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1,870,220
  • 線上人數: 39
  • 民族檢索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H 歷史事件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分類檢索:『H 歷史事件』, 共82筆


苗栗沙垓暗社事件
2T 泰雅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1909年(明治42年)4月4日,有泰雅族人到大湖支廳所屬的上島隘勇監督分遣所附近出草,經日方偵查後,懷疑是隘勇線外已歸順沙垓暗社、打必曆、薛家鞍等3社族人,與新竹廳轄內原住民行兇。苗栗廳長召集3社頭目及有勢力者進行盤問,他們皆宣稱不知情,因此廳長對於沙垓暗社頭目說:你們即使未做壞事,但兇手通過你們的社內時,卻不盡歸順者之義務而加以檢舉,實屬不可饒恕之行為,你們應立即交出火槍來謝罪,否則將砲轟你們的聚落。但族人並不從命,因此日人決定砲轟之。 所涉民族   苗栗縣泰安鄉泰雅族人沙垓暗社、打必曆社、薛家鞍社等3社。 事件始末   1909年(明治42年)7月...

泰雅北勢群事件
2T 泰雅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泰雅族北勢蕃分部於大安溪上游,東背中央山脈,西臨大安溪,南靠大尖山,北接大湖及汶水等群,地形險峻,有8社(武榮、魯普哥、斯鹿、馬那邦、馬比路哈、得莫克波內、路本、沈梅)、戶數350餘戶、人口1,700餘人,為北蕃中之一大部族。雖於1908年(明治41年)中投誠歸順(魯普哥及其他7社於1月、武榮社於6月),然於1911年(明治44年)2月,正當扣押台中廳轄內阿冷社方面各社槍械時,武榮社與稍來社族人突襲該搜索隊,山地情勢因而驟變,導致日本採取討伐措施。 所涉民族   苗栗縣泰安鄉與台中市和平區泰雅族北勢群等部落。 事件始末   1911年(明治44年)3月1...

桃園卡拉社事件
2T 泰雅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1914年(大正3年),桃園廳雅奧罕(Gaogan)支廳的警備員,大部分被徵調去支援太魯閣戰役,以及收繳南部原住民的槍枝,因此警備力量薄弱,轄內原住民每每殺害留守警備員、築路工人與製腦工人,9月以來共有9次襲擊警備單位,死傷多達14人。 所涉民族   桃園市復興區泰雅族卡拉、巴陵、哈凱、塔卡桑、雪霧鬧等部落。 事件始末   1915(大正4年)3月,桃園廳召集轄區警部4人、警部補4人,巡查200人、隘勇52人,挑夫200人,組織成4隊外,總指揮為山內小藤二,另有丸田九郎、山田久次郎、梅野富枝與祐成善市等4部隊,也請中間警部配置於丸田中隊,負責溝通雙方。此...

丹大事件
4B 布農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1917年(大正6年)1月8日到2月10日為止,南投地區丹大溪流域的丹社群族人,爆發了「丹大事件」,8日上午10點,丹大社族人數百名截擊該地駐在所員警7名、隘勇8名,在他們前往打水途中襲擊,擊斃隘勇2名,傷員警、隘勇各2名,其餘敗走。族人群起追逐,並且割斷電話線,圍困駐在所,聲勢大振。日警孤立無援,糧彈均盡,岌岌可危。 所涉民族   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族丹群等各部落 事件始末   事件發生後,南投廳長聞訊,乞援於桃園、新竹、台中3廳,緊急調派警部警員238名,又由警察本署差遣警部1名,指揮砲隊,會合該廳警備員,一共456名,集合於集集支廳,編成搜查隊,警務...

霞喀羅事件
21PAN 泛族群 H 歷史事件

事件背景   「霞喀羅事件」又稱「霞喀羅(Sqaro)群逃脫事件」。新竹廳北埔支廳轄內之泰雅族霞喀羅群ロッカホ(Rokkaho,羅卡火)社人,曾於1906年(明治39年)以馘首為目的,向南庄支廳大東河方面出草,事前被警備員探知而遭其反擊,被擊斃1名。   自此以後,泰雅族人認定是由於「賽夏族」(サイセット,Saisetto)族ワロ社(Waro,大東河社,今瓦祿)密告所致,因而時常窺伺復仇機會,為此正在注意警戒中。 所涉民族   新竹縣五峰鄉泰雅族霞喀羅群各部落與苗栗縣南庄鄉賽夏族瓦祿部落。 事件始末   1917年(大正6年)5月23日,霞喀羅Rokkaho...

白冷事件
2T 泰雅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1920年(大正9年)7月6日,因為牛欄坑以南沒有設置鐵條網,原住民大舉襲擊隘勇線,當時有3名隘勇戰死;接下來襲擊白冷駐在所,有2名巡查戰死,3名負傷,其家族成員也有1名負傷,酒保員(零售物品)1名亦死亡;又襲擊稍來坪駐在所,傷巡查1名,來襲的楓樹頭稍來坪方面的原住民,到7日早上都尚未退去。 所涉民族   台中市和平區泰雅族白冷等部落。 事件始末   1920年(大正9年)7月,據傳2個月以前,台中廳北勢群有不穩之現象,官方開始編制搜隊,從來歸順已久、相繼平穩,南勢群所在之白冷與稍來兩警戒所與其他分遣所,皆被襲擊,此原住民先在埋伏坪對面的山上,遙點許多松...

沙拉茂騷擾事件
2T 泰雅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1916年(大正5年)中部山區的情勢開始呈現不穩的狀態,1920年(大正9年)臺中州沙拉茂原住民受到東勢郡北勢群騷動的影響,情形有所轉變,6月下旬後,不安的狀態更加明顯,大有攻擊サラマオ(沙拉茂)駐在所的趨勢,後因支援趕赴,始化險為夷。 所涉民族   台中市和平區梨山里泰雅族沙拉茂等部落。 事件始末   1920年(大正9年)9月16日,カヨ(Kayo)社與カイヤイ(Kaiyai)社的原住民露出反抗態度,駐在所所在地頭目Yomin Watan極力安撫,仍無法控制,駐在所不得不撤退,該所巡查下松仙太急報相澤警部補,攜眷與頭目當天抵達長阪駐在所。9...

原住民礦工1984年三大礦災
1A 阿美族 H 歷史事件

前言   1984年(民國73年)一年之內,台灣北部煤礦場陸續發生海山礦災(6月20日)、煤山礦災(7月10日)、海山一坑礦災(12月5日)等三起重大礦災,總計造成270人死亡,其中又有多數為來自花東地區的阿美族人。三起礦災讓政府加速輔導礦廠轉型,直至2000年,台灣煤業正式結束。 海山礦災   位於台北縣土城鄉永寧村之海山煤礦創立於日本時代,前身是山本義信於1915年(大正4年)開創之「山本炭鑛」。戰後,1953年(民國42年),政府公布「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標售「海三煤礦」,由瑞芳李家「瑞山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承購。由於「海三」名稱與「瑞三煤礦」相近,1956年(民國4...

山豬毛社事件
3W 排灣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山豬毛社事件指1728年(雍正6年)6月24日至1729年(雍正7年)發生於現今屏東縣山地門鄉的排灣族與粵籍漢移民衝突事件,清國派遣軍隊攻擊原住民,事件後並設置軍事營盤,派駐兵勇監視當地,預防排灣族民與粵籍漢移民之間的衝突。   山豬毛社泛指現今三地門社周邊的排灣族人,主要有三個來源為Tjimur社、Tjaravacalj社、Salaljau社等3個部落。 所涉民族   排灣族三地門附近族群、長治附近粵籍漢族群、清朝軍隊。 事件背景   粵籍漢移民因為協助清國平定1721年(康熙60年)朱一貴事件有功,受到清國政府獎勵,因而勢力擴張,拓墾領域逐漸靠...

八瑤灣事件
3W 排灣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1871年(同治10年)於恆春半島發生的「八瑤灣事件」,又稱為「琉球漂民事件」。事件發生於今屏東縣牡丹鄉、車城鄉、恆春鎮、滿州鄉等區域,當時琉球人因船舶故障、漂至八瑤灣,66人上岸,後續於四重溪流域遭難,最終僅餘12人存活返回宮古島。 所涉民族   琉球宮古島民,排灣族高士社、牡丹社,車城、保力、統埔周邊地區漢族群等。 事件始末   1871年(同治10年)10月底,琉球宮古島人至那霸中山府納貢後,返程途中遇颱風,二船中其一「山原號」(又稱「春立號」)漂流於太平洋。其中3人溺斃,其餘66人於11月6日至八瑤灣上岸,沿河床往內陸前進,途中遇兩漢人勸說宮古島...

獅頭社反清事件
3W 排灣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獅頭社反清事件指1875年(光緒1年)發生於今屏東縣獅子鄉、車城鄉、枋山鄉等地,獅頭社附近排灣族人與清軍的戰爭,又稱「獅頭社戰役」。 所涉民族   排灣族內文社及周邊族群、車城及枋山附近漢族群、清軍等。 事件背景   1874年(同治13年)牡丹社事件之後,清朝除了被動開始強化台灣海防,亦思考對於台灣原住民的治理,在南部排灣族領域,清軍急欲開通往恆春半島之陸路交通,擬開設數條東西向道路,供東西側人員、物資運送,並屯兵於該區域。清兵開闢南部的東西向道路時侵入排灣族人傳統領域引起族人反抗。而枋寮以南至車城一代的漢人居住地與大龜文周邊排灣族時有紛爭,原住民出草...

率芒社討伐事件
3W 排灣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率芒社討伐事件指1884年(光緒10年)因率芒社(春日)擊殺清國兵勇,導致清軍攻擊率芒社至其幾乎毀滅的事件。 所涉民族   排灣族率芒社、清軍。 事件背景   1874年(同治13年)牡丹社事件之後,清國長期派駐軍隊在恆春半島駐守,並往台東地區挺進勢力,由於橫切山區原住民的傳統領域,與周邊排灣族部落諸多紛爭出現。 事件始末   1884年(光緒10年)清國兵勇前往卑南地區,從楓港經雙溪口至阿朗壹,途中遭率芒社(春日)擊殺,數十名兵勇罹難。隨後清國派兵攻擊率芒社,造成率芒社幾乎毀滅。 事件結果與後續影響   自1880年代起,原本漢...

恆春下三社事件
3W 排灣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1890年(光緒16年)的「恆春下三社事件」又稱為「恆春下三社討伐事件」或「下蕃社之討伐」。恆春車城田中央附近庄民遭牡丹社族人出草,庄民向官府尋求究責,清軍陸續推進至雙溪口附近,後未再前進,僅以協調原住民與庄民締約和平相處後收兵,但效果不彰。 所涉民族   排灣族巴利澤敖群,車城田中央附近漢族群,清軍。 事件背景   1874年(同治13年)牡丹社事件之後,清國長期派駐軍隊在恆春半島駐守,並時常向台南方面尋求派兵協助攻擊。清軍與周邊排灣族部落的紛爭持續到日本時代。 事件始末   1890年(光緒16年)3月排灣族巴利澤敖群牡丹社頭目Kajav...

射不力社事件
3W 排灣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射不力社事件指1892年(光緒18年)發生於今屏東縣獅子鄉、枋山鄉地區之楓港溪流域的排灣族射不力群與漢族群衝突情事,之後清軍介入攻擊排灣族射不力群部落之事件。 所涉民族   排灣族射不力群、楓港地區漢族群、清軍等。 事件背景   楓港溪流域為排灣族之傳統領域,楓港溪的出海口是漢族群勢力沿著海岸線進入恆春半島的重要節點。漢族群勢力進入楓港地區之後,此地原漢衝突即不斷產生。 事件始末   楓港溪的排灣族射不力群與楓港漢移民因為土地租稅認知落差,長期處於緊張衝突關係中。1892年(光緒18年)楓港庄民張大泡、張烏傑因欠繳土地租金於5月遭原住民殺害,...

阿乳芒社事件
3W 排灣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阿乳芒社事件為1896年(明治29年)阿塱衛古道上排灣族阿乳芒社族人因出草而遭日軍攻擊的事件。此為1895年(明治28年)日本人接收台灣之後,第一個攻擊台灣原住民的案例。 所涉民族   排灣族查敖保爾群族人、日軍。 事件背景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人接收台灣,政權交替,但山區的原住民族群普遍仍保有自治權之態,先前原漢、原住民與軍隊之間的衝突仍延續,但日軍採取較為積極的軍事力量進入原住民領域,逐漸打破先前原住民的自治,使之淪為國家體制的一環。 事件始末   1896年(明治29年)10月18日,日軍臺灣守備混成第三旅團前往攻擊恆春撫墾...

恆春馬拉義社事件
3W 排灣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恆春瑪拉義社事件指1902年(明治35年)11月,日本軍警攻擊恆春廳北界的排灣族瑪拉義社(マラギイ,malagii)族人。 所涉民族   排灣族瑪拉義社族人、日本軍警、恆春地區漢族群。 事件背景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人接收台灣,政權交替,但山區的原住民族群普遍仍保有自治權之態,先前原漢、原住民與軍隊之間的衝突仍延續,但日軍採取較為積極的軍事力量進入原住民領域,逐漸打破先前原住民的自治,使之淪為國家體制的一環。 事件始末   1902年(明治35年)11月,日本軍警攻擊恆春廳北界的排灣族瑪拉義社族人。此事件的發生原因類似1896年(...

阿猴沙莫海社事件
3W 排灣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阿猴沙莫海社事件指1903年(明治36年)5-6月間,日本軍警聯合庄民3次攻擊排灣族拉瓦爾群沙莫海(青山)、督亞(大社)、安巴卡等3社族人,雙方皆有多名傷亡。 所涉民族   排灣族拉瓦爾群沙莫海(青山)、督亞(大社)、安巴卡等3社族人,日本軍警,漢族群。 事件背景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人接收台灣,政權交替,但山區的原住民族群普遍仍保有自治權之態,先前原漢、原住民與軍隊之間的衝突仍延續,但日軍採取較為積極的軍事力量進入原住民領域,逐漸打破先前原住民的自治,使之淪為國家體制的一環。 事件始末   阿猴廳轄內北方之排灣族拉瓦爾群沙莫海(...

恆春牡丹社警察官吏派出所事件
3W 排灣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恆春廳蚊蟀支廳牡丹社警察官吏派出所巡查本田昌信,因協調頂加芝萊社族人、高士佛社2社的賠償糾紛不成,於1904年(明治37年)11月20日遭頂加芝萊社原住民挾怨報復而殺害。發難族人事後遭逮捕,但於押解途中反抗,因而遭日警全部殺害,此即「恆春牡丹社警察官吏派出所事件」。 所涉民族   排灣族頂加芝萊社、高士佛社族人,日本警察。 事件背景   恆春半島排灣族高士佛社族人武拉留煙所飼養的水牛進入頂加芝萊社族人巴魏之耕作地踐踏毀損農作物,兩人因此發生糾紛。巴魏要求武拉留煙賠償50圓,武拉留煙認為不合理,只願意賠償7-8圓,兩人僵持不下、將要進行格鬥。牡丹派出所巡查...

恆春內水坑社事件
3W 排灣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恆春內水坑膺懲事件指日警於1907年(明治40年)6月攻擊恒春廳枋寮支廳轄內排灣族草埔後社之一小社水坑社族人。 所涉民族   排灣族水坑、女乃、牡丹、牡丹路、外麻里巴等社族人、日本警察、漢族群。 事件背景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人接收台灣,政權交替,但山區的原住民族群普遍仍保有自治權之態,先前原漢、原住民與軍隊之間的衝突仍延續,但日軍採取較為積極的軍事力量進入原住民領域,逐漸打破先前原住民的自治,使之淪為國家體制的一環。 事件始末   日本警察於1907年(明治40年)6月攻擊恒春廳枋寮支廳轄內排灣族草埔後社之一小社水坑社族人,該地...

霧台抗日事件
6R 魯凱族 H 歷史事件

緒論   霧台抗日事件指1914年(大正3年)發生於今屏東縣霧台鄉霧台、神山、佳暮等地的魯凱族人與日警之間的戰爭。 所涉民族   北隘寮溪流域的魯凱族與排灣族混居的德文社、魯凱族霧台、神山、佳暮、去怒等社、日軍。 事件背景   1914年(大正3年)日本人開始加強對南部原住民的槍隻收繳行動,由於原住民已熟悉槍隻之運用,槍隻在狩獵、防衛等面向皆為重要之工具,並且衍生出男生武勇的相關文化意涵,收繳槍隻必定引起原住民族群的強烈反抗。同年台灣南部山地區域的布農族、魯凱族、排灣族多有相關之事件發生。 事件始末   此事件為1914年(大正3年)發生在現今屏東縣霧...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
  • 下一頁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