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族(凱達格蘭族、噶瑪蘭族、道卡斯族、巴宰族、西拉雅族等)、阿美族、泰雅族、賽夏族接觸,留下許多珍貴的文字和影像紀錄。在這些文獻當中,雖然仍有馬偕個人從基督宗教或西方人立場產生的偏見,或是對不同風俗信仰理解的偏誤,但仍是我們得以理解19世紀台灣以及原住民族的重要史料。馬偕過往在平埔族社會的深耕,也意外成為噶瑪蘭族、道卡斯族當代族群復振運動的重要符碼,足見其留下的深遠影響。...
伊能嘉矩 概述 伊能嘉矩,生於1867年(慶應3年)5月,卒於1925年(大正14年)8月,年58歲。出生於日本東北,今岩手縣遠野市。遠野市以具有豐富的鄉土傳說與民俗著稱,被現代學者稱為「民間傳說的故鄉」。 日本統治台灣第一年,1895年底(明治28年)伊能懷抱著從事台灣人類學研究的志願而渡台,在台灣從事全島原住民族調查,並出版了台灣歷史研究專著,是當時台灣日本人的「蕃通」與「臺灣通」、台灣研究的知識權威。伊能嘉矩先後完成《世界史上的臺灣》(1899)、《臺灣蕃人事情》(1900)、《臺灣年表》(1903)、《臺灣志》2冊(1902)、《臺灣蕃政志》(1904)、《領臺始末》...
研究室研究委員、原住民文化研究會首任理事長,並於慈濟護專講授阿美族文化課程。69歲(1999,民國88年)擔任全國教師會原住民會主任委員。71歲(2001,民國90年,擔任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專任委員、母語認證指導委員。72歲(2002,民國91年)投入社區大學母語及文化教學。 積極投入原住民族文化復振、正名運動。66歲(1996,民國85年)變更身分證姓名為帝瓦伊‧撒耘(原為漢名:李來旺)。「帝瓦伊」為祖父之名,族語意為「老樹」;「撒耘」為祖名知名,族語意為「引路」。由於族人屬母系社會,為配合漢人習慣,於是在家族商量後,決定以「撒耘」為姓,讓子孫沿用。67歲(1997,民國86年)投...
逢獨子車禍離世。但廖守臣在仍不改其志,於獄中完成先前所蒐集之阿美族相關資料,於1986年(民國75年)發表《花蓮縣阿美族部落形成與變遷》一書手稿,由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收藏。出獄後,廖守臣陸續於海星中學和各地補習班任教。 1997年(民國86年)3月廖守臣受慈濟醫學院校長李明亮賞識,於慈濟大學擔任講師,受院方委託研究原住民健康醫療、文化生活等議題,並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主持賽德克語太魯閣群辭典編纂計畫。1998年(民國87年)出版《泰雅族的社會組織》一書,獲教育部著作審定為正式講師,完成其於大專院校任教之願望。 在太魯閣族正名運動推動的過程中,廖守臣始終持反對的態度...
部落(Ceroh)度過,5歲即由父母接至板橋,持續居住迄今。阿美族人。 祖父於日治時期曾任花蓮港驛長,至民國時期曾擔任花蓮縣玉里鎮鎮民代表。父親警職,自台北縣蘆洲分局督察退休,擔任台北縣新北市原住民族總頭目逾17年。母親國小教師,於新北市板橋區後埔國民小學退休,擔任族語教師。家中尚有姊妹各一人,均從商。妻為新北市國小教師,育有二女。 8-14歲(1979-1985,民國68-74年)就讀台北縣板橋市後埔國小。14-17歲(1985-1988,民國74-77年)就讀台北縣中山國中。17-20歲(1988-1991,民國77-80年)就讀台北市立復興高中。20歲(1991,民國80年)...
部落;成年後遷至花蓮市國裕里達固部灣(Rinahem)部落。阿美族。 為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光榮部落(Rinahem)人,是頭目福定.卡照(Futing‧Kacau,李丁貴)的孫子。出身農村世家,祖父母為光榮部落人,兩人私奔至豐田生活。祖父為壽豐鄉豐田農會員工,據說一手一嗅就能品出米的特質與良度。祖母巴奈.納魯斯(Panay‧Nanus,鄭阿玉)從替人摘果打工、養蠶養豬到擁有自家的田地,近年學習識字,曾參與文化部「國民記憶庫─臺灣故事島」的故事蒐錄,到育田基金會(Mercyland)分享人生經歷,《我的不老主張:12個熱情生活的長者故事》(台北:遠流出版)即為其和他人受訪內容集結出版的...
出生地在台東縣池上鄉大坡村大坡(Kawaliwali)部落,阿美族人。 系譜: 林木榮/金 妹/林利秋 /林春鳳系譜 距今約150年前曾祖父林木榮(Fuyang)頭目帶領家人從恆春地區移居台東池上大坡部落,祖母林金妹(Apu-ngal)為其長女,祖父為入贅之潘阿蘭(Along),而父親林利秋則為林金妹與潘阿蘭的長子,底下有同母異父的4個弟弟與4個妹妹,林春鳳為林利秋最小的女兒,有2個哥哥與2個姊姊,母親林曾新娣為高雄美濃客家族。 7-13歲(1967-1973,民國56-62年)就讀台東縣池上鄉大坡國小。13-16歲(1973-1976,民...
Kacaw)出生於1983年(民國72年)。出生地在基隆市。阿美族人。 家鄉位於台東縣長濱鄉真柄部落(Makrahay),父親基隆郵局退休,母親壽險業務員,弟弟任職於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家族中亦有多人任職於行政部門、國營事業單位,以及民意機關。 20-24歲(2002-2006,民國91-95年)就讀東海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學士班(推薦甄試入學)。24-26歲(2006-2008,民國95-97年)就讀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班。26-32歲(2008-2014,民國97-103年)就讀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工程科技研究所博士班。 25-32歲(2007-2014...
地在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部落(Fata’ an)。阿美族人。 父母親已歿,雙親終生務農,都是虔誠、熱心的基督徒。上有一姊一兄,下有二弟一妹。29歲(1982,民國71年)與隔壁村太巴塱部落(Tafalong)同族的武榮美結婚,隔年長女黃復臻出生,之後隨即赴日留學。34歲(1987,民國76年)次女黃筑音出生。 7-13歲(1960-1966,民國49-55年)就讀花蓮縣光復國小。13-19歲(1966-1972,民國55-61年)就讀南投縣仁愛鄉霧社山地農業職業學校(五年一貫制,全國性考選山地獎學金)。因家境貧窮,一心考取公費的台師大體育系,自願留級一年,自修大學聯考的學...
(Buta)。泰雅族宜蘭澤敖利群。 妻林美英為台東市的阿美族,在神學院讀書期間認識。育有兩女一男:大女兒江維靈就讀台師大科教所,考上台中教育大學教專碩士公費,任職台北市北投區大屯國小公費教師;二女兒江凱靈就讀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系,二年級同時考上公費師培,任職宜蘭縣澳花國小公費教師;長子江慕靈取得衛福部醫事人員陪育計劃名額,就讀高醫大學藥學系,任職新北市馬偕醫院藥師。 5-7歲(1970-1972,民國59-61年)就讀武塔基督長老教會附設的幼稚園。8-13歲(1973-1978,民國62-67年)就讀宜蘭縣武塔國小。14-16歲(1979-1981,民國68-70年)就讀宜蘭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