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303,295
  • 線上人數: 7
  • 民族檢索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L 生活禮俗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分類檢索:『L 生活禮俗』, 共15筆


卑南族喪葬
5P 卑南族 L 生活禮俗

  欲理解卑南族的喪葬儀式,應整體包含卑南族人對於死亡的觀念、葬禮的過程、除喪、以及當代喪葬的變遷等面向,才能對卑南族的喪葬儀式有全貌的理解。目前文獻中可看到對於卑南族喪葬最早的紀錄,是日本時代河野喜六於《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阿美族、卑南族》(1915)中的記載。該書中主要記錄的對象是卑南社,也就是現在的普悠瑪(南王)部落。雖然卑南族具有某些共通的文化特質,但實際上各部落都略有不同之處。以下行文以普悠瑪部落的資訊為主,在提及其他部落時會特別說明所屬地區。死亡觀  在河野喜六的記載中,卑南人相信人死後,靈肉分離,肉化為土,靈則歸天。頭目、巫師、不知女色者之靈上天,而凡人則入人世、或入犬界、...

命名制度
21PAN 泛族群 L 生活禮俗

命名規則 一、概要 各族在命名時間上多半集中於嬰兒出生後數天至數週之間,部分族群會延後至臍帶脫落、滿月,甚至幼兒健康穩定後才命名,也有即生即命名或根據性別決定命名時機的情況。由誰命名則依族群而異,多數由父母、祖父母、家中長輩或家族特定成員擔任命名者,也有採由父母雙方協議、限定性別親屬命名,或須經竹占、巫師指示等儀式決定者。 名稱來源大多以襲用祖先名字為主,有些族群會加上氏名、父名或母名以資區別,也有根據出生情境、自然事物、父母特質或社會地位命名者。部分族群另有自創新名、取綽號、使用流行語或外來詞彙的習慣,亦有正名與副名的制度。命名禁忌主要包括不得與父母或兄姊重名、不可使用負面...

命名儀式
21PAN 泛族群 L 生活禮俗

命名儀式 一、概要 各族在嬰兒出生後,部分會舉行命名儀式,儀式時間大多集中於出生數日後。主持者多為父親、祖母或家庭成員。儀式的形式與目的因族而異,有的進行占卜(如竹占或鳥占),有的以象徵性動作祝福嬰兒健康成長,如洗頭、掛飾、誦名祈願等,也有族群並無固定命名儀式或視部落而定是否舉行。 二、16族各族的命名儀式 阿美族 1名字選定後會進行竹占,並沒有特別的命名儀式(A138-A139)。 參考資料: A《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二冊》頁138-139。 泰雅族 未蒐集到相關習俗。 排灣族 未蒐集到相關習俗。 布農族 ...

雙胞胎
21PAN 泛族群 L 生活禮俗

雙胞胎 一、概要 各族對雙胞胎的看法多數認為不吉祥,有些族群視為羞恥,有些則認為雙胞胎難以養活。處理方式不盡相同,部分族群會殺害雙胞胎,埋於地下或屋內,有的則送養或遺棄。對同性與異性雙胞胎的處理存在差異,如部分族群會留同性雙胞胎而處理異性雙胞胎,或選擇較強壯者留養。部分族群會遷移住所以避不祥。 二、16族各族的雙胞胎記錄 阿美族 1本族認為雙胞胎違反人類一胎一兒的常理,是因為產婦或其家人未遵守古訓或慣習,而遭受神罰的結果(A57、D166-D168)。也有認為雙胞胎難養育,所以不受歡迎(B67-B68、B191)。 2本族沒有殺害嬰兒的習俗,但不會舉辦慶典(...

成年禮
21PAN 泛族群 L 生活禮俗

成年禮 一、概要 根據紀錄,只有阿美族、排灣族、卑南族、鄒族、邵族會舉行與成年相關的儀式。成年禮多安排在特定祭典或節慶期間,通常伴隨祭祀、狩獵及宴飲活動。參加對象多為青少年,年齡約介於13-20歲間。 二、16族各族的成年禮習俗 阿美族 1本族成年禮稱masaselal,男女都需要參加,每隔7-8年舉行一次,舉辦的那一年稱為matatidas(A92)。 2即使生理年齡已經達到成年的階段,如若沒有參加masaselal,就不算是成年人(A92)。 參考資料: A《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頁92。 泰雅族 1本族並沒有...

鑿齒、染齒
21PAN 泛族群 L 生活禮俗

鑿齒、染齒 一、概要 多數族群有鑿齒或拔牙習俗,年齡多集中在6-18歲之間不等,部分在青少年時期進行。鑿齒或拔牙通常由家族中有經驗的人士或熟人執行,常用工具包含刀、石頭、鐵槌、線綁牙齒拉拔等,並會在拔牙後用煙灰、鹽等止血。拔除的牙齒多為犬齒、亞門齒或側門齒,部分族群依性別不同而拔除不同牙齒。拔除的牙齒有時會收藏於特定處所,如屋簷、穀倉柱子或家中大柱下。拔牙的目的多為美觀、試探勇氣或減輕刺青痛感。 染齒習俗存在於部分族群中,染齒多為成年男性或女性使用植物汁液、檳榔汁液或樹脂染色。染齒時機無嚴格限制,阿美族女性於7-8歲暫時染齒,換牙完成後才正式染齒。染齒的植物多樣,包括桑樹皮、...

刺青
21PAN 泛族群 L 生活禮俗

概要   人類為了美觀、身分認同、地位標示等各種目的,以切割、燒傷、毀損骨骼、刺青等方式,進行身體毀飾(Body modification)的現象,普遍見於各個社會。這其中,最為普遍廣泛的莫過於刺青(tattoo)。刺青是人類自古代以來的身體加工行為。刺青有2種,有經由皮膚腐蝕、潰瘍或割傷而形成瘢痕,以及在受傷的皮膚上滲入色素的「刺青」。刺青廣泛存在於南北美洲、大洋洲的玻里尼西亞及密克羅尼西亞,以及亞洲的西伯利亞、東亞、東南亞、西亞等大範圍區域。刺青工具從植物的刺、動物或人類的骨頭、貝殼、黑曜石等,進而演變為金屬製的刀或針,以及用馬達轉動的機械。刺青流行於全世界,以年輕人為中心...

穿耳
21PAN 泛族群 L 生活禮俗

穿耳 一、概要 根據文獻資料,除魯凱族、邵族、葛瑪蘭族、撒奇萊雅族未蒐集到穿耳的紀錄,其他12族皆有穿耳的習俗。 各族普遍有穿耳習俗,男女多皆會穿耳,但有些族群男性穿耳較少或只在特定情況下穿。穿耳的年齡大多集中在嬰兒出生後不久至10歲左右,部分族群會在特定年齡階段進行。穿耳的方法多以針或縫衣針穿刺耳垂,並以木芯、竹片、稻草或線材留置孔洞,使耳洞逐漸擴大,以便佩戴耳飾。耳飾材質多元,包括竹子、木頭、白銅、黃銅、玻璃、貝殼及自製的玻璃珠等。部分族群穿耳時會使用雪冰或生薑摩擦耳垂。有些族群的成年男性只有在獵得首級或完成特定儀式,才佩戴耳飾。 二、16族各族的穿耳習俗 阿...

雅美族婚姻
9Y 雅美族 L 生活禮俗

雅美族婚姻概述  蘭嶼雅美族傳統的親族組織係以父系為中心的氏族,在各部落之間都有一定數目的氏族,原則上都是由長子來繼承的父系繼嗣,沒有男嗣的時候才由女性繼承,但是如果家中沒有後嗣的時候可以收養子嗣來繼承;整個親族關係都是建立在血親和姻親關係之上。因此,雅美族人重視婚姻,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因為重視子嗣的傳承,有了孩子繼承家族財產,才不至於讓家族的財富外流。而婚姻挑選的對象,也在於是否有良好的工作能力,能夠維持水田的生產,以及豐富的家業與名望,女子更是注重生育的能力。  雅美族屬於父系家族,父母與未婚子女共同生活。婚姻觀念上為一夫一妻制,男女戀愛之後,女方搬入男方家同住,經適應後成為穩定關係。雅美...

雅美族婚禮
9Y 雅美族 L 生活禮俗

雅美族婚禮訂婚蘭嶼雅美族人女子通常都在15-16歲出嫁,男子在20歲左右娶妻。當互為愛慕的一對情侶兩情相悅時,女方會親自上山採集一種屬仙茅科(Hypoxiaceae)的植物舟仔草,抽其纖維織成丁字帶送給男方,作為定情之物;而男方則回贈瑪瑙、貝殼之類的飾品。嫁妝與婚禮  雅美族人的嫁粧一般比較簡單,幾乎全是女子親手加工製成的,如象徵愛情的瑪瑙飾品、用薏苡與蘭嶼血藤等植物種子串起來的項鍊,還有銀片手環pacinoken等等。正式結婚時,只需男方派人將新娘迎至家中,與家人相見後,宴請親友並接受他們的祝賀,婚禮即告完成。與其他社會儀禮比較起來,雅美族結婚儀禮是比較簡單的,也就是指,參加的親屬及宴食的場...

回娘家
21PAN 泛族群 L 生活禮俗

回娘家 一、概要 多數族群具有回娘家的習俗,主要發生於婚後初期或特定人生階段。新婚夫婦通常會在婚後數日或數週返回娘家,逗留時間從一夜至一個月不等;部分族群有特定儀式或禁忌限制回娘家的時間與方式。離婚婦女多數可返回娘家居住,但有些族群規定需賠償或限制居住方式;喪偶婦女是否能返回娘家則依族群規定不同,有的須返回,有的則留在夫家。 亦有少數族群(如阿美族、太魯閣族、卑南族)無回娘家習俗,或離婚、喪偶後不得返回娘家。 二、16族各族的回娘家習俗 阿美族 本族採行入贅婚,無回娘家習俗。 泰雅族 1本族婦女回娘家只有兩種情況,分別是新婚後和離婚後。 2...

雅美族喪葬
9Y 雅美族 L 生活禮俗

雅美族喪葬死亡觀  蘭嶼雅美族是一個相信多靈魂的族群,族人認為人死後就會變成惡魔(死靈),要立刻送去埋葬。由於對死亡觀念的影響,所以雅美人並沒有任何類似漢人掃墓的活動,同時家屋裡面也沒有祭拜祖先或紀念祖先的地方。蘭嶼雅美族人重視的是現世的一切,對未來也有無限嚮往,而對已逝去的過往,則採行低調懷念,亦不彰顯悲傷的情緒,此一只瞻前不顧後的人生觀,影響了族人對死亡的看法,族人深信人死後,即使是至親,也會變為鬼靈,有時候也會回到人間影響其親屬,因此由其喪葬儀禮,可看出他們對鬼魂的戒慎恐懼。喪禮  根據文獻記載,蘭嶼雅美族的傳統喪葬方式,是在族人死後大多是當天或是隔日黎明就送葬,通常會對死者彎曲其四肢作...

出草
21PAN 泛族群 L 生活禮俗

一、概要 僅雅美族、撒奇萊雅族未蒐集到出草習俗,其他14族皆有出草。出草主要以團體形式進行,少部分可有私人出草,但普遍需通知或得到頭目、長老允許。有族群則無純粹以獵首為目的的出草行為。 出草的原因多為復仇報仇、裁決爭議是非、彰顯男性勇武與獲得社會地位,亦包含消災解厄、祈求豐收、防止疾病流行、展示部落勢力、弔慰祖靈及解決感情糾紛等。部分族群以出草決定爭端是非,視為神靈審判。 多為團體出草,規模從少數人(4-5人)到數十人不等。部分族群有領隊或團長帶領,頭目或具戰功者常擔任統帥,領隊由吉夢者、強者或有實力者擔任。私人出草或委託代行亦存在。 出草對象主要為仇敵部落、行人、鄰近...

鞦韆
21PAN 泛族群 L 生活禮俗

鞦韆 一、概要 目前蒐集到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邵族等以上6族有盪鞦韆的習俗。鞦韆通常在特定祭儀或節慶期間架設並使用,盪鞦韆的人多為男女老少或特定年齡層,常見於婚禮、割稻祭、播種祭等場合。鞦韆多數會在祭儀結束後拆除,有時隔年輪流使用。盪鞦韆的目的主要是祈求豐收、健康、生育順利。 二、16族各族的習俗 阿美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泰雅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排灣族 1本族稱鞦韆Ijakay(A185)。 2本族於每年割稻祭儀以及在訂婚與成婚時設置鞦韆(A66-A67、A185、A189、A206-207、B142)。 ...

布農族祭事板曆
4B 布農族 L 生活禮俗

祭事板曆之被發現   布農族過去每年每月都會舉行相關的歲時祭儀,由此而來的「祭事曆」在族人的記憶、口述、生活中流傳並實踐著,而「木板刻畫實體祭事曆」的出現與被記錄則是近代之事。   實體祭事板曆開始廣被介紹於世,是在1925年(大正14年)台灣總督府主辦之「始政三十年紀念臺灣產業展覽會」,台中州在「蕃族參考品」下所展示之布農族Qanituan(卡尼端)社的「祭事板曆」,以及《臺灣日日新報》於同年8月25日之相關報導。此後除了在Qanituan社外,日本人也陸續發現同樣位於濁水溪上游支流的丹大溪流域內Habaan(哈巴昂)社的木刻祭事曆。   1994年(民國83年)3月,信義...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