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364,569
  • 線上人數: 13
  • 民族檢索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A 藝術文化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分類檢索:『A 藝術文化』, 共72筆


〈馬蘭姑娘〉
1A 阿美族 A 藝術文化

  〈馬蘭姑娘〉是一首當代台灣原住民流行音樂中的經典之作,承載了阿美族人與台灣社會在時代變遷中的複雜互動。這首歌不僅反映了阿美族的文化特徵,也在漢族音樂創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台灣音樂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歌曲內容與旋律   這首歌的內容講述一位年輕的阿美族女子向父母表達她的愛情決心,內容強烈而富有戲劇性,描述如果父母不允許她與心上人成婚,她將臥軌自殺。從音樂學的角度來看,〈馬蘭姑娘〉屬於阿美族現代創作的固定曲調與固定實詞的歌曲之一。這首歌自誕生以來便成為阿美族當代創作歌曲的代表作,因旋律優美、敘事性強,受到各界喜愛,尤其是在愛情與家庭的張力上,表現了年輕女子對個人選擇和婚姻的...

Lmuhuw
2T 泰雅族 A 藝術文化

lmuhuw所指   泰雅族史詩lmuhuw一詞,按照各區域不同語別泰雅語之普遍認知,皆是指「穿、引」之意。然而在人口占相對多數,起源自Pinsbkan / Sbayan(瑞岩)的Knhakun / Squliq語群及Mb’ala / S’uli語群,lmuhuw除了是動詞,指「穿、引」之動作外,更以它來指涉象徵特定的言說方式,為有別於一般用法,因此在此書寫,以「Lmuhuw」來指涉特定的言說方式。   它是針對不同的場合或對象,lmamu(挑選、撿取)適當的語詞來敘述。其表達的方式有別於日常生活中...

cemangit/cemiluciluq喪歌
3W 排灣族 A 藝術文化

喪歌演唱情境    排灣族的喪歌有2個名稱,一為cemangit,一為cemiluciluq,稱呼cemangit的地區較多,而稱呼cemiluciluq的則集中在南部排灣族屏東縣獅子鄉一帶。排灣族喪歌最常見的運作場合,是死者家屬置放靈柩的喪家或是靈堂,前來唱喪歌的歌者均為女性,她面對靈柩,開始以唸唱的方式唱喪歌,剛開始唱的時候,以近似「唸」的方式來唱,喪歌的旋律起伏不大,通常只在2-3個音當中徘徊。當歌者唱到中途,常會有心情的轉折,此時旋律隨著心情的起伏,會有較高的音出現,到了情緒最激烈的時刻,呈現出尖銳激昂的高音表達心意,此時歌唱聲與哭聲交錯呈現,悲傷的氣氛充斥整個守靈的場...

婚禮音樂
3W 排灣族 A 藝術文化

婚禮音樂表現社會階級    結婚,排灣語叫pucekelj或puvaljau。排灣族婚禮音樂的呈現型態,是以歌謠的表現為主,通常不會刻意加上樂器伴奏。有關於排灣族的婚禮音樂,早在日本時代,黑澤隆朝就已經收錄了來義社結婚典禮之歌iroananayao,他提及:「舞蹈係於祭祀、凱旋、婚禮、建築落成典禮等眾人聚集之飲宴場合舉行。」並描述:「男女手牽手圍成圓圈或排成橫列,其中一人帶頭領唱,眾人隨之唱和,並配合節奏向左再右擺動雙腳,或向前後,跳著或進或退。」以上所述均為一個世紀以前的婚禮儀式樣貌,對照排灣族部落目前之結婚儀式與歌舞表現,兩者的差異並不大。   排灣族結婚儀式與階級的...

勇士歌舞
3W 排灣族 A 藝術文化

勇士歌舞起源與演變   勇士歌舞是排灣族人的傳統生活中經常出現的歌舞,包括小米祭、出征、馘首祭、五年祭、結婚等生活領域,都有勇士歌舞的呈現。從演唱者演唱時的肢體動作來觀察,勇士歌舞大致分成2類。只歌唱、不做舞蹈動作的歌,此類稱作senai nua rakac勇士之歌,屏東縣三地門鄉排灣族的culisi勇士之歌屬於這一類。另一類眾人邊唱邊跳,每首歌都有固定舞步的型態,此類稱做ziyan nua rakac勇士之舞,屏東縣瑪家鄉的aiyaui勇士之歌、來義鄉的senai nua rakac五年祭勇士歌等,都屬於這一類。雖然,「勇士歌...

Malastapan報戰功
4B 布農族 A 藝術文化

  Malastapan原是布農族人在出草獵敵首歸來部落後,次日當晚在祭司的主持領唱下,參與獵首行動的獵人們,稟告自己獵首的過程與戰功所演唱的歌。每次出草凱旋歸來後,獵人們先將敵首級處理乾淨,第二天晚上,隊長Lavian集合族人舉行慶功宴。由於這是一種獵人們報告戰功的宴會,族人又稱之為Malastapan(報戰功、誇功宴)。參與該次出草行動的男子們蹲下圍成一個圓圈,中間則放置出草獵獲之人首級及初釀好的小米酒,並且先將酒食及肉放入首級之內,以示「人道」之精神。圈外則圍著來參與Malastapan之男女族人。 演唱順序與內容   Malastapan一開始,首先該次行動之隊長,先報告自...

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
4B 布農族 A 藝術文化

  布農族pasibutbut是流傳於郡群的一種古老祈禱歌曲。在日本時代,由於總督府實施集團移住政策,造成不同群的布農族混居的現象,因而pasibutbut後來也傳唱於郡群和巒群混居的部落之中。學者過去稱之為「祈禱小米豐收歌」或「初種小米之歌」,族人則自稱為pasibutbut。據布農族人表示,“pasibutbut”的字義為「拔河」,引申為「我拉你來這邊跟我們一起唱」的意思。在一般人口中,普遍以「八部合音」來稱呼pasibutbut,此名稱之確切來由不詳,但不為大多數布農族人所接受。黑澤隆朝於1943年3月25日在台東縣關山郡里壠山社(今台東縣海端鄉崁頂村)採錄到pa...

〈美麗的稻穗〉
5P 卑南族 A 藝術文化

歌曲簡述   〈美麗的稻穗〉是由卑南族南王部落音樂家Baliwakes陸森寶於1958年(民國47年)所創,更為其代表作。當時因金門八二三炮戰爆發,南王部落的族人欲關懷在前線作戰的親人,卻無法到前線慰勞問候,而前線作戰的親人們,同樣無法返鄉探訪親友,故Baliwakes陸森寶創作該曲,以歌聲將族人們心中的思念,傳遞給前線親人們。   完成歌曲創作後,Baliwakes陸森寶教導部落族人們演唱,並傳唱於卑南族部落間,當時南王部落曾組織一組團隊「康樂隊」,前往金門前線演唱,返台後,該團隊受鈴鈴唱片之邀請,錄音發行唱片、匣式卡帶或CD,〈美麗的稻穗〉便收錄於其中。1960年代史惟亮、許常...

venavan卑南族除喪吟唱歌謠
5P 卑南族 A 藝術文化

  卑南族在歲末迎新之際所舉行的年祭活動中,除了大獵祭之外,最為重要且特殊的儀式就是「除喪儀式」。在整個除喪儀式中,透過〈venavan〉歌謠的吟唱來撫慰喪家對於死亡的哀痛。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除喪儀式,一次又一次藉由全體部落族人的參與,將死亡的哀慟鬆懈、超越,迎向新的一年。 除喪儀式流程 整個除喪儀式與音樂之運作,主要分為5個階段:   (1)melawan跨越儀式   mangayaw(大獵祭)開始,男性族人從部落出發到祭司夢占所得地點之前,必須由祭司舉行代表「跨越」生與死、潔淨與不潔的melawan儀式。   (2)巡守夜晚除喪   在巡守的最後一晚,...

Karyag拍手歌會
9Y 雅美族 A 藝術文化

何謂karyag   雅美族語karyag一詞,意為「拍手」,動詞型態因部落方言差異,稱meykaryag或mikaryag。而karyag本身,也指拍手歌會這項活動,或是活動中所演唱的「夜晚的歌」。   由於雅美族的口傳傳統,因此當文獻提及拍手歌會,在拼音系統尚未統一之時,有mikalijag(1936淺井惠倫)、mikariak(1959鮑克蘭),作業坊的合唱(1971呂炳川)、雅美族的男女合唱(1981許常惠、徐瀛洲)、mikaryag(1983蘇恂恂)、祝典歌會mikaryag(1986鄭慧瑛、董瑪女、吳玲玲)、拍手歌會mikaryag(1990董瑪女)等以拼音、音樂型態、...

vaci勞動歌曲
9Y 雅美族 A 藝術文化

vaci所指   雅美語vaci,名詞,語意為「折」。當加上前綴mey / mi時,轉化為動詞meyvaci / mivaci,延伸出「用力至折斷」或「用力到幾近折斷」之意,指男性在不同勞動情境下的強力動作,例如:apiya vehan好月節杵小米(meyvaci do apiya vehan)、漁獲豐收船員奮力划槳返航、為建造房屋或拼板舟而在山上伐木。在上述3種情境中,雅美族人會以近似歌唱的朗誦方式配合勞動動作,這些勞動情境所使用的曲調統稱為meyvaci曲調。   儘管meyvaci泛指這些勞動行為...

落成慶禮歌謠
9Y 雅美族 A 藝術文化

落成慶典歌謠的重要性   雅美族人在vahey(主屋)、makarang(高屋)、tagakal(涼台)、雕刻拼板舟完工後,會舉行隆重的meyvazey(落成禮)。落成禮不僅是個人勞動力與財富的展現,也是社會地位的提升。作為落成禮核心儀式之一的meyanoanood(歌會),透過主人與賓客的相互讚美、祝頌新落成的房屋或拼板舟,不僅彰顯了雅美族崇尚勤勞與豐收的文化價值觀,也體現了人與人、人與靈界之間互敬互重的相處之道,同時也加深歌者間的情感聯繫。 音樂特色   落成禮歌會中使用的曲調主要有4類,白話詩歌使用anood快式白話詩歌曲調,而文言詩歌則使用kalamaten(lolo...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下一頁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