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303,583
  • 線上人數: 10
  • 民族檢索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M 物質文化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查詢的關鍵字:『狩獵』, 分類檢索:『M 物質文化』, 共8筆


布農族服飾
4B 布農族 M 物質文化

褲,山羊皮用來製作上衣及雨衣,山鹿皮可作為小孩的皮帽與外套。狩獵時,男子通常上身穿著皮製的無袖長上衣,下身穿著皮製後敞褲,用以禦寒與保護腿部。 【圖1-1】以山羊皮製成的無袖長衣。(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民族學藏品19920600138(CC BY-NC)) 【圖1-2】皮製後敞褲。(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博物館藏品AT004248(CC BY-NC))   此外,布農族人經常以動物皮革製成男帽,共有3種類型: 1.形如水瓢的硬殼皮帽:穿戴時將皮帽套住頭部,將頭髮塞入皮帽後端如水瓢的把手。 【圖1-3】硬殼皮帽。(...

槍
21PAN 泛族群 M 物質文化

17-19世紀文獻中的槍枝使用   槍是原住民狩獵使用的工具,使用的時間大概在近兩、三百年。台灣原住民何時接觸到槍枝?其確切年代難以查考,目前所知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在1582年時,有艘帆船從澳門航往日本,在台灣海域發生船難,倖存者將火繩槍(matchlock)帶上岸邊,據同船的葡萄牙耶穌會士皮列士(Francisco Pirez)描述,船難人員曾在數十個武裝的台灣原住民面前,展示歐洲人的火繩槍,並朝著木棒射擊,再將有個彈孔的木棒給原住民看,據說原住民變得害怕,將手指塞進嘴裡。   1626年5月初,西班牙遠征軍到達雞籠(基隆)時,當地的住民受到火繩槍的驚嚇,逃離聚落,顯示...

阿美族服飾
1A 阿美族 M 物質文化

  男性頭飾多為鳥類羽毛如大冠鳩、藍腹鷴、雉雞等,顯示有狩獵鳥類的能力;頸飾有車磲貝、牛骨或台灣玉,是有漁獵或經濟地等的象徵。女性頭飾則有白色的鵝毛、兔毛或家屋周邊可以取得的花朵或植物。   配件多半使用瑪瑙、玻璃珠、金屬、錢幣等。與不同時代的殖民環境及以物易物等關係,配件上的配飾也有時代的紀錄,如過去以日本錢幣鑲嵌在服飾上象徵個人地位,項鍊有瑪瑙、玻璃珠等有家族與外族往來交換的經驗表現財富特徵等,都有顯著在於彰顯個人及家族能力的特質。 個別物件介紹   本文將阿美族「Losid祭儀服飾」以個別物件作為介紹說明主要有3個原因: 第一,Pangcah/Amis阿美族的...

鄒族傳統住屋
7C 鄒族 M 物質文化

)、男子會所(Kuba),另有靠近田地或獵場,為了方便農事、狩獵工作的小屋。由世系群聚居的家屋組成的稱為大社Hosa,由田間小屋組成的小屋群則為小社。大社有男子會所,小社則另有不舉行戰祭的男子會所,稱為hufu。粟祭與獵祭只在大社進行。   日本文獻中,鄒族的傳統住屋平面大多被描述為橢圓形,而魯富都社則為方形。屋頂呈現兩坡、半圓錐形狀。根據過去的訪調紀錄,傳統家屋可以住3-4代人,甚至達20-50人不等。   家屋的地基平緩,屋內與屋外高度一致。以石塊壘成石牆,圍成前、後庭院。住屋為平地式木造建築,有2或4根中柱,中柱兩旁有4根小柱,另有門柱、角柱,上接脊棟、斜梁。   以竹...

卑南族服飾
5P 卑南族 M 物質文化

側各縫有綁繩,可將下段固定包裹小腿,提供保護,以防山林作業或狩獵時遭受草木與蟲害傷害。織繡圖紋的katring亦象徵身分地位,並常搭配繫於踝部的踝飾aras。男性腰帶配飾paretr主要用於固定裙或褲,並兼具裝飾性。具穗飾的腰帶可單條或兩條繫綁,展現服飾動態之美。若繫單條,穗飾垂於後腰臀間;若繫兩條,則分別垂墜於兩側腰部。男子的穗飾長度不超過布裙或短褲下擺,整體風格俐落幹練。   隨著年齡增長,服飾亦有所變化。織繡無袖上衣是卑南族年齡組織中長老級以上男子的服飾。1960年以前,織製的無袖上衣並不普及,主要由部落領導階層或擅長織布者的家人穿著。此外,方帽kabung亦為長老級以上的男性配飾...

太魯閣族服飾
12U 太魯閣族 M 物質文化

制度,服飾呈現個人的獨特成就,例如女性的織布能力,或是男性的狩獵與征戰能力。太魯閣族社會有一些特殊的禮服,包括貝珠衣、銅鈴長衣與長袖長衣,用以呈現穿著者獨特的個人成就與功績。穿著這類特殊禮服者通常是社群中的領袖、善獵者或具有獵首功績者,在特殊的祭儀場合中才能穿著這類服飾。   貝珠對太魯閣族人是相當珍貴的物件,是經過輾轉交換而來。在過去,貝珠有類似貨幣的功能,並且具有婚聘、平息糾紛與賠償的功能。太魯閣族人以貝珠製成貝珠長衣、貝珠裙、貝珠帽飾、貝珠護腳布與腰帶等類型的服飾。   太魯閣族服飾上大量使用紅色毛線,紅色具有生命與血的象徵意涵。女子在織布過程中,以紅色染料進行染色,女子染紅...

小米糕/麻糬
21PAN 泛族群 M 物質文化

與的重要儀式,透過小米餅capi烤出的狀態占卜預測來年農作或狩獵的豐欠收;家中若有小男童第一次參加wacapi,父母要煮好當年收成的小米飯sakidalrwane迎接其回家,象徵小男孩經過wacapi,生命與部落連接。 5. 鄒族:小米糕帶「黏」的物質性常被用來象徵凝聚、團結,例如戰祭Mayasvi分食小米糕ufi,象徵部落團結凝聚。 6. 邵族:白鰻祭過去以真的活鰻為祭品,今則以麻糬做成白鰻的形狀替代。 7. 噶瑪蘭族:升立新巫師mtiu儀式中,以麻糬與酒祭拜祖先及神靈。儀式中搥打小米糕使其性質轉換的過程,隱喻習巫者「轉換過渡」升級為正式巫師的...

獸骨架
21PAN 泛族群 M 物質文化

eohʉ to tvofsuya是族人自狩獵歸來時以酒獻祭家中獸骨架的祭儀(B19)。kumekokaro的第一日返家後族人會用酒瓢或竹筒盛酒到獸骨屋祭祀獸骨神(B30)。tumolokokalo祭儀隔日必須在獸骨屋以酒敬神並祈禱(B30)。 參考資料: A《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第四卷 鄒族》頁68。 B《蕃族調查報告書 第三冊 鄒族》頁18、30、33、131。 C《台灣番族慣習研究 第一卷》頁330-331。 賽夏族 1本族並不特別設置獸骨架,偶爾會把桐材架在出入口之上壁,上面擺放野豬...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