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303,549
  • 線上人數: 8
  • 民族檢索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D 重要文獻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查詢的關鍵字:『狩獵』, 分類檢索:『D 重要文獻』, 共3筆


《イノシシ狩猟の民族考古学:台湾原住民の生業文化》(野豬狩獵之民族考古學:台灣原住民之生計文化)
21PAN 泛族群 D 重要文獻

志,《イノシシ狩猟の民族考古学:台湾原住民の生業文化》(野豬狩獵之民族考古學:台灣原住民之生計文化),東京:御茶水書房,2008年。 研究背景   本書之編寫,以作者於2002年度對總合研究大學院大學文化科學研究科提交之博士論文〈台湾原住民のイノシシ(Sus scrofa taivanus)狩猟の民族考古学的研究:動物遺存体研究の方法論構築にむけて〉(台灣原住民的野豬(Sus scrofa taivanus)狩獵之民族考古學研究:為構築動物遺體研究之方法論)為基準。本書之編寫基礎為田野調查,調查期間為1995年2月至2000年8月,作者於此期...

《タイワンイノシシを追う》(追尋台灣的野豬)
21PAN 泛族群 D 重要文獻

台灣原住民社會的關心)、「罠猟のエスノアーケオロジー」(陷阱狩獵的民族考古學)、「ツォウ族の追跡猟をおいかける」(追隨鄒族的追跡狩獵)。   綜觀全書內容,主題依序有:作者回憶進入本領域的經緯、民族考古學的基礎認識,以及在台灣的雅美、排灣、鄒族等部落從事調查之田野過程,對原住民當代社會的認識與啟示等。 著重野豬狩獵與農耕的觀察   基本上,書內所載之資料研究著重於生業形態,如根莖類農耕行為、野豬的狩獵,尤其是「野豬」,可說為全書關注度最高之對象。在方法上,作者先於部落中深度觀察各種與野豬相關行為所形成的物質之變化形貌,再以考古相關遺留比較所觀察紀錄的物質樣貌,分析其間的相關性...

番俗圖
31PNP 平埔族群 D 重要文獻

如1700年前後繪製的〈康熙臺灣輿圖〉,在新竹、苗栗地區描繪狩獵的情景,在台北地區描繪原住民扛著獵物。同時期的〈臺灣地里圖〉,據蘇峯楠的研究,出現了18世紀番俗圖常見的主題,包括「捕鹿」、「採實」、「賽戲」、「會飲」、「夜眠樹上」、「耕種」、「遊車」、「抽藤」、「食芋」、「捕牛」、「食生」等11種番俗圖像。另外現存3幅繪製於鹿皮上的台灣地圖,繪於18-19世紀,在地圖的架構裡,呈現捕鹿、牛車、肩輿、肩負、會飲、婦、捕魚、耕種、舂米、揉採等原住民風俗主題。 【圖2】捕鹿。(資料來源:〈康熙臺灣輿圖〉,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CC BY-NC 3.0 TW)...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