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族縱貫道路 「阿里山南北縱貫道路」,又稱為「鄒族縱貫道路」,開鑿時間甚早,原為鄒族的社路,日本時代拓寬為理蕃道路,道路北起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村,南迄茶山村,全段約50-60公里,但目前僅存少數路段。 日本時代的道路利用 日本時代初期鳥居龍藏與森丑之助曾利用此條道路完成鄒族的人類學調查,其隊伍隨後也登山玉山,下抵東埔。日本時代曾設有來吉、十字路、特富野、達邦、頂笨仔、山美等警察官吏駐在所。 道路現況 2005年(民國94年),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委託楊南郡、王素娥執行〈阿里山鄒族步道系統人文史蹟調查報告〉。南北縱貫的鄒族道路通過來吉、特富野、達邦、里佳(...
途經鄒族、布農族部落 清代八通關道路為中路之一,西起南投縣竹山鎮,經過鹿谷鄉、信義鄉,通過鄒族久美部落與布農族東埔部落,東迄花蓮縣玉里鎮,清代稱為「八潼關」,八通關鄒語Pattonkuan,道路穿越中央山脈,全程約150公里。 道路修築始末 1875年(光緒1年)陰曆1月9日,「八通關古道」正式動工,由吳光亮負責開鑿,據沈葆楨於5月23日所奏的〈北路中路開山情形摺〉載:「茲迭據吳光亮稟稱:自年底探路歸報後,本年正月初九日起即率勇由林圯埔、社寮兩路分開,至大坪頂合為一路;進而大水窟,進而頂城,計共開路七千八百三十五丈有奇。二月初七日,復由頂城開工,直抵鳳凰山麓;躋半山、...
《鄒季刊》 發刊背景 《鄒季刊》創刊於1987年(民國76年),由「旅北曹族聯誼會」(現在旅北鄒族同鄉會的前身)成員,由浦忠成(Pasuya Poiconu)、汪明輝(Tibusungu 'e Vayayana)、汪立華幾位主導發起而成。 從《北曹》到《鄒季刊》:凝聚鄒族意識 1983年(民國72年)旅北鄒族人組成「旅北曹族聯誼會」,藉由聚會討論原鄉面臨的各式問題,並在其中凝聚鄒族人的共識與感情。在1980年原運興起之後,鄒族人意識逐漸成形,也察覺第一人稱發聲的重要性。在胎動期,1986年(民國75年)聯誼會發行影印手寫稿《...
部落概述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村全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127戶【總人口數】352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341人97%【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1人3%【民族比例】鄒族94%、布農族1%、排灣族1%、其他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36戶,350人。主要民族為鄒族,使用鄒語。 部落內有【學校】來吉國小、【教會】來吉長老教會、來吉天主堂、【其他】蘭后山莊鄒族文物館。 遷徙與由來 屬特富野社群。距今約200年前,鄭氏tiaki’ana族人在狩獵時發現此處土地肥沃,而從特富野遷...
部落概述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村全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191戶【總人口數】577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568人98%【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9人2%【民族比例】鄒族95%、布農族1%、泰雅族1%、其他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80戶,558人。主要民族為鄒族,使用鄒語。 部落內有【學校】山美國小、山美國小附幼、【派出所】竹崎分局山美派出所、【教會】山美長老教會、山美天主堂、真耶穌教會山美教會。 遷徙與由來 屬達邦社群。本部落原屬鄒族大部落之一,於清朝末年因天花侵襲,倖存者僅3-5...
部落概述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新美村全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128戶【總人口數】375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350人93%【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5人7%【民族比例】鄒族89%、布農族3%、泰雅族1%、阿美族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14戶,329人。主要民族為鄒族,使用鄒語。 部落內有【學校】新美國小、【派出所】竹崎分局新美派出所、【教會】新美長老教會、新美天主堂、真耶穌教會新美教會。 遷徙與由來 屬達邦社群。本部落原居達谷布亞努族群。1954(民國43年),由里佳部落楊氏、汪氏部...
部落概述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茶山村全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110戶【總人口數】297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08人70%【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89人30%【民族比例】鄒族55%、布農族15%。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81戶,216人。主要民族為鄒族,使用鄒語。 部落內有【學校】茶山國小、茶山國小附幼、【教會】茶山長老教會、真耶穌教會茶山教會、【其他】茶山休閒農業區遊客中心。 遷徙與由來 屬達邦社群。鄒族人約在戰後後遷入,由於達邦、特富野人口越來越多,土地耕作分配越顯不足,先是遷居ya&r...
部落概述 位於南投縣信義鄉望美村1-3、6鄰。(2016年只有4-6、9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259戶【總人口數】943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830人88%【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13人12%【民族比例】布農族69%、鄒族15%、泰雅族2%、阿美族1%。呈2族混居部落,尚未清楚分割,布農族651人,鄒族143人。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04戶,828人。主要民族為布農族、鄒族,使用巒群布農語、郡群布農語、卡群布農語、卓群布農語、鄒語。 部落內有【學校】久美國小、【派出所】信義分局久美派出所、【教...
部落概述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里佳村全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90戶【總人口數】284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66人94%【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8人6%【民族比例】鄒族90%、泰雅族1%、排灣族0.5%、賽夏族0.5%、太魯閣族0.5%、其他0.7%。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89戶,284人。主要民族為鄒族,使用鄒語。 部落內有【學校】達邦國小里佳分校、達邦國小附幼里佳分校、【派出所】竹崎分局里佳派出所、【教會】里佳長老教會、里佳天主堂、真耶穌教會里佳教會。 遷徙與由來 屬達邦社群。里佳部...
部落概述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1-5鄰。(2016年有1-7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227戶【總人口數】642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565人88%【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77人12%【民族比例】鄒族83%、阿美族1%、泰雅族1%、布農族1%、賽夏族1%、其他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59戶,490人。主要民族為鄒族,使用鄒語。 部落內有【學校】達邦國小、達邦國小附幼、【圖書館】阿里山鄉立圖書館、【派出所】竹崎分局達邦派出所、【教會】達邦長老教會、達邦天主堂、真耶穌教會達邦教會、【其他】阿里山...
部落概述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8-12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122戶【總人口數】389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374人96%【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5人4%【民族比例】鄒族90%、布農族1%、其他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22戶,361人。主要民族為鄒族,使用鄒語。 部落內有【教會】特富野長老教會、特富野天主堂。 遷徙與由來 特富野(Tfuya)大社是現今存在之鄒族部落中成立最早的大社。最先到達特富野社建立男子會所kuba是梁氏niahosa,其後,niahosa邀集居住曾文溪上...
部落概述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樂野村全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378戶【總人口數】1165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787人68%【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378人32%【民族比例】鄒族56%、布農族1%、其他2%。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253戶,780人。主要民族為鄒族,使用鄒語。 部落內有【學校】阿里山國中小、阿里山小學附幼、【鄉公所】阿里山鄉公所、【衛生所】阿里山鄉衛生所、【教會】樂野長老教會、樂野天主堂、真耶穌教會樂野教會、【其他】阿里山鄉代會、阿里山清潔隊、阿里山鄉庇護所及防災中心、竹崎戶政事務所阿...
位於嘉義市保健街30-3號,隸屬鄒族族群區會。 嘉義地區有許多原住民為脫離就業和教育資源不足的生活環境,帶著子女從原鄉部落遷徙至平地都會區謀生。但多數原住民仍以體力勞動為主,工時長且不穩定,不僅要適應都會文化,尚要面對生活各方面的問題。 本會為雲嘉南地區唯一的原住民教會,設立於1983年(民國72年),目的是為服務旅居嘉義地區的原住民信徒。2021年(民國110年)升格為堂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安志強。 本會2020年(民國109年)有在籍會員149名,慕道友43名。...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村89號,隸屬鄒族族群區會。 1953年(民國42年)浸信會醫療團來山美佈道,並帶回村中信者莊正義接受短期神學訓練,結訓後返村傳道。1955年(民國44年)竹造禮拜堂落成並獻堂。1956年(民國45年),莊正義和吳鳳鄕5間教會的5位傳道者轉入長老教會,並由莊正義成為山美教會傳道師。1967年(民國56年)莊正義因疾逝世,此時天主教傳入村中,本教會因無牧者而漸失散信徒。1959年(民國48年)8月,玉山神學院學生鄭靜雄來本教會牧會,成立山美教會聖歌隊。1961年(民國50年)臨時派高正勝作囑託傳道師。1962年(民國51年)禮拜堂改建為木造,4月舉行獻堂典禮。...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里佳村1鄰13號,隸屬鄒族族群區會。 民國40年代,長老教會赴阿里山宣教,並在各部落設立教會,有許多長老教會信徒在此服務宣傳福音。1958年(民國47年)7月25日,「里佳教會」設立,1988年(民國77年)6月30日升格為堂會。本會現稱「尼亞吾茲那教會」,確切更名年代不詳。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共有6名:溫初光、安淑美、鄭信得、石明雄、汪正義、李佩琪。 本會2021年(民國110年)有在籍會員71名,慕道友0名。...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村6號,隸屬鄒族族群區會。 1957年(民國46年)7月浸信會美籍牧師何盛頓來入村首傳福音,後由南投、久美、布農族牧師吏啓明繼續傳福音。1956年(民國45年)在石照元家設臨時集會所,當時由湯有村、石照元負責傳道,因無傳道人,信徒漸漸失散。1958年(民國47年)10月,遷至來吉村1鄰1號,並設佈道所,1964年(民國53年)建堂,同年11月舉行獻堂典禮。1967年(民國56年)升格為堂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共有4名:陳庄次、汪幸時、舞曼斯•塔那彼瑪、乎乎姆•哪海抒嵐。 本會2022年(民國111年)有在...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茶山村88號,隸屬鄒族族群區會。 1959年(民國48年)自新美教會分設而出。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伍哲傑。 本會2024年(民國113年)有在籍會員94名,慕道友0名。...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新美村79號,隸屬鄒族族群區會。 1952年(民國41年)浸信會首次入新美村,一邊醫人一邊傳教,後來租用楊萬生宅地作為禮拜場所,同年由高雄的茶山教會(布農族)信徒李永慶、新美村方文明繼續傳教。1956年(民國45年)2月,「新美佈道所」設立,最初的信徒有方文明、楊來喜、汪明德、浦守政、洋華勝、楊日、浦美澄、溫再生等20餘人。1959年(民國48年)在茶山村分設「茶山教會」。1963年(民國52年)5月10日遷至現址,開始建堂事工,同年6月舉行獻堂典禮,升格為支會,名為「新美教會」。1968年(民國57年)5月建堂竣工,10月舉行獻堂典禮。1973年(民國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