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女性使用植物汁液、檳榔汁液或樹脂染色。染齒時機無嚴格限制,阿美族女性於7-8歲暫時染齒,換牙完成後才正式染齒。染齒的植物多樣,包括桑樹皮、黃楊樹、竹子、蔓科植物莖等,有些族群會在染齒期間避開農作季節,以免影響農作物。染齒目的主要為美觀,也有族群認為潔白牙齒不雅或為成年禮的標誌。 阿美族、排灣族、卑南族、魯凱族、雅美族沒有鑿齒習俗,泰雅族、布農族、鄒族、賽夏族、雅美族、邵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無染齒習俗。 二、16族各族的鑿齒與染齒習俗 阿美族 1阿美族染齒的原因有一說是族人以牙齒潔白為恥(B255),也有一說是因為族人時常嚼檳榔,使牙齒有黑白斑點,為了美觀而染齒(B5...
草葉暫稱以避忌不祥。 二、16族各族的命名規則 阿美族 1本族在慣例上男性沿用祖父的名字,女性則沿用祖母的名字。為了區別社內同名不同人的情形,男性採用父親的名,女性採用母親的名,或是沿用父母之中比較容易稱呼的名字(A69、A165、B138-B139、B183、B196-B197、C68-C69、D241-D249)。也有使用嬰兒出生之時的景象命名,或以出生地或其他地名命名、嬰兒的外形特徵來命名或者沿用以物取名(A68、A165、B231、C192、D241-D249)。較為特殊的取名方式是選用夢境或者妖魔所忌諱的命名,但都是給於體弱多病的小孩(A68、A165、D241-D...
遷移住所以避不祥。 二、16族各族的雙胞胎記錄 阿美族 1本族認為雙胞胎違反人類一胎一兒的常理,是因為產婦或其家人未遵守古訓或慣習,而遭受神罰的結果(A57、D166-D168)。也有認為雙胞胎難養育,所以不受歡迎(B67-B68、B191)。 2本族沒有殺害嬰兒的習俗,但不會舉辦慶典(A57、A157、B191、C86、C182-C183、D166-D168)、不會向外界透露(A157、D166-D168)。因為生下雙胞胎會遭到輕蔑,所以多數會送給親戚或朋友撫養(A157、D166-D168)。 3雙胞胎中,必有一人稱'Api(C49)。 參考資料...
火烘烤或掩埋於土中。 二、16族各族的出草習俗 阿美族 1本族出草原因多是出於報仇、尙武、自衛(A131-A132、C34-37)、宣示新階級組織的勇猛、期許歌謠舞蹈進步(C34-37),也被視為消災解厄的方式(B353-354、C34-37)。 2在凶年時會出草以祈求豐作,並舉行盛大的舞蹈和慶典祭祀軍神,神靈會因此感到高興而賜予幸福、使五穀豐熟。祭拜太魯閣族的遺骨能使流行病結束(B353-354)。 3出草有可團體或個人進行,沒有時間限制(A131-A132)。也有部落沒有個人出草。(D168-169) 4出草者只需要通知頭目、長老,並得到允許即可(A13...
成年禮 一、概要 根據紀錄,只有阿美族、排灣族、卑南族、鄒族、邵族會舉行與成年相關的儀式。成年禮多安排在特定祭典或節慶期間,通常伴隨祭祀、狩獵及宴飲活動。參加對象多為青少年,年齡約介於13-20歲間。 二、16族各族的成年禮習俗 阿美族 1本族成年禮稱masaselal,男女都需要參加,每隔7-8年舉行一次,舉辦的那一年稱為matatidas(A92)。 2即使生理年齡已經達到成年的階段,如若沒有參加masaselal,就不算是成年人(A92)。 參考資料: A《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頁92。 泰雅族 1本族並沒有...
定不同,有的須返回,有的則留在夫家。 亦有少數族群(如阿美族、太魯閣族、卑南族)無回娘家習俗,或離婚、喪偶後不得返回娘家。 二、16族各族的回娘家習俗 阿美族 本族採行入贅婚,無回娘家習俗。 泰雅族 1本族婦女回娘家只有兩種情況,分別是新婚後和離婚後。 2新婚夫婦結婚後,有返回娘家的習俗(A176、B201)。但是忌諱結婚當天返回娘家(A193)。 3新婚夫婦會在娘家逗留1-2天(A176)、數天(A176、B201、B202、C102-C108)或一個月(A176)才回家。 4本族有讓新婦先回夫家,獨留新郎在娘家數日的習俗(A176)。 ...
視部落而定是否舉行。 二、16族各族的命名儀式 阿美族 1名字選定後會進行竹占,並沒有特別的命名儀式(A138-A139)。 參考資料: A《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二冊》頁138-139。 泰雅族 未蒐集到相關習俗。 排灣族 未蒐集到相關習俗。 布農族 1本族會為嬰兒舉行命名儀式(A49-A50)。 2命名儀式在8月舉行,休息3天(A49-A50)。 3命名儀式的第一天清晨,家人抱著嬰兒在天窗下唸著預先選好的名字,並打開天窗。之後,剝除菖蒲根的外皮,切成小段製成項練,掛在嬰兒脖子,再以手指沾取杯中的酒,抹在...
定儀式,才佩戴耳飾。 二、16族各族的穿耳習俗 阿美族 1本族女性皆有穿耳洞的習慣,以便佩戴耳飾(A75、B55-B56、C356-C357)。而男性則有穿耳(A75、B55-B56、C356-C357)和不穿耳朵、不佩戴耳飾的情況,需視所屬的社是否有此風氣(A201、C356-C357)。 2嬰兒出生後一周內或一個月後(A75),也有到3-10歲時候(C356-C357),就可以穿耳洞(B235)。 3穿耳洞的方法是用柚樹或者針的枝刺來穿耳洞(A75)。也有以削成細針般的竹片來穿耳,現在則以銅線作成環狀,利用其兩端相接處夾住耳朵,數日後就會自然地穿出耳洞來(B2...
求豐收、健康、生育順利。 二、16族各族的習俗 阿美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泰雅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排灣族 1本族稱鞦韆Ijakay(A185)。 2本族於每年割稻祭儀以及在訂婚與成婚時設置鞦韆(A66-A67、A185、A189、A206-207、B142)。 3割稻結束後老人們齊聚頭目家,商議祭儀事宜。翌晨,壯丁們外出狩獵,返回時,順便取回4根竹子。頭目在家進行祭儀,告知神靈祭日已至,祈求狩獵者平安歸來。壯丁歸返架設鞦韆。以4根竹子固定,上端繫綁朝向南方的帶葉細竹。柱子豎立完成,從上方垂掛葛籐繩,頂端綁著劈成四條編織長約三尺半的籐,...
最早的紀錄,是日本時代河野喜六於《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阿美族、卑南族》(1915)中的記載。該書中主要記錄的對象是卑南社,也就是現在的普悠瑪(南王)部落。雖然卑南族具有某些共通的文化特質,但實際上各部落都略有不同之處。以下行文以普悠瑪部落的資訊為主,在提及其他部落時會特別說明所屬地區。死亡觀 在河野喜六的記載中,卑南人相信人死後,靈肉分離,肉化為土,靈則歸天。頭目、巫師、不知女色者之靈上天,而凡人則入人世、或入犬界、蜈蚣界、鳥界等,因此他們認為世上會有長得像已故之人。活人之靈稱tinabawan,而死者之靈稱biruwa。在當代社會中,族人在戶外用餐或者提到亡者的名字,都會先以手指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