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族學協會,《民族学研究》18卷1、2號「台灣研究特集」,1954年。 成書背景 《民族学研究》是日本民族學、文化人類學領域中的學會雜誌。1954年發行的18卷1、2號(合併號)包含台灣研究特輯,其中刊載許多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台灣漢族研究的相關論述,也刊載了原住民族統治相關座談錄。本號是戰後以民族學為核心領域的台灣研究之重要里程碑。然而,本號雖預計於1953年發行,實際發行卻晚了一年,因此封面與各內頁的發行年份標示並不一致,令讀者感到困惑。在此提醒,正確發行年月是1954年3月,還請留意。 全書內容概述 本號為特輯號,收錄內容貫穿戰前至戰...
千々岩助太郎,《台湾高砂族の住家》,東京:丸善,1960年。本書有南天書局出版復刻本(1988)。 成書背景 本書為彙整實際存在於1930-40年代的台灣原住民族住宅建築相關實地調查研究資料,且經過建築專家分類及分析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千千岩助太郎從名古屋高等工業學校建築科畢業後,曾任職於高中,後於1925年應邀前往台灣的台北工業學校任教。千千岩在從事教職之餘,自1936年起前往台灣山地及蘭嶼,走訪各地蕃社,實地調查、研究原住民族的住宅。本書所收錄的調查資料皆為千千岩自行收集而來。千千岩在公務之餘持續不懈的調查之下,即使當時交通狀況不便,但仍訪問了許多蕃社。千千岩不僅...
馬淵東一,《馬淵東一著作集》1-3卷、補卷,東京:社會思想社,1974、1988年。本書有中研院民族所出版中譯本共4本(2017-2021)。 成書背景 馬淵東一身為民族學者、社會人類學者,研究活動始於1929年就讀台北帝國大學時,一直持續到1980年代。1931年馬淵從文政學部史學科畢業後,擔任該大學文政學部土俗人種學教室囑託,之後曾任帝國學院士囑託等職,1943年擔任台北帝國大學南方人文研究所助教授。戰後回到日本,曾任教於立正大學、東海大學、東洋大學,1953-1972年擔任東京都立大學教授,退休後,在琉球大學、南山大學從事民族學、社會人類學的研究與教育。馬淵在...
鳥居龍藏,《鳥居龍蔵全集》全12卷、別卷,東京:朝日新聞社,1975-1977年。 研究背景 鳥居龍藏(1870-1953),德島出身,是日本人類學與台灣原住民族研究的先驅者之一。以1895年遼東半島調查為開端,踏查台灣、中國西南部、千島群島、中國東北部、內蒙古、朝鮮半島、庫頁島、西伯利亞東部、中國華北地方等地,足跡也遍及巴西與秘魯。終其一生從事橫跨人類學、考古學、民族學領域的調查研究,深入探究亞洲的人類史。台灣調查自1896年起到1900年5年間受東京帝國大學理科大學的派遣進行了4次,1910年末到1911年初擔任台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囑託進行1次,共計5次,特別是以1...
國分直一,《壷を祀る村――南方臺灣民俗考》(祀壺之村──南方台灣民俗誌),台北:東都書籍,1944年。本書有東京法政大學出版重編本《壷を祀る村—台湾民俗誌》(祀壺之村──台灣民俗誌,1981)。 成書背景 國分直一於明治末期跟隨父母渡台,自小學校至舊制高校都在台灣生活。在京都帝國大學史學系學習後,再度回到台灣,並自1933年(昭和8年)任教於台南第一高等女學校,戰後則以留用日本人的身分留在台灣,於1946年(民國35年)擔任省立編譯館編審,1947年(民國36年)擔任台灣大學文學院史學系副教授,在台灣生活四年後才返回日本。在台灣,國分於任教之餘,對台灣史...
末成道男,《台湾アミ族の社会組織と変化——ムコ入り婚からヨメ入り婚へ》(臺灣阿美族之社會組織及其變化:從招贅婚到嫁娶婚),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83年。本書有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出版中譯本(2007)。 成書背景 末成道男(1938-2024)是日本的社會人類學者,以台灣原住民族、漢族以及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為研究對象。本書是研究居住在台灣東部台東縣沿岸海岸阿美單一部落的社會人類學專著。本書為提交給東京大學大學院社會學研究科博士學位論文的一部分所改寫而成,於1983年出版。末成以自身1968-1969年長期進行的田野工作為基礎,記述...
日本順益台灣原住民研究會、台灣原住民研究會編,《台湾原住民研究》(東京:風響社,1996年創刊。) 創刊背景 本期刊是日本順益台灣原住民族研究會的機關刊物,創刊於1996年5月。主要是由日本研究者組成、約30名會員的小型研究會編輯出版的學術年刊。 日本順益台灣原住民族研究會成立於1994年4月,研究會開始運作則是在期刊創刊的前2年。研究會創立的契機為1994年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林迺翁文教基金會)開館之際,為獎勵從事台灣原住民族研究,補助經費給台灣各大學與研究所,以及國外4所大學。在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接受該學術經費補助,於1994年3月展開雙方...
原英子,《台湾アミ族の宗教世界》(台灣阿美族的宗教世界),福岡:九州大學出版會,2000年。本書由中研院民族所出版中譯本《台灣阿美族的宗教世界》(2005)。 研究背景 作者原英子於1994-1996年2年內,分別於花蓮縣吉安鄉、壽豐鄉停留一年,並於當地實施人類學調查,著眼於台灣原住民族阿美族人的宗教工作者。其成果已編寫為博士論文,論文中從性的角度解讀阿美族人的宇宙論,闡明阿美族人對於空間認知的樣貌,該論文發行而成本書。阿美族人可根據語言或風俗習慣之差異區分為5個族群,本書探討的對象為南勢阿美。 全書章節概述 本書由兩部構成,第一部(共3章)從原住民族宗教的...
山路勝彦,《台湾の植民地統治――〈無主の野蛮人〉という言説の展開》(台灣的殖民地統治──「無主的野蠻人」之言論展開),東京:日本圖書中心,2004年。 成書背景 作者山路勝彥(1942-)是戰後日本人類學者中,引領台灣原住民族研究的其中一位學者。曾於東京都立大學研究所攻讀社會人類學,並受馬淵東一等人之薰陶。1973年就任關西學院大學社會學院講師,爾後升等為助教授、教授,2011年退休後成為該大學的名譽教授。1970-2000年代之間前往台灣各地調查,於2011年將眾多泰雅族相關論文彙整為《台湾タイヤル族の100年》(台灣泰雅族的100年)。另有許多論文談及各民族,包括阿美族...
楊南郡著,笠原政治、宮岡真央子、宮崎聖子編譯,《幻の人類学者森丑之助——台湾原住民の研究に捧げた生涯》(神祕的人類學者森丑之助──為台灣原住民研究而奉獻的生涯),東京:風響社,2005年。全書章節概述 本書由四部構成,主題為森丑之助,一位從明治到大正年間走遍台灣各地的人類學者,第一部為其評傳;第二部重新收錄其著作,並由編譯者導讀其評傳;第三部探究其周遭人物,以及他們與森丑之助的關係;第四部為其年譜與著作目錄。 第一部之評傳原由台灣人楊南郡(1931-2016)以中文撰寫並在台灣出版(《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2000),後由日本研究人員翻譯。緊接在後的導讀將評傳作者楊南郡與森丑...
山本芳美,《イレズミの世界》(刺青的世界),東京:河出書房新社,2005年。 研究背景 山本芳美曾於就讀大學期間從事以刺青為主題的研究,並於攻讀博士前期課程後,1992-1998年,調查了沖繩女性的刺青(當地稱為:針突、ハジチ)。後來從1995年(民國84年)左右開始調查及研究台灣原住民族,取得博士學位後,2000-2003年(民國89-92年),於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進行研究。現為都留文科大學教師,並調查、研究各種主題,包括日本刺青師(日本人彫師)、沖繩戰後刺青史(沖縄戦後タトゥー史)、台灣原住民族刺青與文化復興。 全書章節概述 本書共6章,從學術角...
台灣原住民研究研討會實行委員會編,《台湾原住民研究 日本と台湾における回顧と展望》(台灣原住民研究 日本與台灣之回顧與展望),台灣原住民研究[附錄2],東京:風響社,2006年。 成書背景 本書收錄國際研討會「台灣原住民研究:日本與台灣之回顧與展望」之講演及研究報告用稿(共11篇)。該研討會由台灣原住民研究會於2005年3月26-27日在東京外國語大學亞洲暨非洲語言文化研究所舉辦。 全書篇章概要 林修澈於演講〈台灣原住民族研究的新趨勢〉當中,先是回顧了原住民族運動的變遷,及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原住民族語言教育文化推展中心(即政大原住民族研究...
野林厚志,《イノシシ狩猟の民族考古学:台湾原住民の生業文化》(野豬狩獵之民族考古學:台灣原住民之生計文化),東京:御茶水書房,2008年。 研究背景 本書之編寫,以作者於2002年度對總合研究大學院大學文化科學研究科提交之博士論文〈台湾原住民のイノシシ(Sus scrofa taivanus)狩猟の民族考古学的研究:動物遺存体研究の方法論構築にむけて〉(台灣原住民的野豬(Sus scrofa taivanus)狩獵之民族考古學研究:為構築動物遺體研究之方法論)為基準。本書之編寫基礎為田野調查,調查期間為1995年2月至2000年8月,...
石垣直,《現代台湾を生きる原住民:ブヌンの土地と権利回復運動の人類学》(在現代台灣生存的原住民:布農族土地與權利運動的人類學),東京:風響社,2011年。 研究背景 本書係基於布農族居住地區的田野調查編寫,從各方面詳細描述了原住民在原住民族運動以後的生活,以及原住民社會在現代所面臨的問題。 原住民族運動始於1980年代,對於尊重人權、提升權利等層面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進展,但卻未曾解決本書探討的社會問題,如土地問題等。作者於本書聚焦於土地問題,嘗試闡明有無可能歸還土地、原住民社會至今依舊面臨哪些相關問題。即使放眼世界各地原住民族運動的發展,土地問題在社會運動當中同樣...
松岡格,《台湾原住民社会の地方化―マイノリティの20世紀》(台灣原住民社會的地方化──少數群體的二十世紀),東京:研文出版,2012年。本書由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中譯本《「蕃地」統治與「山地」行政:臺灣原住民族社會的地方化》(2018)。 研究背景 本書屬於歷史民族誌,根據戰前與戰後的原住民族統治、行政體系之間的連貫性與非連貫性;並以原住民族社會的「地方化」為驗證的主軸,闡述此一情況導致原住民族社會陷入多重危機,最終引發1980年代原住民族運動。「地方化」是一種新型的分析概念,作者引用詹姆斯.斯科特(James Scott)的「單純化」概念後提出,也算是單純化...
下村作次郎、孫大川、林清財、笠原政治,《台湾原住民族の音楽と文化》(台灣原住民族的音樂與文化),浦安:草風館,2013年。 成書背景 本書由下村作次郎、孫大川、林清財、笠原政治等4位編者共同完成,深入介紹台灣原住民族的音樂與文化。下村作次郎是台灣文學研究者,也是天理大學的名譽教授,擁有許多台灣文學或台灣原住民文學的著作,也從事原住民文學之翻譯。孫大川是台灣國立東華大學的名譽教授,也是卑南族原住民作家,曾任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林清財多年來任教於台灣國立台東大學音樂學系,也從事音樂學、原住民音樂研究。笠原政治是日本的台灣研究者,也是橫濱國立大學的名譽教授,擁有許多台灣...
日本順益台灣原住民研究會編,《台湾原住民研究の射程:接合される過去と現》(在台灣原住民研究的射程:過去與現在的接合),台北: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2014年。 出版緣由 本書是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開館20周年記念論文集。各篇論文的作者皆為日本順益台灣原住民研究會會員,主要為文化人類學者或語言學者,常年從事台灣原住民調查研究。 眾所周知,日本在殖民地統治時期及戰後,對台灣原住民族進行了數量龐大且内容豐富的調查研究。但是,這些研究中積累的很多文獻資料在當今的日台學界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更沒有回饋到原住民族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隨著時代的變化,台灣原住民研究已...
清水純,《画像が語る台湾原住民の歴史と文化――鳥居龍蔵・浅井恵倫撮影写真の探求》(影像訴說台灣原住民的歷史與文化──鳥居龍藏、淺井惠倫攝影照片之探求),東京:風響社,2014年。 關於作者 清水純(1956-)曾在東京大學攻讀文化人類學,在台灣花蓮縣調查噶瑪蘭族,並於1990年在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取得博士學位。其著作《クヴァラン族:変わりゆく台湾平地の人々》(噶瑪蘭族:變化中的一群人)於1992年由Academia出版會出版(2011年有中譯本)。曾任教於日本大學經濟學部。 本書內容 本書照片主要來自鳥居龍藏、淺井惠倫,其他來源包括東京大學、台灣大學資料庫的...
野林厚志、松岡格,《台湾原住民の姓名と身分登録》(台灣原住民的姓名與身分登錄),大阪:國立民族學博物館,2019年。 成書背景 本書為論文集,其收錄論文出自台灣與日本的研究者,探討台灣原住民的人名在政治層面、文化層面的課題。1953年(民國42年)施行之《姓名條例》於1995年(民國84年)改正,原住民族獲得認可,可於戶籍登錄使用傳統姓名。然而,實際變更為傳統姓名的原住民,至今實屬稀少。本書收錄之11篇論文皆將此現況視為一大問題,並以其各自的觀點論述台灣原住民的姓名與身分登錄。 全書章節概述 首先,野林厚志於序論點出問題,分別以雅美族的親從子名制與漢族式的姓...
野林厚志,《タイワンイノシシを追う》,京都市:臨川書店,2014年。為民族考古學研究記錄書籍。 作者野林厚志介紹 本書作者野林厚志為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研究人員,同屬總合研究大學院教授,其主要研究對象領域為台灣原住民社會,專長民族考古學。 作者原為東京大學理學部生物學科人類學出身,但受到當時大學博物館赤澤威教授的影響,逐漸轉向民族考古學的研究。早期又因整理收藏於東大的鳥居龍藏的照片資料而初識台灣,於是從學生時期之1991年末便至台灣蘭嶼進行田野調查,開啟他的台灣民族考古學的生涯研究。從一位原本期待以理科角度解析人類特徵的學生,如何轉變成以社會科學觀點探尋文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