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東縣關山鎮三民路12號,隸屬東部中會。 關山原是富里教會的「外鄉區」,最初僅有潘阿陶長老等數戶信徒,得步行20公里到富里教會禮拜,且當時交通不便,往返費時,村中兒童亦無法接受教育。1930年(昭和5年),孫雅各牧師巡迴到關山,與蘇阿城商討後在其家中設立「基督教講義所」,此即關山教會的雛形。講義所設立後,聘請陳旺牧師前來牧養。當時西部各地東來關山者眾,前來聚會的人數也漸增,講義所在1934年(昭和9年)更名為「關山教會」。 1938年(昭和13年)2月,經中會通過升格為堂會。由於場地不敷使用,1942年(昭和17年)議決租用現今和平路54號的房地為禮拜堂,並另覓建造新禮拜堂的用地。...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口社村信義巷10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0年(民國39年)前後,三地門教會的會友林泉茂時常前往口社村佈道,又有馬兒教會的會友李愛珍嫁給村中青年江老松,引導其夫入信,因此開始有馬兒、三地門兩個教會的信徒來本村佈道。1951年(民國40年)7月,首任傳教師林泉茂派駐本村,始有定期禮拜。1953年(民國42年)1月建堂,2月獻堂,5月首次舉行聖典,受洗者共有9名。1955年(民國44年)禮拜堂重建,7月獻堂。1962年(民國51年),聘請許別江為首任牧師。 本會原名「口社教會」,當地慣用部落名稱「Sagaran」(莎卡蘭),近年向排灣中會提案更名為「莎卡蘭教會」,但確切改...
位於台東縣池上鄉中山路95號,隸屬東部中會。 1926年(大正15年),苗栗獅潭教會信徒遷居至此,並在1928年(昭和3年)8月向傳道局申請後設立講義所。最初的講義所位於新開園(現今錦園社區)蔡榮華宅,後來購得新開園大坡239號的土地,作為正式禮拜堂的用地。因聚會人數增加,歷經3次遷移,於1939年(昭和14年)3月升為堂會,並購置現址,於1954年10月啟用新落成的禮拜堂。本會後來在1990年(民國79年)重建,於1993年(民國82年)1月舉行落成及獻堂典禮。 本會迄今(2022年)歷任牧者共有18位:陳添旺、楊章、姚贊福、冬烏源、林清廉、蘇阿均、袁富來、胡三坯、郭鴻輝、黃西川、呂...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和平路二段25巷13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3年(民國42年)2月,三地門教會會友呂望入村傳道;同年8月,德文教會的宣道師鄭興輝時常入村佈道;1955年(民國44年),宣道師柯坪海派駐大社村牧會,開始舉辦定期禮拜。1956年(民國45年)1月建堂,同年10月竣工、獻堂,這一年有多人受洗。 本會原名「大社教會」,1995年(民國84年)更名為「達瓦蘭教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宋信文、柯坪海、孫信用、江老松、陳宇娘、林金菊、游雪金、柯枝順、毛東南、曾明標、林新喜、高華南、洪阿水、達里瑪勞‧巴黎、李耀光。 本會2023年(民國112年)...
位於台東縣長濱鄉長濱路140號,隸屬東部中會。 1955年(民國44年)12月,從新港來的宋阿傳、許南免開始在竹湖的潘萬生住宅中舉辦聚會,但還沒有正式的傳教者牧會。隔年2月,由新港教會正式分設「竹湖教會」,潘萬生奉獻土地搭建草寮式教堂,中會亦派遣潘美智來牧會。期間因竹湖教會經濟拮据,信徒也遷去外地謀生,聚會人數日漸減少,不過長濱地區卻逐漸發展為行政中心,陸續吸引西部信徒遷來,於1969年(民國58年)3月成立「長濱教會」。 本會成立之初暫借林貴祥長老家中作為聚會場所,由邱建華長老主持。初期長濱、竹湖教會是由長執輪流領會,因聚會地點不穩加上苦無牧者,本會曾一度停止活動,直到1970年(民...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安坡村高山巷4鄰46號,隸屬排灣中會。 1949年(民國38年),駐在三地村的傳道黃素娥,以及當時就讀於山地宣導所(玉山神學院前身)的林泉茂,兩人常來安坡村傳教,吸引好奇的村民聽講,但此時尚未有人入信。1950年(民國39年),就讀於三地國校(賽賓國小的前身)的陳蘭秀、徐春蘭,在同學帶領下參加三地村的教會聚會;9月,村民尤正明引領全家前往口社教會參加禮拜,之後開始在自家定期禮拜。 尤正明(後擔任長老)奉獻建堂用地,籌資建堂,於1953年(民國42年)落成獻堂,禮拜堂後來又在1960年(民國49年)重建。1963年(民國52年)聘請毛東南為首任牧師。1976年(民國65...
位於台東縣太麻里鄉大王村市隆路51號,隸屬東部中會。 1959年(民國48年)8月,溫榮春牧師率領太麻里陳金如、陳金爐、陳振芳等3位長老,開設「太麻里佈道所」。1966年(民國55年)於現址建設初期教會,但因黛娜颱風來襲,摧毀初建的教會,再加上當時信徒大多向西部遷移,太麻里教會大失元氣。1969年(民國78年)3月重建現在的禮拜堂,由洪溫柔牧師主持,本會自此走向自立,成為自治堂會。 1975年(民國64年)12月,李八郎牧師創立天真幼稚園;1984年(民國73年)5月,邵忠仕牧師持續推動育幼事業。2012-2013年(民國101-102年),本會聯合東排中會的正興、嘉蘭教會,由長榮學園...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青山村民族巷83號,隸屬排灣中會。 村民賴添路首先於安坡村接受福音,後來有傳道師林泉茂前來村中傳教,並借用賴添路的家中舉行禮拜,約有10餘戶信徒參與。1952年(民國41年),傳道黃素娥來到青山村佈道,漸有村民入信。 1953年(民國42年),「沙漠教會」創立。1955年(民國44年)3月,開工建造禮拜堂,由宣教師蔡成文督導工程,11月竣工。1963年(民國52年),囑託宣師岳大山帶領信徒重建教堂,隔年竣工。1964年(民國53年),宣教師高華南重建水泥房教堂,1966年(民國55年)落成。1980年(民國69年)開始建造牧師館,由江如菊督導工程,隔年竣工。 198...
位於花蓮市康樂街6號,隸屬東部中會。 1965年(民國54年)美崙教會開拓者吳天賜牧師鼓勵開拓北濱,當時由江天順牧師正式小會,議決在北濱設立教會。1956年(民國45年)5月「北濱佈道所」設立,由蔡裕牧師主持,聚會起初訂於每個星期日下午2點禮拜,並由美崙教會派人輪流主持。剛開始由美崙教會的蘇慶輝牧師、長執與江天順牧師夫人協助探訪事工,後來租用同鄉會的房舍作為禮拜堂,由傳道局派康智禮牧養,為首任牧者。康傳道離開後,又由美崙教會長執輪流主禮。 本會曾購買一棟房子,兼作禮拜堂與牧師館之用,但因位置不適合聚會,後來購得位於康樂街的現址用地建堂。本會曾於2015年(民國104年)...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馬兒村12號,隸屬排灣中會。 1948年(民國37年),傳道黃素娥前來本村佈道,最初有林泉茂1人入信;同年9月,林泉茂入學花蓮的聖書學校(玉山神學院的前身)就讀。1949年(民國38年),林泉茂於暑假返回家鄉傳教,有50人入信;8月起開始舉行定期禮拜,至1950年(民國39年)3月,信徒增加70戶,共200多人。 由於信徒漸增,決議興建禮拜堂,並於同年10月獻堂,命名為「馬兒教會」。1962年(民國51年)6月,本會臨時和會議決,聘請並封任林建二為本會首任牧師。 本會原名「馬兒教會」,2014年(民國103年)更名為「瓦酪露教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
位於花蓮市中山路263號,隸屬東部中會。 1890年(光緒16年)9月,偕叡理牧師從蘇澳乘小舟,首次到花蓮傳道,並將一間天公廟改建為禮拜堂,是為花蓮宣教的源頭。1907年(明治40年)3月,加禮宛(今嘉里村)創立「加禮宛教會」,並任派偕八寶為傳道師,此即花蓮港教會的前身。 後來西部移居者日眾,花蓮港人口增嘉,1910年(明治43年),傳道師陳木生來此赴任,並在花蓮港春日通(今花蓮市第一信用合作社對面)租屋作為禮拜堂,一年後在現在的花蓮市中山路與節約街(當時稱「黑金通」)新造一座木造教堂,也就是現在的花蓮港教會。 1940年(昭和15年),高端莊牧師帶領信徒重建...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達來村達發達旺巷29-2號,隸屬排灣中會。 1949年(民國38年),有馬兒村的信徒サラプル、柯輝玉,三地門信徒鄭興輝,以及高雄中會山地部派遣的傳道黃素娥,時常來達來村佈道;且村民陳武源(後擔任本會長老)也常到馬兒村聽林泉茂牧師的講道。 1950年(民國39年)2月,村中開始舉行定期禮拜。1952年(民國41年)9月建堂,12月竣工獻堂,「達來教會」創立。1957年(民國46年)1月第2次建堂,6月竣工,7月獻堂。1965年(民國54年)12月第3次建堂,隔年7月竣工,8月獻堂。1973年(民國62年),聘請陳武山為本會的首任牧師。 本會原名「達來教會」,1983年...
位於花蓮市信義街30號,隸屬東部中會。 戰後,花蓮市及其近郊僅有1907年(明治40年)所設的「花蓮港教會」。鑒於座位已盡數飽和,且居民幅員遼闊,非但信徒聚會崇拜及彼此聯繫上諸多不便,且未信者眾,極待廣傳教,因此商議再設教會。嗣經本教會卓連義、賴彌梯等創教元老,多次尋覓踏查,並與卓恆利牧師、卓萬芳長老研擬;遂在1950年(民國39年)以新台幣7000元權利金,選定稻荷神社遺址(南京街、信義街交界口,即今址。目前庭院尚留有1927年所立石燈乙座)做為教會,修繕改建原有的木造管理員宿舍為禮拜堂。 本會首聘玉山聖經書院(今玉山神學院前身)院長溫榮春牧師無薪兼牧,1951年(民國40年)9月溫...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達來村7鄰百合路35號,隸屬排灣中會。 長原教會位於長治鄉繁華村長治百合園區,起源於2009年莫拉克風災,族人被迫離開家園,舉村從原鄉(德文、達來、金大露安)遷居到政府安置計畫的百合園區。在排灣中會的支援下,陸續於百合園區建立起福音站。2012年(民國101年)1月舉行感恩慶典,以及遷入百合長治園區的感恩禮拜;4月,本會於預定地搭建鐵皮臨時教堂。2013年(民國102年)1月,舉行設立教會感恩禮拜。2023年(民國112年)8月升格為堂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蔡秀惠、林梅蘭、邱多加、塔卡納夫.璟榕、王裕銘、陳聖華。 本會2023年(民國112...
位於花蓮縣吉安鄉北昌村自立路54號,隸屬東部中會。 東方長老教會創設於1977年(民國66年)9月25日,當時正值東部設教100週年,東部中會配合美南差會馬好留牧師的提議,創設2間紀念教會「東方教會」、「懷恩教會」。本會由花蓮港教會陳瑞山牧師任內籌備,購買花蓮市林森路巷內一棟平房作禮拜堂。 第一任傳教師由花蓮港教會的王仁鏗傳道師擔任。本會於1980年(民國69年)2月升格為堂會,聘請蔡清波就任第一任牧師,正式成為自治堂會。當時教會發展迅速,聚會人數漸多,禮拜堂漸感不敷使用,遂於1982年(民國71年)10月向縣政府標購得第二期市地重劃區自強段215號地,約160坪的用地...
位於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中山路268號,隸屬排灣中會。 排灣族在日本時代信奉神道教,在日本政府戰敗離開後,崇尚泛靈信仰的排灣族人頓時失去精神依賴。1946年(民國35年),時任屏東教會的許有才牧師率領約40名信徒,帶著一袋鹽前往三地門部落,這正是福音傳入屏東排灣族原民部落的開始。1948年(民國37年)8月,三地門鄉馬兒村青年林泉茂成為第1位受洗的排灣族基督徒;9月,林泉茂與三地村青年許別江進入花蓮山地宣道所(玉山神學院前身)就讀。 1948年(民國37年),屏東教會差派黃素娥在三地村傳道、租屋舉辦聚會。同年村中展開建堂事工,並於1950年(民國39年)完成屏東排灣族第1座禮拜堂,此後排...
位於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南昌北路56-1號,隸屬東部中會。 懷恩教會的前身為「田埔佈道所」。1971年(民國60年)6月,美港教會江天順牧師夫婦、宣教士唐華南、美港教會長老(李盟達、江金定、鄔國堅)、花蓮港教會長老(梁阿標、魏玉振、潘迺種)等人,在吳鶴、高金枝夫婦的家中舉行家庭禮拜,正式成立「田埔佈道所」。 1976年(民國65年),吳鶴購屋於吉安鄉南山五街109號,佈道所聚會暫時移至此。經美港教會開會議決,購入位於吉安鄉南山五街77號的二層樓透天厝,作為聚會的永久處所。隔年適逢長老教會東部中會設教100週年紀念,東部中會計畫運用美南差會的奉獻創設3間教會,「田埔佈道所」...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村上北巴巷57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1年(民國40年)12月,傳道黃素娥女士與山地醫療團來到德文村,為村民治療並傳道,當時德文村只有杜正義一家入信。1952年(民國41年),黃素娥與鄭興輝二人時常來村內傳道,同年8月,鄭興輝於德文村舉行定期禮拜。1954年(民國43年)4月,開始建禮拜堂,9月獻堂。1956年(民國45年)4月,首次舉行聖禮典並設立長執。1958年(民國47年)5月重建新禮堂,11月獻堂。1979年(民國68年)10月禮堂修建,12月完工。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鄭興輝、高華南、謝文財、陳岸隆、戴清旺、毛東南、江如菊、林新喜...
位於花蓮縣吉安鄉慶豐村吉安路二段373號,隸屬東部中會。 本會源於1952年(民國41年)11月,信義教會會友黃連貴在自宅舉辦主日學和成人禮拜,1955年(民國44年)10月正式成立「慶豐教會」。教會用地是由原屬信義、花蓮港教會的信徒黃連貫、游進山、陳平、張約拿、李周慶龍、陳金發、鄧新添等人發起,協力奉獻購得。同年范義雄宣道師駐堂牧會,為本堂首任牧師。1957年(民國46年)鄭世興宣道師駐堂牧會,同年葉秀琴協助教會事工,孫理蓮師母開辦山地婦女護理班。1958年(民國47年),玉山神學院借用本會授課,因當時尚無校舍,由神學院師生協助教會事工。1962年(民國51年)9月,禮拜堂重建,後於1...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村相助巷2鄰12號,隸屬排灣中會。 1943-1971年(民國32-60年)期間,本會歸屬德文教會,然而教會禮拜堂距離相助巷長約2公里,許多信徒不便參加星期三的祈禱會和主日學。1948年(民國37年),會友另建小茅屋,又在1958年(民國47年)改為鐵皮屋頂,並通過和會同意,每逢主日禮拜便在相助村舉行,但每月最後一個主日仍然前往德文教會主日崇拜,牧者及長老也輪流於主日時在相助巷舉辦聚會。 1971年(民國60年),德文教會和會通過分設佈道所,2月成立「相助教會」,11月選出第1任長執會會員。1980年(民國69年)2月重建,翌年獻堂。1982年(民國7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