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742,448
  • 線上人數: 5
  • 卑南族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分類檢索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查詢的關鍵字:『阿美族』, 民族檢索:『5P 卑南族Pinuyumayan』, 共28筆


寶桑國中
5P 卑南族 G 機構社團

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137⼈,占總學生數36%,以阿美族為主。   本校設有教室⼤樓2棟、⾏政⼤樓、活動中⼼、體育教育中⼼、藝能⼤樓各1棟、圖書室、未來教室、健康中⼼、⽣物實驗室、理化實驗室、電腦教室、創業教育發展體驗中⼼、藝能科專科教室。1995年(⺠國84年)新增建PU綜合球場1座。1997年(⺠國86年)新建⾏政⼤樓1棟。2006年(⺠國95年)新增英語視聽教室。2011年(⺠國100年)新增E化教室。2015年(⺠國104年)新增B棟教學⼤樓。2016年(⺠國105年)修繕校⾨主通道、停⾞場及汽⾞通道側⾨,進⾏⼈⾞分流。2020年(⺠國109年)興建活動中⼼1座。202...

豐田國中
5P 卑南族 G 機構社團

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117人,占學生總數59%,以阿美族為主。   109學年度成立流行音樂表演創新實驗教育班,2021年(民國110年)改為原住民流行音樂實驗教育表演班,並成立技藝教育專班。   本校長期發展技藝教育,設有木工、漆作、機械、美術等課程,並與公東高工合作訓練漆作裝潢技能選手,自108學年度起,5年內在全國技藝競賽中累積獲得1銀1銅(決賽)及3金4銀2銅(分區)。自111年起推動創意發明課程,學生研發自動摺收電動傘與智能空濾除濕裝置,取得專利,並於2023年德國iENA國際發明展獲1金1銀。2024年研發「數位式顏色取樣設備」,榮獲美國AII Da...

岩灣國小
5P 卑南族 G 機構社團

、學前特教班各1班),原住民學生27名,占總學生數45%,以阿美族為主,另有卑南族、布農族、魯凱族。全校教職人員21名。   【圖1】岩灣國小校門。(岩灣國小提供,1986年)   【圖2】岩灣國小運動場。(岩灣國小提供,1987年)   【圖3】岩灣國小校門。(岩灣國小提供,2024年)   【圖4】岩灣國小國小部教室。(岩灣國小提供,2024年)   【圖5】岩灣國小幼兒園校舍(含3-5歲混齡班、2歲專班)。(岩灣國小提供,2024年)   【圖6】岩灣國小運動場(PU跑道)。(岩灣國小提供,2024年)...

Puyuma普悠瑪部落
5P 卑南族 K 生活空間

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899人61%【民族比例】卑南族28%、阿美族6%、排灣族1%、布農族1%、其他2%。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357戶,1004人。主要民族為卑南族,使用南王卑南語。部落內有【學校】南王國小、南王國小附幼、卑南國中、【圖書館】普悠瑪部落圖書資訊站、【派出所】台東分局南王派出所、【廟宇】湄聖宮、【教會】普悠瑪長老教會、南王天主堂、【其他】台東縣消防分局南王分隊、卑南文化公園、臺東縣立棒球場、普悠瑪傳統文化活動中心、南王社區活動中心。遷徙與由來據傳,族人原居於Aranum腹地,後部分族人南遷至今台東市的平原。第一批由Rawrawy的祖先帶領,遷至今...

Papulu巴布麓部落
5P 卑南族 K 生活空間

0人26%【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801人74%【民族比例】阿美族21%、卑南族3%、其他2%。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05戶,284人。主要民族為卑南族,使用南王卑南語。部落內有【學校】寶桑國小、【社團組織】寶桑社區發展協會、臺東縣巴布麓文化協進會。遷徙與由來卑南社(Hinan Puyuma)原散居於今台東市卑南里一帶。後遷至今南王地區建南王部落。1930年(昭和5年),原居於台東市區的卑南人與阿美族人,被遷至北方的河床新生地,合併成立「北町新社」。1950年(民國39年),北町新社西半部的卑南人獨立成為巴布麓部落。歷史事件1. 1927-...

南王系統/竹生系統
5P 卑南族 E 族群類屬

卑南族傳說的由來   根據《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阿美族‧卑南族》(1915),以及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的《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1935),今日台東縣太麻里鄉三和村附近山坡稱為Panapanayan/Revuwa’an這個地點,是卑南族的祖先發祥地。傳說中,卑南社(普悠瑪/南王)的祖先是從一位神人插入土中的竹子的上節生出,而知本社(卡大地布)是從竹子根部的石頭中生出;至於射馬干(建和)、呂家(利嘉)、阿里擺等社則由知本社後嗣遷移建立。 「竹生說」、「石生說」及其相關研究   上述卑南族的起源傳說在戰後廣被學者採用,並且以現在耳聞能詳的「石生說」...

知本系統/石生系統
5P 卑南族 E 族群類屬

tav從北方出發,沿著海岸來到Panapanayan,他們是阿美族。在Panapanayan生下石塊,然後到大武山也生下石塊。之後這對夫妻回到Panapanayan,死於其地。在大武山生下的石塊變成排灣族的始祖。從Panapanayan的石塊生出塵芥,然後生出潮水的白泡,之後出現兩膝蓋有眼睛,頭目前後各有一張臉的人叫做Vais。從小腿生出一個女孩名Rarihin。Rarihin招贅了大南社的男子Vasakaran,生下一對姊弟,名為Toko跟Sihasihau。Sihasihau跟Rarihin的妹妹的女兒Ruviruvi結婚,從Panapanayan搬到上方的Hadawayan。姊姊Toko...

Katratripulr卡大地布部落
5P 卑南族 K 生活空間

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011人66%【民族比例】卑南族25%、阿美族4%、泰雅族1%、排灣族2%、其他2%。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488戶,1312人。主要民族為卑南族,使用知本卑南語。部落內有【學校】知本國小、【派出所】台東分局知本派出所、【教會】知本天主堂、知本長老教會、【社團組織】卡大地布文化發展協會、【其他】台東縣消防局知本分隊、台鐵知本站、卡大地布多功能活動中心。遷徙與由來部落內有三個主要家族,其一為Mavaliw(瑪法琉家族,遷徙路程由陸發安(發祥地)遷至阿拉哇樣(秀山分校),再陸續遷至卡止卡讓(屯落、位於青林山區)、杜比(青林山下),最後落腳卡地布部...

卑南族會所
5P 卑南族 S 社會組織

集會所平面圖。(編輯部依據《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一冊 阿美族南勢蕃 阿美族馬蘭社 卑南族卑南社》繪製)...

卑南族
5P 卑南族 E 族群類屬

族的男性在成婚之前居住於此接受訓練。另一個特色為年齡組織。與阿美族的創名制不同,卑南族是以少年期、青少年期、青年期、壯年期等來做社會人群的區分,同時也有相應的社會責任。上述提及卑南族部落內部人群來源多元,在陳文德的研究中則指出,這些在遷移過程中的人群在進入卑南族的部落時,可能都經歷了透過儀式而整合到部落內部的過程,也會蓋起自己的祖靈屋與男子會所。在聚落內的領袖方面,每個領導家系都有一位司祭長,會由其中一位地位較高者來帶領其他司祭長進行儀式,或以共識決策部落事務。此外,還有一種領袖是ayawan,一般是指領導者或在此領域能力很好的人,如青年會中的領導者青年會長即可稱為ayawan。   卑...

卑南族喪葬
5P 卑南族 L 生活禮俗

最早的紀錄,是日本時代河野喜六於《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阿美族、卑南族》(1915)中的記載。該書中主要記錄的對象是卑南社,也就是現在的普悠瑪(南王)部落。雖然卑南族具有某些共通的文化特質,但實際上各部落都略有不同之處。以下行文以普悠瑪部落的資訊為主,在提及其他部落時會特別說明所屬地區。死亡觀  在河野喜六的記載中,卑南人相信人死後,靈肉分離,肉化為土,靈則歸天。頭目、巫師、不知女色者之靈上天,而凡人則入人世、或入犬界、蜈蚣界、鳥界等,因此他們認為世上會有長得像已故之人。活人之靈稱tinabawan,而死者之靈稱biruwa。在當代社會中,族人在戶外用餐或者提到亡者的名字,都會先以手指沾酒...

陳實pangTer
5P 卑南族 Lt 文學

以及改編,人群移動之際也讓歌謠傳唱範圍更加擴大,東部排灣族、阿美族、卑南族歌謠的歌曲橋段或前奏音樂,常常引用陳實之作。陳實的代表歌曲〈海洋〉、〈歡迎好朋友/讚美卡地布〉、〈台灣好〉,後續透過音樂唱片產業傳唱於各部落。   陳實對傳統歌謠的重視與使命感,使其於1947年(民國36年)完成《台東縣鄉土歌謠選集》。〈歡迎好朋友/讚美卡地布〉和〈知本古老民歌〉2首單曲收入《台東縣現代後山創作歌謠踏勘:現代後山創作音樂調查計畫》(1999)。陳實一生採集與創作歌謠無數,是原住民音樂史的重要人物。...

Kasavakan射馬干部落
5P 卑南族 K 生活空間

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838人51%【民族比例】卑南族38%、阿美族5%、布農族1%、排灣族2%、魯凱族1%、其他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327戶,819人。主要民族為卑南族,使用建和卑南語。部落內有【學校】知本國中、建和國小、【廟宇】建和敬山宮、【社團組織】建和社區發展協會。遷徙與由來原部落在知本內側,後遷到舊社(今建東附近),後因水災再遷到今新社背後的山坡上。1926年(昭和1年),在日本人規劃下,再遷到南迴公路邊的現址(下建和)。歷史事件1. 本部落歷史悠久,荷蘭時代即以Sabecan之名現於文獻,約於第49代頭目ranao與他的兒子taHsu...

Ulivelivek初鹿部落
5P 卑南族 K 生活空間

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00人33%【民族比例】卑南族62%、阿美族2%、布農族1%、其他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85戶,542人。主要民族為卑南族,使用初鹿卑南語。部落內有【學校】初鹿國小、初鹿國小附幼、【教會】里福里福克長老教會、初鹿天主堂、【社團組織】台東縣巴蘭文化發展協會、初鹿社區發展協會、台東縣布送學會、【其他】初鹿地區原住民多功能活動中心、初鹿巴拉冠。遷徙與由來日本時代,政府將Ulivelivek(今初鹿公墓)、Vavene’(今初鹿長老教會)、Kaytasan(泛指初鹿牧場方向山裡之聚落)、Danadanaw(今明峰村龍過脈社區)、Vinata...

A’lripay阿里擺部落
5P 卑南族 K 生活空間

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44人33%【民族比例】卑南族49%、阿美族7%、排灣族2%、其他9%。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9戶,92人。主要民族為卑南族,使用初鹿卑南語。部落內有【教會】阿里擺長老教會、【社團組織】阿里擺文教協會、賓朗社區發展協會、【其他】阿里擺巴拉冠。遷徙與由來本部落係由Karuholan的KarumaHan部分族人遷至大巴六九社東北的Yataw成立分社。部落祭司Rahan來自下賓朗,後有自利嘉、斑鳩遷入。1928年(昭和3年),原居於於牧場(今賓朗種畜繁殖場)遷至墓地附近後,再遷至現址。歷史事件1. 清國時代,阿里擺社為卑南各社人口最少...

Likavung利嘉部落
5P 卑南族 K 生活空間

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390人31%【民族比例】卑南族54%、阿美族7%、排灣族3%、魯凱族2%、布農族1%、其他2%。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294戶,823人。主要民族為卑南族,使用初鹿卑南語。 部落內有【學校】利嘉國小、利嘉國小附幼、【派出所】台東分局利嘉派出所、【教會】利嘉天主堂、利伽奉長老教會、【社團組織】Likavung呂家望文化發展協會、利嘉社區發展協會、【其他】利嘉社區活動中心、利嘉集會所。 遷徙與由來 Sinayhan、Muakay、Rayur、Vurukan因覺此地適合居住,故遷至此。1928年(昭和3年),政府將呂家社原4個區...

Pinaski下賓朗部落
5P 卑南族 K 生活空間

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333人50%【民族比例】卑南族36%、阿美族4%、排灣族3%、布農族2%、魯凱族1%、其他4%。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06戶,445人。主要民族為卑南族,使用初鹿卑南語。部落內有【學校】賓朗國小、賓朗國小附幼、【派出所】台東分局卑南分駐所、【教會】比那斯基長老教會、賓朗天主堂、【社團組織】下賓朗社區發展協會、【其他】賓朗社區活動中心、賓朗老人暨多功能活動中心、下賓朗集會所、卑南遊客服務中心。遷徙與由來據傳部落原居於Kuwau(今南王棒球場北邊山腳下),之後遷至Wariwari(今十股山腳下),又因蟲害再遷至Zekar(今賓朗村後湖山頂平台...

Tamalakaw大巴六九部落
5P 卑南族 K 生活空間

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663人49%【民族比例】卑南族36%、阿美族7%、布農族3%、排灣族2%、其他2%。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223戶,637人。主要民族為卑南族,使用初鹿卑南語。部落內有【學校】太平國小、【教會】達瑪拉告長老教會、【社團組織】大巴六九文教發展協會、泰安社區發展協會、【其他】泰安社區活動中心、泰安村文化集會所。遷徙與由來部落為昔卑南族八社之一。經多次遷徙後,居於現太平營區西北方朝陽公墓、軍人公墓、Gazazas(現軍人公墓西北山谷區域)山麓、太平溪上游之區域。後遷至Duladulaw(舊稱,原為利家部落耕地,現為太平營區周邊)。1974年(民國...

Danadanaw龍過脈部落
5P 卑南族 K 生活空間

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23人54%【民族比例】卑南族29%、阿美族9%、布農族3%、泰雅族1%、其他3%。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22戶,206人。主要民族為卑南族,使用初鹿卑南語。部落內有【社團組織】旭日民族文化發展協會、龍過脈社區發展協會、【其他】龍過脈社區活動中心、龍過脈集會所。遷徙與由來部落原屬初鹿社耕地。1951年(民國40年)間,族人陸續遷至此。1961年(民國50年)間,初鹿部落Tawilring家族陸續遷居。歷史事件1. 清國時期以前,龍過脈地區主要是初鹿卑南人的田地、工寮,後逐漸形成聚落。2. 日本時代,政府為了方便管理,將...

利伽奉教會(長老)
5P 卑南族 G 機構社團

土地,作為茅草屋頂竹造禮拜堂的建設基地,設立「利嘉教會」,由阿美族人余榮華宣道師主持宣教事業。   1966年(民國55年)7月,竹造禮拜堂因颱風受損,也不敷使用,經教會幹部開會決議重建,同年10月水泥瓦房禮拜堂落成,12月28日完成獻堂,同時升格為支會,又在隔年5月4日升格堂會,聘宜命辛蓋(鄭達明)教師為教會首任牧師。   2004年(民國93年)更名為「利伽奉教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共有9位:余榮華、黃吉雄、張阿信、王美足、鄭達明、洪憲治、陳松林、曾旭霖、李美慧。   本會2022年(民國111年)有在籍會員131名,慕道友28名。...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