊社的對岸,曲冰古道往武界方向,在法治一號橋與法至二號橋間的河階地,遺址上有日治時期的駐在所,東北方隔濁水溪可見萬豐部落,相距約1公里。遺址現為余慶和先生的耕地種植蔬菜,原為緩坡狀的河階地,因被農民開墾成階狀耕地,所以已受擾動而造成相當程度的破壞。  1981年9月陳仲玉發現。1982年陳仲玉記錄。1996年臧振華等記錄。2004年2月3日普查(第七期)項下陳仲玉、張彥祥、吳美珍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

Pakiyana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Pakiyana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信義鄕。遺址年代距今1000-500年。文化類型屬於東埔一鄰文化。遺址代碼:0812PKYN。評鑑等級:【查】第三級【資】重要遺址  Pakiyana考古遺址位於久美聚落西南側約1公里,是一處山麓前緣稍緩的坡地,可以俯瞰阿里不動溪,在通往Tatapancou遺址的產業道路再往西行,過聯絡久美和望鄉的千歲吊橋後的大片葡萄園,即為所在。地層已因擾動而破壞。  1998年劉益昌調查發現。2004年9月3日吳美珍、林三吉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

Saiku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Saiku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信義鄕。遺址年代距今1000-500年。文化類型屬於東埔一鄰文化。遺址代碼:0812SK。評鑑等級:【查】第三級【資】重要遺址  Saiku考古遺址位於陳有蘭溪西岸高位河階,由東埔走沙里仙林道往和社方向,林道的東側緩坡地,與SanaSana遺址相距約2公里,此地土質是夾雜石塊的灰褐色壤土。地層已遭人為擾動而受到相當程度的破壞。  1987年高有德、邱敏勇調查發現。1988年12月22日高有德、邱敏勇調查。1993年普查(第一期)研究報告記錄。2004年12月17日普查(第七期)項下陳仲玉、吳美珍、張彥祥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

Tatapancou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Tatapancou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信義鄕。遺址年代距今1000-500年。文化類型屬於東埔一鄰文化。遺址代碼:0812TTPC。評鑑等級:【查】第三級【資】重要遺址  Tatapancou考古遺址位於久美部落東側稍低的階面,在台21約102.5公里處,左轉一上久美的產業道路,路兩側平坦的葡萄園即為遺址所在,其西南方座落著連絡久美和望鄉的吊橋。遺址已整地成階狀耕地,故已受擾動破壞。  1998年劉益昌調查發現。2004年9月4日吳美珍、林三吉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

Teisiyan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Teisiyan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仁愛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3TSY。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Teisiyan考古遺址位於濁水溪南岸,萬豐村聚落西方靠河邊的階地,投83道路19-20公里之間的道路兩側,有高壓電線通過遺址的正上方,土質為黑灰色夾板岩碎石壤土。為濁水溪東岸河階。遺址現除了小部分開闢成菜園外,其他空地都密布著雜草,另也有墓園、住宅、柏油路等,造成若干破壞。  1935年7-10月馬淵東一發表。1956年劉枝萬記錄。1981年9月14日陳仲玉調查。1982年陳仲玉記錄。1996年臧振華等記錄。2004年2月3日普查(第七期)項下陳仲玉...

Hanabai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Hanabai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仁愛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3HNB。評鑑等級:【查】第三級【資】重要遺址  Hanabai考古遺址位於仁愛鄉親愛村,海拔高度850-870公尺。濁水溪南岸,在今日松林社北方的低位河階地,隔濁水溪與Bulaii遺址相望,土質為深褐色砂質壤土且多粘板岩石塊。普查(第七期)計畫調查時,遺址已經成為荒地,難以調查,曾開闢為茶園造成若干破壞。  1981年9月陳仲玉發現。1996年臧振華等記錄。1999年11月5日陳仲玉、曾冠雄調查,當時遺址已闢為茶園且未受921地震影響。2004年2月4日普查(第七期)項下陳仲玉、張彥祥、吳美珍調查。說...

Ariputon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Ariputon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信義鄕。遺址年代距今1000-500年。文化類型屬於東埔一鄰文化。遺址代碼:0812ARPT。評鑑等級:【查】第四級【資】一般性遺址  Ariputon考古遺址位於陳有蘭溪與阿里不動溪匯流口的西南方,為一高位河階地。台21線往阿里山方向,在同富國中前西轉上望鄉部落,過望鄉部落往北行約1公里處,鄰阿里不動溪。位於久美村落南方,阿里不動溪兩岸坡地上。原土曾遭人為擾動,且表土堆積了從集集運來的填土。  1940年7月青木三次發表。1981年8月18-31日陳仲玉、曾振名調查。1993年普查(第一期)研究報告記錄。2003年12月15日普查(第七期)項下陳仲玉、吳...

Honko社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Honko社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信義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2HKS。評鑑等級:【查】第四級【資】一般性遺址  Honko社考古遺址是個平坦且寬廣的大聚落,石板屋很集中,此次調查發現20間石板屋,石板屋都已全毀或半倒,據多次訪談的鄭安睎表示,需待冬天茅草乾枯了,才能得見整個部落的全貌。遺址保存應該非常完整。  1931年11月發現者不明。1993年普查(第一期)研究報告記錄。2003年3月31日普查(第七期)項下鄭安睎、吳美珍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

Hinoqon駐在所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Hinoqon駐在所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信義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2HNQCCS。評鑑等級:【查】第四級【資】一般性遺址  Hinoqon駐在所考古遺址位於丹大溪南岸,東巒大北山一往西北方延伸的支稜尾端的南側緩坡地,從丹大林道三分所後面的山路下抵丹大溪後,過溪再往上爬升越一稜線,即為遺址所在地,林務局曾把這裡當成種植台灣杉的苗圃,現在還有昔日的造林工寮。遺址上都覆滿雜草,難以調查。  1935年7月馬淵東一發表。1993年普查(第一期)研究報告記錄。2004年1月27日普查(第七期)項下鄭安睎、張彥祥、吳美珍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

Hinoqon社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Hinoqon社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信義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2HNQS。評鑑等級:【查】第四級【資】一般性遺址  Hinoqon社考古遺址位於丹大溪南岸,東巒大北山一往西北方延伸的支稜尾端的寬稜脊上,從丹大林道三分所後面的山路下抵丹大溪後,過溪再往上爬升上一稜線,即為遺址所在地,石板屋散布於稜脊上及兩側。遺址上的石板屋概都半倒且覆滿雜草,難以調查。  1911年3月森丑之助調查發現。2004年1月27日普查(第七期)項下鄭安睎、張彥祥、吳美珍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

I-Lito社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I-Lito社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信義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2ILTS。評鑑等級:【查】第四級【資】一般性遺址  I-Lito社考古遺址位於郡大溪與其支流匯流處的西南岸,屬於高位河階平緩地,是塊平坦且寬廣的河階,因久無人為擾動其上方土質概為腐質土。遺址應該保存非常完整。  1925年7月10日河野廣道發現。1935年馬淵東一調查採集。1993年普查(第一期)研究報告記錄。2004年2月20日普查(第七期)項下鄭安睎、張彥祥、吳美珍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

  • 上一頁
  • 6
  • 7
  • 8
  • ...
  • 10
  • 11
  • 12
  • 13
  • 14
  • ...
  • 下一頁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