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東縣蘭嶼鄉東清村69號,隸屬達悟族群區會。 本會於1951年(民國40年)創立,歷經4次遷堂,1992年(民國81年)已有正式台南神學院畢業的傳道者張海嶼教師牧會,其為本會第一位雅美族人牧師。本會教堂自1978年(民國67年)9月興建,由於當時囑託傳道疏忽和區會不全,導致教堂原有地被鄉公所劃為國宅用地而喪失,只得另尋建堂地點。現址原先是垃圾掩埋場,地基不穩,外加建堂期間遭遇強震,使得建築結構和未乾的泥牆變形,而大量掩埋垃圾也因腐爛致使地基下陷,又一次影響建築結構。1991年(民國80年)9月強颱耐特吹襲,嚴重破壞屋頂木板、門窗,雖然經過多次修補,然而每逢下雨,教堂屋頂便會漏...
位於台中市太平區長億十街62號,隸屬排灣中會。 本會位於台中市太平及大里工業區交界的邊陲地帶。自1980年代起,由於排灣族人大量下山定居都市謀生,信徒為了穩定召集聚會,便設立「大里福音站」及「太平福音站」,後來發展成「中原教會」;另外又相繼成立「忠福音站」及「南興福音站」,為「東平教會」的前身。 幾年後,建築業迎來大蕭條,兩間教會會友因大多從事建築業,收入減少,也造成教會奉獻銳減,不足以支付教會房租及牧者的謝禮。經中會協調下,2002年(民國91年)5月,兩間教會合併為堂會,更名為「榮原教會」。 2015年(民國104年)6月,順利購得新堂用地(即現址)。20...
位於台東縣蘭嶼鄉紅頭村105之1號,隸屬達悟族群區會。 基督宗教於1948年(民國37年)傳入蘭嶼,陸續成立多間禮拜堂。本會於1951年(民國40年)以茅草蓋建初代禮拜堂,1953年(民國42年)改建水泥鐵皮屋,不過當時沒有鋼筋,都是用石頭堆砌而成。禮拜堂經歷多次修繕,直至2014年(民國103年)教會因潮溼發生電線走火,險釀重大事故,因此加強教會重建決心,同年便舉行動土感恩禮拜,隔年動工,並於2021年(民國110年)7月31日落成本會第三代禮拜堂,舉行獻堂感恩禮拜。 本會於1960年(民國49年)正式設立,2009年(民國98年)6月14日升格為堂會。 本...
位於台中市新社區新社里中和街四段207巷10號,隸屬排灣中會。 2014年(民國103年)12月,豐光教會會友邱魯滿長老、蔡麗蕙執事、成春珍執事、邱春玲執事、徐桂英執事等人,來到新社宣揚福音。2015年(民國104年)1月,豐光教會小會議決成立新社小組,並開始在新山村的私人車庫與邱魯滿長老的家中聚會。2016年(民國105年)7月,排灣中會議決設立「新社教會」(位於新社區中和街四段46巷1號),首任傳道師為何散那。2018年(民國107年)6月,搬遷至中和街四段110號(現址)。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何散那、許正忠、朱欣怡。 本會2023...
位於台東縣蘭嶼鄉朗島村51號,隸屬達悟族群區會。 1950年(民國39年)7月,達悟教會首任囑託傳道李施炎徒步3小時來到朗島部落,受到村民熱情接待,村民更自發搭建5坪的茅草禮堂,這間禮堂同時也是島上第一間教會。 1951年(民國40年)4月,由於入會會友漸增,決定擴建可容納50人的禮拜堂,並舉行落成感恩禮拜,會友宰殺飼養的豬、羊來慶祝,並邀請全村村民共襄盛舉。同年本會推選首任長老郭安城,推動部落宣教工作。1953年(民國42年),郭安城就讀花蓮聖經學校,顧慮到放假返家因無人照顧妻兒而休學,改擔任第二任的囑託傳道。 1954年(民國43年)7月,瑞士籍天主教神父...
位於台中市潭子區中山路三段287巷18弄12號,隸屬排灣中會。 本會最早可追溯至1988年(民國77年)2月,信徒向神岡教會租屋聚會;之後信徒向排灣中會連署,陳請設立教會,經中會議會通過,於1998年(民國87年)設立「豐光教會」,並議派故毛東南牧師為本會首任小會議長。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華進光、李耀光、丁天友、柯明德、孫彰輝、左金男、孫彰輝、卜新花、左金男、柯秀玲、顏順義、柯秀玲、陳信光、巴黎、邱多加。 本會2023年(民國112年)有在籍會員73名,慕道友59名。 ...
位於台東縣蘭嶼鄉野銀村65號,隸屬達悟族群區會。 本會於1957年(民國46年)興建茅屋教堂,1972年(民國61年)改建成水泥鐵皮禮拜堂,建造迄今已有15次修建紀錄。1979年(民國68年),會堂遭受颱風侵襲,僅存屋頂鐵皮,加上木頭因蟲蛀而腐爛,令信徒禮拜或聚會無安全感,間接影響教會發展。 野銀部落的地下屋已有150多年歷史,本會為提供國內外旅客有可聚會的場所,在周定送牧師夫婦的輔導下,信眾決定興建一座讓大家都樂意入內聚會的教堂。而後在台北洪振輝牧師、東門教會全體信徒幹部大力支持,以及台灣各教會募捐與指導下,30坪鋼筋水泥的教堂由此建成。並於1992年(民國81年)7...
位於台南市永康區埔園街271巷8號,隸屬排灣中會。 本會原屬古華教會永康分會,由一群來自古華部落的年輕人所組成,由於在台南永康工作,無法時常往返部落,為了確保信仰穩定而開始召集聚會。後來因聚會人數穩定,母會古華教會遂於1985年(民國74年)4月成立分會。 教會設立後,由於信徒增加與租屋得時常搬遷,信徒期待擁有固定的禮拜場所,最後在眾人努力下,於2007年(民國96年)購得鄰近建地,同年4月舉行建堂定基禮拜。歷經8年建堂,終於在2016年(民國105年)5月獻堂,「福山門教會」正式成立。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段賽英。 本會202...
位於台東縣蘭嶼鄉紅頭村漁人38號(漁人教會舊堂)、台東縣蘭嶼鄉野銀村65號(通訊處),隸屬達悟族群區會。 1948年(民國37年),駱先春牧師隨台東縣長乘軍艦到蘭嶼訪問,在紅頭村港口登陸,受到雅美族的歡迎。當時駱牧師舉行佈道大會,以幻燈片介紹福音,但雅美族除了11月祭神或巫師所說的神外,並不相信其他神祗,故基督教並沒有傳到蘭嶼各地村落。 1953年(民國42年)7月,長老教會總會派阿美族牧師顏明福至蘭嶼傳道。顏牧師以台灣山地人的身分和雅美族生活,經常照顧弱勢群體,深受雅美族人的歡迎。因其常述說台灣山地人的生活情形,雅美族人感同身受,因此較能接受入教。由於顏牧師以日語傳道...
位於台南市永康區復華六街8號,隸屬排灣中會。 1988年(民國77年),兩處原住民聚會所合併為「大灣聚會所」,隸屬排灣中會,首任駐牧傳道為孫子光。2000年(民國89年),更名為「南原教會」,並升格為支會;又在2010年(民國99年)升格為堂會,並封立盧玉香為本會首任牧師,同時舉辦封牧感恩禮拜。 2012年(民國101年),本會積極籌畫購置永久會所,2015年(民國104年)啟用新堂聚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孫子光、顏明仁、周華南、邱河泉、盧玉香。 本會2023年(民國112年)有在籍會員108名,慕道友22名。 【圖1...
位於台東縣蘭嶼鄉椰油村190號,隸屬達悟族群區會。 1948年(民國37年),駱先春牧師隨台東縣長乘軍艦訪視蘭嶼,於紅頭村港口登島。駱先春以幻燈片介紹耶穌基督,積極佈道,但雅美族人有自己的傳統信仰,並未接受耶穌基督,所以當時的傳教工作並沒有傳揚到各地村落。 1953年(民國42年)7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派遣阿美族顏明福牧師至蘭嶼傳道,在椰油、漁人、朗島等地舉行首次洗禮、聖餐儀式。同年興建茅草屋教堂,直到1960年(民國49年)才改建為水泥禮拜堂。 最初的水泥禮拜堂陸續經歷2次修建,又在1980年(民國69年)遭遇波西颱風襲擊,損壞嚴重,考量椰油村是蘭嶼的重要據...
位於屏東市貴陽街21號4樓,隸屬排灣中會。 2011年(民國100年)初,傳道師林振華當時為「竹坑循理會」的牧師,由於長老王平賢的家人購入新宅,希望竹坑循理會可以到屏東為他們舉行新居入住感恩禮拜。禮拜結束後沒多久,執事陳卓延購入邊間房屋,並向竹坑循理會執事會議提案,以此為據點開拓屏東傳教事業。 本會前後歷經3個教派,2011年(民國100年)為中華循理會竹坑教會屏東佈道所;2012年(民國101年),竹坑循理會執事會議決放棄開拓,本會轉型為地方教會,更名為「崇蘭教會」。2017年(民國106年),在排灣中會接納下成立為支會。2018年(民國107年)升格堂會。 ...
位於台東縣蘭嶼鄉漁人村38號,隸屬達悟族群區會。 本會創設於1951年(民國40年)12月25日,初期為簡陋的茅屋禮拜堂,因颱風長年侵襲,歷經3次遷移,終於在1963年(民國52年)4月10日遷到現址,並於1965年(民國54年)4月在基督教芥菜種會的補助下興建18坪的水泥鐵皮禮拜堂。後來禮拜堂再度重建,擴建為130坪的鋼筋水泥建築,1997年(民國86年)3月9日破土,隔年1月1日動工,2000年(民國89年)5月竣工,6月1日舉行獻堂典禮。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共有12位:駱先春、顏明福、李學盛、曾五朗、陳金成、楊富男、董森永、廖株、江敬慕、李施炎、張傑、...
位於屏東市民族路750號,隸屬排灣中會。 屏東大同地區的信徒,多為下山來平地謀生的排灣族人,或是嫁給退伍軍人的原住民婦女。當時大同地區的信徒多為平山教會會友,兩地相距甚遠,長者和幼童都不便前往平山教會參與禮拜。1978-1984年(民國67-73年)期間,信徒在會友董新良家中聚會,長執輪流主持禮拜,參加人數約10餘人。1984-1986年(民國73-75年)期間,改在會友柯義雄的家中進行禮拜。 1985年(民國74年)9月,因信徒日增,會友家中漸漸無法容納,因此平山教會便購置建築(位於屏東市長安里竹圍巷3-1號),供給大同地區的信徒作為禮拜堂,同時成立婦女團契。 ...
位於台東市廣東路329號,隸屬東部中會。 1924年(大正13年),台東廳內已經有數間教會,但台東街仍沒有教會,自西部遷居至此的信徒也已有40多人。同年1月,施坦(寬宏)傳道師來台東主持首次主日禮拜,出席者20餘人,後輪流在信徒家中主持主日禮拜。隨後施坦在萬丹教會講道時呼籲分設台東教會,李仲義長老深受感動並奉獻1,000圓,同時也獲得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傳道局同意,於3月24日派劉俊臣牧師、劉文詩長老成立講義所,並主持成立特別禮拜,特派駐在富里教會的施坦轉任台東基督教講義所,並在草厝街購得草房2棟作為聚會所。 1926年(大正15年)2月,北部中會接受南部中會所贈與的東...
位於屏東市復興路378巷40號,隸屬排灣中會。 1994年(民國83年)8月,平山教會有鑑於公館一帶的信徒日增,於是在當地設立家庭小組,命名為「平山教會復興福音站」,並舉辦福音站設立感恩禮拜。當時公館地區的會友約有12戶,平均人數約13人。 經過教會4年的努力,牧者、長執必須在平山教會與福音站來回奔波,兼顧兩邊的傳教事業而漸感人力不足,於是便向中會申請,由田天財、蔡美花兩位傳道師專責福音站的傳道關懷事務,相關人事費用由母會承擔。本會後來於1999年(民國88年)10月成立為支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何主恩、田天財、蔡美花、楊清福、蔡美花...
位於台東市建業里知本路三段562號,隸屬東部中會。 知本地區未設教會前,少數信徒需前往台東教會禮拜,有感於路途遙遠,1957年(民國46年),台東教會溫榮春牧師前來積極開拓傳道。1957年(民國46年)11月「知本教會」設立,並向原住民購買知本村18號的舊房屋,整修為禮拜堂,隔年1月1日舉行獻堂典禮。 1968年(民國57年),由於原教堂陳舊,且型式環境都不適合,經和會決議遷移另建新禮拜堂,即現今位址。1970年(民國59年)3月新建禮拜堂竣工,同年4月舉行獻堂典禮。後來因信徒漸增,又於1976年(民國65年)6月召開長執會,決議在原禮拜堂之上增建二樓,1978年(民國...
位於屏東市興樂里友愛一街2-2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2年(民國41年)6月,在屏東山地診所任職的葉盛編,向患者和散居市內的族人傳福音,入信者漸增。翌年,山地診所舉辦定期禮拜。 1960年(民國49年)9月,本會購買磚造房屋,作為禮拜堂及傳教師宿舍(位於林森路段)。1970年(民國59年)3月,另覓一處磚造建築,同樣供作禮拜堂和傳教師宿舍。1969年(民國58年)5月,在排灣中會協助下,籌備興建屏東山地服務中心及現代化禮拜堂,並於1973年(民國62年)10月開工。1978年(民國67年)春季,本會升格為堂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葉盛...
位於台東縣卑南鄉明峰村忠孝路272巷5號,隸屬東部中會。 1949年(民國38年)9月,南韓桃長老於葉成宗家中主持聚會,1956年(民國45年)歸屬台東教會,成立支會。由於信徒人數日增,原聚會場所無法容納,後來由信徒潘古錐奉獻土地、謝木強奉獻木材,又得母會輔補2萬元,本會順利建成木造禮拜堂,並設立「初鹿教會」。1958年(民國47年)11月升格為堂會。 1972年(民國61年)7月開始建堂,同年10月獻堂。1977年(民國66年)牧師館重建,並在1983年(民國72年)增建2間主日學教室,提供托兒所服務,隨後又增建二樓牧師館、教育館,增建兒童圖書館,作為設教40週年的獻...
位於屏東縣九如鄉大坵村大仁街19號,隸屬排灣中會。 1994年(民國83年),中村教會會友高蓮花、陳董金仔、雷生妹等人,前往大坵村探視雷阿代,發現村中信徒日漸減少,當時駐牧中村教會的柯明德傳道師了解情況後,為積極推動福音工作,便在雷阿代的家中成立第一個福音站。 1997年(民國86年),中村教會通過議決,由囑託傳道師高秋妹、長老馬文正夫婦,專牧大坵的福音站,往後10年間逐步購入位於現址的教會。 本會於2008年(民國97年)5月設立,2012年(民國101年)8月設教,2020年(民國109年)8月升格為堂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