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1,026,342
  • 線上人數: 8
  • 民族檢索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H 歷史事件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分類檢索:『H 歷史事件』, 共82筆


南澳事件
2T 泰雅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1874年(同治13年)日本藉口3年前(同治10年),琉球商船因颱風漂流至台灣屏東八瑤灣時,被「生番」(原住民)殺害45名,遂興兵問罪,並登陸琅嶠(車城),史稱「牡丹社」事件,因此引發清國一連串的措施,尤其是清國政府開啟對台灣原住民的「開山撫番」戰爭,長達10年之久。所涉民族  宜蘭縣泰雅族南澳群東澳等部落。事件背景  1874年(同治13年)10月底,日軍已從台灣南部撤走,因此船政大臣兼欽差大臣沈葆楨來函,請羅大春完成「開山撫番」一事。事件始末  1875年(光緒1年),清國政府遂行「開山撫番」政策,由總兵羅大春從蘇澳開鑿北路,但是沿途原住民非常不悅,每每試探與反抗,但都被兵勇擊退之...

太魯閣討伐事件
12U 太魯閣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1876年(光緒2年)清國開通蘇花北路後,位於東部花蓮三棧方面屬於東部的太魯閣族屢屢殺害居民,並反抗官兵,引發清兵討伐。 所涉民族   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族三棧部落。 事件始末   清國總兵羅大春率兵討伐尤仔丹溪流域的部落,族人逃上山避難,當時軍隊闖入部落並燒毀全部家屋,當時族人從山上投下大木頭與巨石來抵抗之,導致清兵有所死傷。 事件結果與後續影響   事件平息後,清國在花蓮三棧溪畔設置軍營,稱為順安城,以期長久防禦。通事李阿隆居間斡旋,以乞求和平,羅大春命令李阿隆引渡首魁族人,3人被逮捕後並送至台北,事件才告平息。...

東勢角討伐事件
2T 泰雅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東勢角討伐事件」又稱「東勢角方面討伐事件」。1884年(光緒10年)以來,東勢角方面的泰雅族最初在卓蘭附近的各部落逞兇襲擊附近民庄,各處庄民陳情官憲,希望能討伐山區的泰雅族族人。於是1885年(光緒11年)4月,在卓蘭庄屯駐5營約2,000人的兵力,當時有棟字軍3營包含正營500人,首先派遣人進入蘇魯(Suru)與馬那邦(Manapan)兩社勸說歸順,但兩社不肯,且東勢角與大湖一帶的各部落相互聯合且以頑抗的形式對抗之,5月以兵分三路進攻,從罩蘭庄(卓蘭)的正面進攻,從南方中嵙山的右側面進入馬那邦山,左側面則從北方新開庄前往大缺山,步步進逼,對峙數月未能成功。所涉民族  苗栗縣泰安鄉泰...

屈尺方面討伐事件
2T 泰雅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清國時期新北烏來稱為「內外馬來社」各社,當時「馬來」實指部落中較為有勢力之人,「馬來」聯合附近8社,佔有主導統治位置,當時統領有後坑子社、納仔社、大舌社、湯裡社、夾精社、內枋山社、外枋山社、林望眼社,全部統稱「馬來內外八社」,當時的族人屢屢出山,且擊殺庄民。所涉民族  新北市烏來區泰雅族屈尺群各社。事件始末  1885年(光緒11年)的夏天,法軍侵台告急,但因台灣山區地形與山勢多險惡,若無開鑿道路則無法通行,官憲乃命令提督劉朝祐從馬來社域開闢道路,以通宜蘭,其位置大約為今日北宜公路前身。1885年(光緒11年)9月,劉朝祜率領「親兵」3營兵力,進入污來(烏來)社討伐之,招撫「馬來八社」...

五指山方面討伐事件
21PAN 泛族群 H 歷史事件

緒論  1886年(光緒12年)清國針對大嵙崁的泰雅族進行討伐之後,新竹五指山方面的族人似乎情勢也有所不穩定,因此也決定討伐該地的泰雅族與部分賽夏族。所涉民族  新竹縣泰雅族十八兒社、西熬社、霞喀羅社等社與賽夏族十八兒(駭)社、大隘等部落。事件始末  1886年(光緒12年)12月清軍統領林朝棟督軍,率領2營軍隊前往五指山區域攻打山區泰雅族人。統帶林朝棟率領棟字正副營從十八兒(駭)社進入,進攻石加碌(霞喀羅)的南路,派鄭有勤率領副營從西熬社進攻霞喀羅的北路,此次行動有歸順之賽夏族數十名族人為之嚮導,進入原住民傳統領域的深處約70餘里,降服霞喀羅附近10餘社。  接著鄭有勤從馬武督進入京駭兒社,...

南勢番之役
2T 泰雅族 H 歷史事件

事件背景  「南勢番之役」又稱「北港溪方面討伐事件」。1886年(光緒12年),南投縣國姓鄉轄內北港溪流域方面的泰雅族到水底寮附近的民庄大肆兇殺庄民,庄民為了自衛設置民壯組織,稍微有安寧之態勢。統領林朝棟告諭族人不可殺人,但泰雅族人仍顯現出反抗的態度,因而引發此次事件。所涉民族  台中市和平區與南投縣國姓鄉轄內泰雅族南勢群白毛、裡冷、稍來等部落。事件始末  1887年(光緒13年)9月27日,統領林朝棟稟告台灣巡撫劉銘傳,並率領軍隊2,500名,並請調彰化提督朱煥明所統領的武毅軍來支援,分成四路進攻,一路從水底寮經抽藤坑、一路從二柜、一路從三隻寮、一路從北港溪的背後進攻,在三隻寮有設砲台以攻擊...

中路開山事件
21PAN 泛族群 H 歷史事件

緒論  「中路開山事件」指1887年(光緒13年)7-11月發生於今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地區的「水沙連戰役」、今台中市和平區的「白毛社-裡冷社戰役」。兩者皆與清軍開闢山路、漢人入墾部落範圍有關。所涉民族  台中市和平區泰雅族,南投縣魚池鄉邵族、信義鄉布農族卡群與丹群。事件始末  中部開山事件與下列兩場戰役有關。1. 水沙連戰役  伊能嘉矩《臺灣番政志》(1904)中紀錄有1887年(光緒13年)7月水沙連之反叛。事件發生於今南投縣魚池鄉之日月潭邵族分布地。  事件起因為台灣道陳鳴志接受統帶鎮海後軍副將張兆連建議,開闢從彰化縣集集通至台東水尾之山路,稱為「集集水尾道路」(今稱「關門古道」...

大南澳討伐事件
2T 泰雅族 H 歷史事件

事件背景  牡丹社事件後,清政府開始重視台灣後山的治理,1875年(光緒1年)沈葆楨派羅大春領兵開築北路,即今日所稱清代蘇花古道。開路過程中,羅大春所部與南澳群(Klesan群)人有所接觸。1888年(光緒14年)統領劉朝帶率領兵勇400名從宜蘭小坡塘坑(羅東西南約6清里)進入山區,其目的是為了探險能通往彰化縣的道路,走到凍死人坑(離小坡塘約40清里,今羅東溪上游,又稱番社坑溪)。沿溪上行至「光立嶺」頂,越過山嶺後遇到老狗社番(南澳泰雅族)的襲擊,約2小時內所有軍士官及帶路之化蕃共273人全數陣亡,包含宜蘭防營副將劉朝帶(劉銘傳之姪)在內。全軍覆沒,因此廢止探險中路。所涉民族  宜蘭縣泰雅族南...

白阿社開山事件
2T 泰雅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白阿社開山事件」指發生於1886年(光緒12年)9-11月、1889年(光緒15年)10月至1890年(光緒16年)1月,大嵙崁地區(今桃園市復興區)泰雅族與清軍的對抗。  在維基百科中,紀錄有1889年(光緒15年)有白阿社開山事件,另在台灣海外網之台灣人反清起義事件列述裡,指涉事件發生於花蓮地區。但經檢視清代花蓮原住民舊社,並無「白阿社」。惟在大嵙崁事件中,紀錄有比亞外戰役。比亞外部落,在清朝史料記載為「白阿歪社」、「白鴉尾社」,在1890年(光緒16年)所繪製之〈臺灣蕃地圖〉記載為「白牙歪社」。在1886年(光緒12年)以及1889年(光緒15年)清軍有與白阿歪社進行作戰之紀錄...

三角湧開山事件
2T 泰雅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三角湧開山事件」又稱「大嵙崁隘勇線戰役」,指1891年(光緒17年)9月至1892年(光緒18年)4月6日,發生於三角湧(新北市三峽區)泰雅族與清軍的對抗事件。事件背景  事件起因於三角湧一帶之漢人的屯墾,逼近泰雅族之領地,泰雅族為進行領域之保衛,乃於大嵙崁、三角湧、雙溪口進行出草,清朝未能繼續進行開墾,乃派兵攻擊泰雅族部落。事件始末  1891年(光緒17年)6月記名提督統帶陳羅率領台北隘勇營2,000人,11月加入統帶高登玉2,000人,幫辦全台墾務林維源也增援不少部隊,共計可達8,000人以上。  1891年(光緒17年)9月清軍統帶隘勇總兵陳羅率隘勇捉拿北灰‧西亞特(behu...

深堀大尉事件
21PAN 泛族群 H 歷史事件

緒論   「深堀大尉事件」指1897年(明治30年)發生於奇萊山區、賽德克族人殺害日軍大尉深堀安一郎率領之探險隊的事件。 所涉民族   南投縣仁愛鄉賽德克族與埔里鎮平埔族群。 事件背景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平定平地之後隨即展開台灣高山的探險。1896年(明治29年)日本參謀本部陸軍步兵中尉長野義虎經由八通關古道、關門古道東西來回橫斷中央山脈,探查台灣內山形勢,並攀登台灣最高峰玉山(當時又稱モリソン山)。   探險成功之後,鼓舞了台灣總督府軍務局陸軍部再派遣5支探險隊伍進行高山探勘,其中編為第2班的「中央橫斷隊」陸軍步兵大尉深堀安一郎等一行14人於...

大嵙崁事件
2T 泰雅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大嵙崁社事件」指1900-1910年(明治33-43年),大嵙崁地區(今桃園市復興區)泰雅族大嵙崁前山群Msbtunux、大嵙崁後山群Mkgogan、大豹群、馬武督群等泰雅族人與日警的對抗事件。所涉民族  桃園市復興區泰雅族各部落事件背景  1899年(明治32年)日本政府實施樟腦專賣,開始進入山區大量開採樟腦,原居住於此地區的泰雅族人之領域受到侵擾,大嵙崁前山群Msbtunux、大嵙崁後山群Mkgogan、大豹群、馬武督群發動攻守同盟qutux phaban,攻擊日本駐軍。事件始末  1900年(明治33年)泰雅族人驅趕千餘名腦丁並焚毀日本腦寮以及事務所,日軍發動攻擊但不...

人止關事件
14Q 賽德克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人止關事件」又稱「埔里社事件」、「人止關之役」,指1902年(明治35年)4月29日,發生於人止關附近(今南投縣仁愛鄉)、賽德克族與日軍的對戰事件。事件起因於日軍強行進入賽德克族領域。 所涉民族   南投縣仁愛鄉賽德克族眉溪部落。 事件始末   在人止關之役前,該地附近已有警察使役民夫進行相關防蕃警防工事設施。4月29日衝突當日,數名警察在督導工事作業時,突見左側山地密林中,冒出數十位賽德克人出沒蹤跡,似有出草跡象,遂急派警察官一名向當時正在附近進行山地巡察行軍的埔里社守備隊第四大隊第二中隊之一部求援。警務人員隨即全員撤退,由人數約百餘名的守備隊接戰。...

馬那邦社討伐事件
2T 泰雅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此事件為1902年(明治35年),苗栗「南庄事件」的餘緒。所涉民族  苗栗縣泰雅族北勢群馬那邦等部落。事件始末  1902年(明治35年)10月,日本官方討伐苗栗廳大湖支廳轄內之馬那邦社人,起因於當時參加南庄事件之漢人到該社,並娶了該社原住民為妻子,企圖永住於部落內,甚至率領族人行兇,會導致山區情況不穩定。因此派出兩部隊討伐,警察部隊追趕至馬那邦山稜線上的小崠與大崠附近,但是族人頑強抵抗,一直到11月左右,相關漢人被警察查獲或被原住民殺盡,事件乃平息。事件結果與後續影響  1902年(明治35年)討伐馬那邦後,逐漸往前推進該處隘勇線。11月,苗栗廳則繼續推進大坪頭、小馬那邦間的隘勇線,...

姊妹原事件
21PAN 泛族群 H 歷史事件

緒論   「姊妹原事件」又稱「姊妹原誘殺慘案」、「霧社蕃膺懲事件」、「干卓萬事件」,指1903年(明治36年)10月5日,發生於今南投縣仁愛鄉姊妹原之事件。日本人為報復「人止關事件」,採「以蕃制蕃」政策,教唆布農族干卓萬群誘騙賽德克族Tgdaya(德固達雅)群至兩族交界處進行交易、而後遭殺害。 所涉民族   南投縣仁愛鄉賽德克族、布農族卓群。 事件始末   1902年(明治35年)人止關事件後,日本人對原住民實施經濟封鎖,徹底斷絕賽德克族德固達雅群前往埔里交易生活必須品,另一方面利用平埔族、布農族誘使德固達雅群至兩族交界的姊妹原進行交易。德固達雅群派出百名勇士赴約...

南澳群事件
21PAN 泛族群 H 歷史事件

事件背景  位於宜蘭的泰雅族溪頭群與南澳群素來以據險要逞凶著稱,早在《噶瑪蘭廳志》中就已紀錄南澳群頗為兇悍,危害甚多。台灣巡撫劉銘傳曾率領中、左、右三軍討伐,反而被逆襲,不得已只好倉皇撤退。日本領台後,情況亦無改善,也不遵守政府命令,1903年(明治36年)5-6月以來,情勢更加騷擾,屢屢越過隘勇線出草以及襲擊山區的腦寮,因此日方決定加以懲罰。所涉民族  宜蘭縣南澳鄉泰雅族各部落以及部分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族部落。事件始末  1903年(明治36年)10月,台灣總督府命令台東廳廳長相良長綱對南澳群採取行動,並透過台東廳北界之太魯閣群加以攻擊南澳群,16日相良廳長至花蓮港時,因大雨沖刷往山區之道路...

蕃薯寮芒仔及敦仔事件
6R 魯凱族 H 歷史事件

事件背景  日本時代蕃薯寮廳轄內芒仔、敦仔、萬斗鑾合稱下三社,前兩社與拉瓦爾群非常和順,但與比鄰之阿緱廳沙莫海社則暗中勾結逞凶,1903年(明治36年)11月在六龜附近的二埤仔有1名巡查被殺,日方誤以為芒仔社所為,且部落不穩定態勢有擴大之趨勢,經日方派警察部隊上山征伐後,事件乃平息,被稱為「蕃薯寮芒仔及敦仔事件」。此事件後來與「下三社事件」的發生也有連帶關係。所涉民族  高雄市茂林區魯凱族茂林(芒仔)、萬山、多納(敦仔)等部落。事件始末  1903年(明治36年)12月當時蕃薯寮廳派出警部、巡查與壯丁等200名組織搜索討伐隊,途中遭遇族人襲擊,雙方交戰後,仍繼續前行,8日進入芒仔社,燒毀家屋與...

台中稍來社事件
2T 泰雅族 H 歷史事件

事件背景  日本時代台中廳東勢角支廳轄下屬於南勢群之稍來社族人,從1900年(明治33年)以來屢次放火燒毀隘寮,以及攻擊警察官吏與隘勇等,引發官方討伐的念頭。所涉民族  台中市和平區泰雅族南勢群稍來社。事件始末  1905年(明治38年)3月23日,台中廳組織警部以下250名之警察部隊前往討伐,是日晚上半夜10點分為三隊進入山區包圍該社,族人因突然遭受攻擊而驚慌失措,無暇應戰而逃走,首先燒毀8間家屋,沒收各種物品,隘勇林阿坤與周高兩名戰死,同時羅清和負傷。第二與第三部隊接著第一部隊前進中,也燒毀家屋,並與第一部隊會合,繼續前行,族人等不時逆襲,三隊會合後,交戰約1小時,再燒毀8間家屋。最後,燒...

郡大社砲轟事件
4B 布農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1906年(明治39年)12月,斗六廳計畫討伐布農族郡群族人,原因來自於族人從日本領台後屢屢不聽官方命令,且從1904(明治37年)年以來數次攻擊山區腦寮與伐木工人,以至於腦丁不敢上山,導致樟腦產量變少,且未達預計數量。因此日人捨棄撫育方式,改以強力討伐。所涉民族  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族郡群、巒群與其他各社。事件始末  1906年(明治39年)12月,斗六廳組織警部以下184名,組成警察與砲隊前往山區討伐,從28日分三隊行動,南投轄內的郡大社遭受官方派,1907年(明治40年)1月3日,山砲隊在打打社砲擊,其他兩隊夾擊,並占領該社,燒毀家屋,選擇此間實有因收穫陸稻後,會一同在社內舉辦祭典...

大豹社事件
2T 泰雅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大豹社事件」為1900-1907年(明治33-40年),發生於大豹溪一帶(今新北市三峽區南部山區)的泰雅族人反抗事件。所涉民族  新北市三峽區與桃園市復興區泰雅族前山部落大豹社等社。事件背景  1900年(明治33年),台灣總督府開放樟腦業者進入山地開採資源,大量業者進入部落領域,擁有豐富樟腦資源的大嵙崁地區泰雅族首當其衝。6月,鄰近大嵙崁樟腦製造地的大豹社因工人強姦部落婦女,引起族人反抗爆發衝突。事件始末  1900年(明治33年),在今三峽鎮地區,日本官方首先推進位於大寮地、成福至橫溪一帶的隘勇線,7月,台灣總督府派警察鎮壓。1903年(明治36年)2月1日起,新設深坑廳景尾支廳...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
  • 下一頁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