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311,181
  • 線上人數: 19
  • 布農族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分類檢索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民族檢索:『4B 布農族Bunun』, 共283筆


Debusung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Debusung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仁愛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3DBS。評鑑等級:【查】第四級【資】一般性遺址  Debusung考古遺址位於北港溪東岸,由瑞岩部落下力行產業道路的瑞岩支線,靠近河谷,西北方隔溪與瑞岩新部落相望,Shou遺址位於北側。遺址已遭相當嚴重的破壞。  1999年11月8日陳仲玉、曾冠雄發現。2004年12月17日普查(第七期)項下陳仲玉、張彥祥、吳美珍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Yayun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Yayun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仁愛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3YY。評鑑等級:【查】第四級【資】一般性遺址  Yayun考古遺址位於濁水溪南岸松林部落與曲冰遺址之間,在投83道路15-16公里之間兩側的河階地,土質為黑褐色夾碎石壤土且多粘板岩石片。為濁水溪東側的松林低位河階。因遺址本為一山坡,今被開墾成8-10階的山坡梯田,可知已經嚴重被擾動破壞。  1981年9月陳仲玉、余澤宇調查發現。1982年陳仲玉記錄。1996年臧振華等記錄。1999年11月5日陳仲玉、曾冠雄調查。2004年2月4日普查(第七期)項下陳仲玉、張彥祥、吳美珍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

Mashisan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Mashisan考古遺址位在花蓮縣卓溪鄕。遺址年代距今300-100年。文化類型屬於布農族文化。遺址代碼:1513MHA。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Mashisan考古遺址位於卓溪鄉馬博拉溪下游兩岸,為一處高位河階,是布農族Mashisan社的所在地。舊社建築群主要散布於馬西桑山陵線西側山腰上,是日據八通關越道托馬斯支線的終點,布農舊建築群分布在海拔標高1550-1740公尺之間。Mashisan舊社址位於玉山國家公園內日治馬西桑駐在所周遭,目前越嶺古道已年久失修人煙罕至,遺址除自然頹傾之因素外,保存狀況良好。  1911年森丑之助調查報導。1998年7-9月黃俊銘等調查測繪...

Kavanguan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Kavanguan考古遺址位在高雄市桃源區。遺址年代距今2000-400年。文化類型屬於比鼻烏類型。遺址代碼:1226KVG。評鑑等級:【查】1.5【資】一般性遺址  Kavanguan考古遺址位於梅山里對岸之西北方、霍俄索溪南側、新望嶺山東南之稜線緩坡面上;所在為稜線上之緩坡,坡度約在10-15度,與荖濃溪比高200公尺;除西南側臨陡峭山稜外,其餘皆臨陡峭溪崖;石質土。僅受農作開墾而略為破壞。  1988年6月8日邱敏勇發現,其後試掘。1993年3月27日高雄縣志修撰計畫項下調查。1994年4月5日普查(第二期)項下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

Nagisar-A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Nagisar-A考古遺址位在高雄市那瑪夏區。遺址年代距今2000-400年。文化類型屬於比鼻烏類型。遺址代碼:1227NGS-A。評鑑等級:【查】1.43【資】一般性遺址  Nagisar-A考古遺址位於民權聚落東南側之上位河階北端;與民權聚落所在河階以150公尺相接;地勢向西南緩傾;石質土。現為果園等,並為雜草密覆;遺址詳細情況不詳。  1993年8月16日劉益昌發現。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Nagisar-B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Nagisar-B考古遺址位在高雄市那瑪夏區。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1227NGS-B。評鑑等級:【查】1.43【資】一般性遺址  Nagisar-B考古遺址位於A地點相同河階之南側;地勢向西南緩傾;石質土。受農作破壞,並為雜草覆蓋,遺址詳細情形無法確定。  1993年8月16日劉益昌發現。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Eulausan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Eulausan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信義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2ELS。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Eulausan考古遺址位於陳有蘭溪東側之高位河階,及今日之東埔溫泉區,隸屬於東埔村東埔二、五鄰的範圍。遺址現地已完全被民宅及旅館所覆蓋,無法調查。  1935年7月吉見佐吉發表。1993年普查(第一期)研究報告記錄。2003年12月18日普查(第七期)項下陳仲玉、吳美珍、張彥祥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Qowas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Qowas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信義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2QWS。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Qowas考古遺址位於Tavaeoan社附近,係Isi-Qowas氏族故址,遺址在今日名為姑姑山的所在地,台16線33-34公里處的路旁。遺址目前種植玉米和檳榔。  1935年11月馬淵東一發現。1993年普查(第一期)研究報告記錄。2004年1月11日普查(第七期)項下鄭安睎、張彥祥、吳美珍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Avideingang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Avideingang考古遺址位在高雄市桃源區。遺址年代距今2000-400年。文化類型屬於比鼻烏類型。遺址代碼:1226AVDG。評鑑等級:【查】1.36【資】一般性遺址  Avideingang考古遺址位於荖濃溪右岸,隔溪谷與梅山山莊相望(山莊位於其東略偏北1公里處);遺址所在地勢並不平緩,坡度在20-30度向下;東、南分別臨荖濃溪塔古夫庫拉溪高陡溪崖,比高在250公尺上下;西側為新望嶺山東南稜脈;土質為石質土。因果園及農路開闢而有所破壞。  1988年7月高有德發現。1994年4月4日普查(第二期)項下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

Qowas坡上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Qowas坡上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信義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2QWSPS。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Qowas坡上考古遺址位於濁水溪北岸的河階地,在當地名為姑姑山的更上方坡地,位於台16線的路旁。遺址現種植玉米,普查時並未發現遺物。  1935年7月馬淵東一發表。1993年普查(第一期)研究報告記錄。2004年1月12日普查(第七期)項下鄭安睎、張彥祥、吳美珍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Takolan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Takolan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信義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2TKL。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Takolan考古遺址位於陳有蘭溪東側,屬於高位河階,今投60縣道7-8公里的兩側,比東埔台車站更上層的階地,範圍包括東埔村東埔三鄰全區,土質為灰褐色砂壤土。目前為民宅及耕作地,現種植茶樹和蔬菜,土層因受道路、建築及耕地開闢遭多次翻翻整。  1935年7月馬淵東一發表。1953年7月調查。1981年陳仲玉、曾振名調查。1998年12月24日高有德、邱敏勇調查。1993年普查(第一期)研究報告記錄。2003年12月18日普查(第七期)項下陳仲玉、吳美珍、張...

Danginon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Danginon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仁愛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3DGN。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Danginon考古遺址位於在濁水溪北岸山腳下之狹小的河階地,曲冰古道往武界方向過法治二號橋約500公尺,隔濁水溪與Demou遺址正面相望,是塊已廢棄多時的耕地,為濁水溪西岸的曲冰舊社低位河階。  1981年9月16日陳仲玉發現。1996年臧振華等記錄。1999年11月5日陳仲玉、曾冠雄調查因921地震當時遺址已經全部被土石所淹沒。2004年2月3日普查(第七期)項下陳仲玉、張彥祥、吳美珍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

Demou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Demou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仁愛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3DM。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Demou考古遺址位於濁水溪東岸的曲冰舊社低位河階,在過投83號公路20.5公里後的道路兩側,隔濁水溪與Nogan遺址正面相望,土質為淺褐色的夾細石砂壤土。目前已闢為階梯狀耕地,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  1981年9月陳仲玉發現。1996年臧振華等記錄。1999年11月5日陳仲玉、曾冠雄調查。2004年2月3日普查(第七期)項下陳仲玉、張彥祥、吳美珍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

Iban考古遺址
4B 布農族 T 考古遺址

  Iban考古遺址位在高雄市桃源區。遺址年代距今2000-400年。文化類型屬於比鼻烏類型。遺址代碼:1226IB。評鑑等級:【查】1.29【資】一般性遺址  Iban考古遺址位於荖濃溪左岸,樂農橋東北側河階;地勢向西南緩傾,坡度在10度上下;與河床比高60公尺;石質土。受耕作破壞部分。  1993年8月14日劉益昌等發現。1994年4月6日普查(第二期)項下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清水教會(長老)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花蓮縣卓溪鄉卓清村清水一鄰17號,座落於清水部落(Saiku),屬布農中會。   本教會沿革史分為宣教初期和教會創設發展期兩個部分。 (一)宣教初期   1945年(昭和20年)7月,卓溪鄉立山村太魯閣族Paizag Watan(おくやま﹝奧山﹞,許真信)被派為清水衛生所衛生員。由於日本人取締基督教,Paizang Watan利用晚上向村民傳講《聖經》故事。已信教的人,每週日晚與奧山徒步行走18公里到立山村聚會。 1945年(民國34年)戰後10月,奧山的傳道工作逐漸移至中平,不久便轉入真耶穌教。1946年(民國35年)5月,花蓮縣萬榮鄉馬遠...

卡度教會(長老)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中正村平等巷45號,屬中布中會。   卡度教會座落於南投縣仁愛鄉中正村(Qatu),位於仁愛鄉南邊及埔里鎮、魚池鄉交界點,是台灣原住民布農族卓社群三個社區之ㄧ。   最初來到部落傳教的,是埔里烏牛欄(愛蘭)教會的羅文福牧師。1947年(民國36年)3月15日,羅文福牧師及孫理蓮宣教師將福音帶進本村。之後,羅文福牧師又同許明道長老多次舉辦佈道大會。初期信徒有黃萬生等三人,他們帶領家人、邀請村子裡的青年朋友參加聚會,此為福音在部落的開端。   黃萬生經常召集青年朋友,勤練布農族古老歡樂歌舞。羅文福牧師常邀請他們至埔里地區教會聽道、獻詩及見證福音,布農族八部合音...

Tamazu’an Kiukai青雲教會(長老)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開信巷58號,座落於達瑪巒(Tamazu'an)部落,屬中布中會。   1948年(民國37年),山地指導員陳瓊瑤牧師受命於仁愛、信義、和平等鄉工作,同時傳講上帝福音;水里教會的林雲山長老和會友也經常徒步來傳福音;隔年孫理蓮師母組團巡迴醫療傳道,但都未有村民信教。後來埔里的羅文福牧師及屏東的吳炯燦牧師到部落教導村民羅馬字,由村長全紹仁邀村民參加聚會,以幸天佑、白蘭英、幸勤女等為信仰領袖。   1950年(民國39年),花蓮布農族的張旺(Laung)、田光明(Taupas)使用布農族語傳道,族人容易理解,從此接受福音者日增,村中也設立了佈道所。接著由...

信義教會(長老)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南投縣信義鄉明德村新開巷38號,屬中部中會。   信義教會所座落的明德村(Nehunpu),與愛國村、自強村、豐丘村、人和村相連,是南投縣信義鄉的行政中心。教會位於上部落的巷中,是當地布農族人的信仰中心。   1950年(民國39年)11月初,來自花蓮的布農族傳教師田光明、張旺、劉傳、黃順利等人陸續至明德村傳教,最初暫用司光明弟兄的住宅為聚會所,信徒漸增,後經司光正及司光治兄弟將私有土地及房屋捐獻做為聖殿。1956年(民國45年)原茅屋禮拜堂破損漏雨,不堪使用,故重建禮拜堂,1958年(民國47年)獻堂。1971年(民國60年)11月改建鋼磚式教堂,1972年(民國61年)...

埔農教會(長老)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南投縣埔里鎮大城里大城巷25之11號,屬中布中會。   1980年代時期,原鄉族人陸續前進都會區從事板模事業。來自武界及萬豐部落的馬七雄、紀乾坤、李秀梅、張同修,為了工作及子女教育開始在埔里租屋。由當時受派在埔里山地學生中心的米文欣傳道師、陪同在榮民醫院服務的幸信忠長老,及在公路局駕駛國光號的谷長城弟兄、古智祥弟兄,一起關心及探訪在埔里的布農族人。   1987年(民國76年)5月20日成立埔里地區布農教會籌備委員會。5月23日在馬七雄家中舉行第一次家庭感恩禮拜,有32位信徒參與。同年8月31日成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埔里地區布農族團契,12月18日於埔里山地學生中心舉行設立布...

清山教會(長老)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台中市沙鹿區公明里中清路6段171巷31號,屬中布中會。   約1960-1980年(民國50-70年),隨著台灣經濟起飛,許多部落青壯年紛紛遷移至都市工作生活。清山教會開始,也就是先由一群不同族群的青壯年,因為同樣的基督信仰與生活文化,而聚在一起,原本是從成員中的家庭為聚會中心,後來隨著人數的增加,內部成員為能使信仰生活更加穩定,欲正式設立教會。然而因意見不同,部分成員另擇他處聚會,其餘信徒便向台中中會中委申請成立教會。   1991年(民國80年)台中中會於清泉岡開設清山教會,主要群族為布農族,並分派同群族的牧者牧養。1994年台中中會召開六十四屆春季議會時,分設中布中...

  • 上一頁
  • 6
  • 7
  • 8
  • ...
  • 10
  • 11
  • 12
  • 13
  • 14
  • ...
  • 下一頁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