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同治10年),有遷家至埔里愛蘭的村人狩獵時,不慎被自己獵槍射中了,傷勢嚴重,經人介紹後前往台南由馬雅各醫師治療,期間聽聞講道。痊癒回來,就到內城(即今鯉魚潭)向同族人傳道。後再請甘為霖牧(Rev. W. Camp-bell)為潘阿屘、潘阿李斗歪潘蚋下等三人施洗,並在內城蓋茅屋為禮拜堂。陸續有施大衛、巴克禮、塗為霖、宋忠堅、梅監務康德烈等宣教師來傳教。 1904年(明治37年),台北中會成立,移屬北部教會管轄。 1942年(昭和17年),教堂遷至潘阿登長老屋後。 1956年(民國45年),由郭中堂傳道師帶領,興建宿舍。同年...
傳統姓名與家族文化。中年級透過小米認識傳統植物應用。高年級以狩獵文化為核心,在師長及耆老帶領下進入山林,體驗布農傳統生活。 創校迄今(2023年)歷任校長共8位:許連祥、林其綏、林信樂、李信雄、姚麗吉、李治國、胡德慶、吳運全。 本校規模,在初期(1980年,民國69年),有學生人數83名,開設班數7班。發展至2024年(民國113年),有學生人數69名,開設班數12班(含幼兒園)。 【圖1】2012年(民國101年)校訂課程高年級登向陽山。(初來國小提供) 【圖2】初來國小空拍圖。(洪春景拍攝,2018年) 【圖3】新武...
外求生、辨別野生動植物等能力,部落師長耆老並於路程中教導傳統狩獵技巧、述說布農遷徙過程及傳說故事。本課程於2008年(民國97年)獲得「全國創意教學獎國民中小學綜合領域組」特優。 藝文方面發展布農歌謠合唱、吉他鍵盤木箱鼓樂團、生活美學等社團課程。霧鹿國小兒童合唱團傳承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等布農族傳統歌謠,屢屢獲得全縣、全國比賽特優佳績,曾受邀至英國、中國等地表演,也曾在2005年(民國94年)接待史瓦濟蘭國王的國宴中演出。2004年(民國93年)遠赴歐洲進行2次巡迴公演,並與大提琴家大衛.達伶(David Darling)合作,錄製布農音樂專輯《Mihum...
土特色,如母語、皮雕、木雕、原住民餐飲、文化典故、習俗禮儀、狩獵、野外求生等等。1990年(民國80年)3月於山地民俗歌舞方面表現突出。1996-2000年(民國85-89年)培育民俗技藝、歌舞及體育長才。 據2024年(民國113年)統計,有學生人數62名,開設班數3班,全校教職人員16名。 【圖1】牡丹國中第八屆校慶。(牡丹國中提供) 【圖2】牡丹國中舊教師宿舍。(牡丹國中提供) 【圖3】牡丹國中慶祝雙十國慶大會。(牡丹國中提供,校門,1976年) 【圖4】牡丹國中第十六屆校慶。(牡丹國中提供) 【圖5】牡丹國中歌舞比賽。(牡丹國...
五桃特色課程」、原住民文化教育(傳統歌謠、舞蹈、社箭、串珠、狩獵文化)等。 戰前校長人數與姓名均不詳。戰後迄今(2019年)歷任校長共22位:葉玉象、邱嘉惠、彭振漢、徐琴鳳、王之光、孫宜英、李君榮、卓聖株、梁杞雲、徐秀榮、張祿森、鐘晃華、陳振雄、賴明輝、范國旺、鄧玉英、陳清炘、張春蕙、嚴朝寶、李忠孝、伍鴻麟、張玉英。 本校規模,在初期(1945年,民國36年)有學生人數68名。發展至2019年(民國108年)國小學生人數35名,幼兒園學生人數19名,學生皆為泰雅族,全校教職人員26名。 【圖1】照片攝於2017年(民國106年)4月1日三光國小100週年校...
阿美族族語意指「雙手交換東西的動作」。昔日阿美族在海岸山脈以狩獵為生,經常與馬蘭阿美及初鹿部落(舊稱北絲鬮社)卑南族相遇,並交換東西以物易物,因而得名。 「鹿野國小」的前身為1958年(民國47年)成立的「鹿野國民學校車站分班」。「鹿野國民學校」的前身為1923年(大正12年)成立的「鹿野公學校」,供漢人就讀。1938年(昭和13年)改為6年制,隔年校址遷至鹿野火車站旁(今鹿野鄉公所)。1941年(昭和16年)實施國民學校制度,改名為「鹿野東國民學校」。1945年(民國34年)改名為「台東縣立鹿野國民學校」。1947年(民國36年)「鹿野國民學校」(今鹿野鄉公所)與鹿野鄉公所(今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