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豐富39號,隸屬阿美中會。 1953年(民國42年),宋正清牧師、婦女會福音團隊前來豐富部落傳教,借用信徒徐德華的家作為聚會所,期間有10名族人入信。宋正清牧師日後會同婦女詩班,以詩歌傳教,陸續有楊傳山、鄭金龍全家接受基督信仰,信徒人數增加到30名,基督教逐漸在部落中傳開。由於信徒人數、戶數慢慢增加,由最初的2戶增至6戶,臨時聚會所無法容納,信徒也希望擁有禮拜堂和牧者帶領,於是決定搭建茅草屋禮拜堂,本會第1間教堂就這樣誕生了。同年,教會向會友張天揚購買建地蓋教堂。 4年後,教堂因颱風襲擊倒塌,隨後重建。1965年(民國54年)4月,部落發生火災,大火燒掉全村90戶...
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村6鄰宇抬41號,屬泰雅爾中會。 葉廷昌牧師起初先在宇老部落以「野外佈道」方式傳教,此外,他也到其他部落去傳教。當時在石磊及宇抬(馬里光)地區,黃文明牧師(已退修)及徐田長老是第一代信徒,日後信徒逐漸加增,在1966年(民國55年)時,決議在石磊地區建堂。爾後Ulay部落的會友與石磊教會一起禮拜,但兩年後便脫離石磊教會,獨自設立佈道所位於玉峰國小邊,建築物是用竹屋建造的禮拜堂,但經若干年之後又合併於石磊教會。當時,宇抬到石磊教會交通非常不便,當時不論白天或晚上的聚會,每一戶都必須要背著孩子,並攜帶更換的衣物跋山涉水,再步行到石磊教會參加聚會,路程約2個小時。因此,在黃...
位於台東市中華路三段208巷45號,隸屬東美中會。 1950年(民國39年),駱先春牧師來到本部落傳教。當時部落村民遵循阿美族傳統信仰,駱先春牧師不辭辛勞,終於帶領吳義雄一家接受基督信仰。吳義雄每天下班後四處傳教,第1代信徒便是在他的帶領下誕生。吳義雄以其住宅作為臨時聚會所,比便向村民繼續傳教。 1952年(民國41年),李金山一家從成功鎮麒麟部落遷入,使本部落信徒人數進一步增長。1953年(民國42年),駱先春牧師選派長老2人、執事3人,首先工作是搭建茅草屋頂的木造禮拜堂。1968年(民國57年),在馬好留牧師協助、美蘭差會的贊助下,本會得以興建石頭水泥教堂。 本會迄今(2023年...
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村抬耀13鄰46-1號,屬泰雅爾中會。 當初由葉廷昌宣道師所開拓後先於上部落設佈道所,其後與石磊教會合併,逐次信徒增加又因與石磊教會離部落甚遠,參加各種聚會之信徒感到不便,再信徒同意之下,決定設立教會,分設於部落之教堂用竹木建造為聚會場所,稱「抬耀教會」。1973年(民國62年)底改建洋房次教會。至1975年(民國64年)6月15日工程竣工,同時舉行獻堂典禮。2014(民國103年)年本教會改稱「帛納外教會」。 本會迄今(2023)歷任牧者共有3位:徐加光、游榮祥、宋正喜。 本會2014年(民國103年)有在籍會員30名,慕道友8名。...
位於台東市富豐里吉林路一段161號,隸屬東美中會。 1948年(民國37年),駱先春牧師來到本部落傳教,起初暫借鴻史章的住宅聚會。1955年(民國44年)5月,搭建竹造禮拜堂,由江成龍任長老,高金花任執事,初信者8戶,共計24人,後增至15戶。1960年(民國49年)1月,建造水泥磚的教堂,3年後落成,是時信徒戶數23戶,共計127人。 1966-1969年(民國55-58年)期間本會沒有牧會者,大部分的信徒因生活困難或疾病而離開教會,回歸阿美族傳統信仰,致使本會沒落。1969年(民國58年)5月,阿美中會派牧師兼任牧會,並有信徒、長老協助牧師訪問工作。1974年(民國63年),有18...
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秀巒村1鄰1號,屬泰雅爾中會。 本會於1949年(民國38年),由尖石鄉教會林新旺長老開拓成立,林長老是第一位佈道者。鳳銀江、鳳銀月、鳳銀光、鳳阿福及莊新明等人為本會第一批早期信徒。當時就讀於太魯閣聖經學園賴民道牧師趁暑假時前來本村做個人佈道,因而帶領彭瑞金全家人入教,當時聚會都在信徒家舉行。1952年(民國41年)7月間,又有林豐耕、劉世安兩位尖石教會長老臨村傳教,同時劉世寶長老移居田埔,帶領家人信教,後有溫春娘、溫昌勝、及彭瑞金等3家也進入長老教會。 1956年(民國45年)初,劉世寶由泰崗教會受莊聲茂牧師施池後,就任第一任長老職。1959年(民國48年)間,由游清...
位於台東市衡陽路15巷8號,隸屬東美中會。 1954年(民國43年),顏明福宣道師為傳教而來到旭橋部落。初信者無地方聚會,幸有羅樓花姐妹提供聚會場所,這便是馬但教會的雛形。 1955年(民國44年)2月,創立佈道所;11月,初信者前往馬蘭教會接受洗禮。1956年(民國45年),建成木造禮拜堂,同年12月獻堂,本會成立,同時選任首任長老、執事。1957年(民國46年),本會購買房屋改建為禮拜堂。1959年(民國48年)11月,設立堂會。1968年(民國57年)1月,興建鋼筋水泥禮拜堂,6月舉行獻堂典禮。 1978年(民國67年),舉行聘牧選舉,然而信徒不滿當選的牧者,造成教會分裂,直到...
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秀巒村九鄰鎮西堡2-1號,屬泰雅爾中會。 1946年(民國35年),尖石鄉梅花村梅花國小何阿煌校長聽聞新竹五峰鄉族人在信仰基督教後,生活習俗有所改善,因此邀請客家牧師莊聲茂講道,並選定賴民道、葉廷昌等地七名泰雅族青年前往花蓮聖經書院讀書。賴民道、葉廷昌兩人時常趁假期回鄉時,向部落親友宣揚福音,使當地族人自組佈道團,向其他地區的泰雅族人傳道。1948年(民國37年)賴民道、葉廷昌兩人畢業回鄉,開始尖石鄉的傳道工作。1958年(民國47年)葉廷昌推動創建「新光教會」,1959年(民國48年)建堂,並受聘為首任牧師。 1980年代,教友開始對外巡迴、向平地教會募款,歷經十年,...
位於台東市臨潼街67號,隸屬東美中會。 1947年(民國36年)8月,駱先春牧師辭去淡江中學教職,前來台東沿線向阿美、卑南、排灣地區原住民宣教。他帶領黃良生參加首次佈道,在部落集會所向青年傳福音,同時藉由醫療藥物佈道。期間有張榮昌、簡南路、Tarosang等人入信,初期信徒暫時借馬蘭社高端芳的住宅作為佈道所,與平地信徒一同禮拜。同年12月,「馬蘭教會」成立,隸屬阿美中會,並於1949年(民國38年)5月建成禮拜堂並獻堂。1954年(民國43年),聚會地點從寶桑遷至位於開封街的衫原住宅,1956年(民國45年)再遷至強國街,更名為「寶桑教會」。1957年(民國46年),舉行設教10週年慶典...
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秀巒村7鄰泰岡40號之3,屬泰雅爾中會。 1958年(民國47年),賴民道牧師爬山涉水步行8小時抵達本部落傳教。1949年(民國38年),有司馬庫斯的婦女向江鼎金(長老)傳教,自此有多人接受長老教會信仰,並在江義榮長老宅聚會。賴明道牧師聞得多人信仰基督又有聚會,遂在泰崗牧養,同年建造第一間用木竹子的教會,可容納30人。1963年(民國52年)因教會信徒逐漸增加,會堂不敷使用,改建的第二間教會是用泥土竹子製成,可容納60人聚會。這期間由巡迴牧師賴道及教會長老帶領信徒。中會也派范坤松傳道師來牧會。 1978年(民國67年),中會顧念本會一直沒有專任牧者來牧養,故派玉山神學院...
位於台東縣成功鎮三仙里白蓮路221號,隸屬東美中會。 1949年(民國38年)10月,駱先春牧師來到白守蓮部落(現比西里岸部落)傳教,第1為入信者是施清玉,其他村民紛紛入信。1951年(民國40年),正式設立「三仙佈道所」。1953年(民國42年),朱蘭妹等人從其他教派皈依長老教會,加上陳志豐宣道師、林川明牧師先後傳教工作,信徒人數日增。 不久,李金龍宣道師前來牧會。由於信徒日增,原先的家庭聚會場所己容納不下,因此信徒齊心搭建竹造禮拜堂,由賴國輝、Rengos、Ripon等執事領導建堂工作,1953年(民國42年)3月完工。 1953-1995年(民國42-84年)期間,本會歷史無紀...
位於新竹縣尖石鄉梅花村4鄰95-1號,屬泰雅爾中會。 1946年(民國35年)3月,有一基督徒醫療團體在梅花村落義診,孫雅各師母和莊聲茂牧師隨團佈道,這是梅花村落初次接觸長老教會信仰。當時莊聲茂牧師和梅花國小校長何阿煌商討培育當地傳教人材。同年8月下旬,何校長遴選賴民道(梅花)、高和祥(梅花)、葉錦泉(梅花)、葉廷昌(新樂)、鍾田川(天打那),以及一名婦女Ya-Kay-Noming(新樂)共7位,到花蓮富世村就讀玉山聖經書校(玉山神學院前身)。1946年(民國35年)12月20日聖經學校放聖誕假。賴民道牧師等泰雅族學生返鄉休假,向家族傳教。賴阿福(TaxilWatan)賴全英(Pagun...
位於台東縣成功鎮三仙里芝田路122-5號,隸屬東美中會。 1947年(民國36年)6月,新港教會的林川明牧師前來芝田部落傳教。早期是以信徒住家作為聚會場所,每週日在成功教會禮拜,信徒深感不便,於是搭建茅草屋頂的竹造禮拜堂(建造年日不詳)。1966年(民國55年),本會脫離成功教會,定名為「芝田教會」。 禮拜堂曾改建為水泥瓦頂建築(建造年日不詳),後因空間不敷使用,再次改建為現代化教堂,1985年(民國74年)竣工。1992年(民國81年)東美中會成立,本會改屬東美中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高孫來。 本會2023年(民國112年)有在籍會員56名,慕道友26名...
位於新竹縣尖石鄉新樂村10鄰62-5號,屬泰雅爾中會。 2013年(民國102年)10月13日設教。 本會迄今(2023)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周金美、黃雁葦、吳嘉榮。 本會2023年(民國112年)有在籍會員125名,慕道友35名。...
位於台東縣成功鎮三民里大同路1-6號,隸屬東美中會。 1948年(民國37年)5月,許南免、陳志豐兩位牧師先後開拓傳教,福音種子在本部落萌芽。早期由簡金春提供其住所作為週間聚會地點,主日禮拜則在新港教會。 1949年(民國38年),由於信徒人數增多、加上語言不便,第1任長執籌劃興建禮拜堂,並獲得潘香娃首肯,在其私人土地上建造禮拜堂。信徒全體動員伐林搭建茅草屋頂禮拜堂,並於1951年(民國40年)舉行獻堂典禮。 之後在陳志豐牧師的帶領下,簡易的禮拜堂無法容納日漸增多的信徒,於是1956年(民國45年)再次籌劃興建禮拜堂,同年8月破土動工,直至1959年(民國48...
位於新竹縣尖石鄉新樂村10鄰煤源113號,屬泰雅爾中會。 1943年(昭和18年)5月家族三兄弟余國進、余國鎮、余國廣,從司馬庫斯部落遷徙到煤源部落之後,開始向居民傳教,此為長老教會信仰進入本部落之始。1948年(民國37年)7月故葉廷昌牧師,從水田教會來此地向部落其餘未信者傳教。黃金虎、黃金山、黃金貴家族、賴永勝等也相繼接受長老教會信仰,為本會早期初代信徒。 1947-1950年(民國36-39年),因信徒戶數倍增,又無傳道人,所以初代信徒就和水田教會一起崇拜約2年之久,期間因兩地距離甚遠,經常跋山涉水,甚感不便。經過兩部落合議後,主日禮拜改由輪流在信徒的家中舉行,並於1950年(民...
位於台東縣成功鎮三民里吉林街22-6號,隸屬東美中會。 2001年(民國90年)11月14日設教。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禮幸.嗄巴。 本會2023年(民國112年)有在籍會員148名,慕道友24名。...
位於新竹縣尖石鄉新樂村8鄰10號,屬泰雅爾中會。 1949年(民國38年)間,水田部落的葉廷昌牧師和朱新良長老經常來武漢部落傳教,初信者有溫仁進等人,每主日至水田教會參加禮拜聚會,至1955年(民國44年)5月煤源部落設立了教會,信徒們改往該教會參加聚會。幾年間,本部落信徒增加到20戶共30多人。1978年(民國67年),為顧及老弱年幼之不便,加上兩部落間之溪流常因風雨導致道路中斷而影響聚會情形,因而希望自行獨立設教。之後取得煤源母會之諒解,於1979年(民國68年)得到中會許可,並隨即於當年2月正式於本部落設立分會,名為「武漢教會」,並由中會特派會員蒞臨主持本會第一任堂牧—朱槌仔(朱理...
位於台東縣成功鎮和平里和平路43號,隸屬東美中會。 1946年(民國35年),駐牧於台東新港教會的林川明牧師來到嘉平村傳教。每逢林川明牧師前來本會時,村內第1位信徒李金龍便會擔任翻譯。 本會早期為茅草屋禮拜堂,後來因老舊,改建瓦屋為禮拜堂。1979年(民國68年)開始興建教堂。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陳蘇健、羅曉菁(兼任)。 本會2019年(民國108年)有在籍會員78名,慕道友6名。 ...
位於新竹縣尖石鄉新樂村水田7鄰193-1號,屬泰雅爾中會。 1943年(昭和18年)間,葉廷昌牧師在花蓮聖經學校(今玉山神學院)畢業之後來到新樂村傳教,當時新樂村包括:武漢、煤源部落的老信徒都是水田教會的初信者。起初聚會場所為官銀光的家,但信徒人數增加,故改以葉廷德長老的家做為聚會的第二場所。信徒人數逐漸增至多達300位,空間實在有限。 1945年(昭和20年),初建竹子結構禮拜堂,並於3月獻堂,成立台灣基督長老會水田教會。1948年(民國37年),再造土造禮拜堂。1950年(民國39年),信徒受到天主教影響,多改信天主教。葉廷昌牧師鼓勵分支設立煤源教會。戴元炳執事將自己石造的房子賣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