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115,760
  • 線上人數: 6
  • 民族檢索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G 機構社團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分類檢索:『G 機構社團』, 共817筆


新鄉教會(長老)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南投縣信義鄉新鄉村新鄉路69號,隸屬中布中會。  1946年(民國35年),陳瓊瑤受派為中區行政指導員,致力於山地傳教,協助設立各地區佈道所。1950年(民國39年),張旺、劉傳等人在田榮富住宅成立「新鄉佈道所」,初信者有田榮富、松樹蘭、田義永、全文南、田武光等5人,並奉獻土地作為聚會場所。  1951年(民國40年),信徒搭建茅草屋教堂,由吳銅燦牧師主持。後來因信者日增達百餘人,教堂不敷使用。1962年(民國51年),再建禮拜堂,本會升格為「新鄉教會」,隸屬台中中會,聘請花蓮玉山聖經學校畢業的松樹春擔任首位牧會者。1962年(民國51年)11月,中區各教會在本會舉行「中區設教10週年...

和仁教會(長老)
12U 太魯閣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和仁16鄰34號,隸屬太魯閣中會。  1933年(昭和8年),芝苑(Ciwang Iwal)等人在秀林村、富世村召集祕密聚會,和平村村民開始接觸基督教,不僅和中部落(現吾谷子部落)的領導者Yudau Yayuchu前往和仁部落參加祕密集會,和仁部落的Tomong Lausing全家亦入信。  1945年(民國34年)戰後,和仁部落全村成為信徒,並蓋建木造集會所,短期間多次修建佈道所。1956年(民國45年),暴風雨引發水災,大半信徒搬到克寧寶部落(原名和平部落,現為克尼布部落),本會信徒僅剩5戶。因人口大量外移,加上經濟困難,無法興建教堂...

巴蘇瑪克教會(長老)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屏東縣獅子鄉丹路村巴士巷21號,隸屬排灣中會。  1993年(民國82年),楓林教會的王德成牧師派陳金德長老,前往丹路部落傳福音,首批信徒在楓林教會受洗,而後租借信徒葉義富住宅隔壁的空屋為聚會場所(佈道所)。1994年(民國83年),陳明光傳道師自玉山神學院畢業後,被派至本會,依然於葉義富家中設立的佈道所聚會。1997年(民國86年),設立「丹路教會」,佈道所遷至信徒孔聖貴家中,在此聚會3年多。  2000年(民國89年),本會向徐清和購買位於現址的土地蓋建教會,2002年(民國91年)建成。隔年,佐諾克牧師向中會申請,丹路教會更名為「巴蘇瑪克教會」,並設計了禮拜堂講台。2011年(民...

豐丘教會(長老)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南投縣信義鄉豐丘村高平巷28-1號,隸屬中布中會。  1950年(民國39年)9月,花蓮的布農族人田光明、張旺等人來到本村傳教,後來又有劉傳等人相繼前來。由於豐丘部落尚未建造禮拜堂,信徒暫時前往新開(信義)教會參加禮拜。隨著信徒日益增加,暫以全進福住家作為聚會所禮拜。而後全幸福奉獻自家牛舍,信徒合力修建為臨時禮拜堂。  1954年(民國43年)1月,全所哲擔任本會第1任宣導師。1955年(民國44年),因教會空間不敷使用,召開第1次和會,決議改建新禮拜堂。1958年(民國47年)11月,新堂落成,舉行獻堂典禮,全所哲任中部布農區會第1位巡迴牧師。1960年(民國49年)4月,本會聘請全...

人和國小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南投縣信義鄉人和村民生巷3號。   戰前,人倫部落(Lanngdun)學童需步行一小時至地利村的達瑪巒部落(Tamazuan)求學,就學率低落。1947年(民國36年)創校稱「南投縣信義鄉人和國民學校」,興建木造教室4間,招生2班。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人和國民小學」。1999年(民國88年)921地震,校舍頓成危樓,蒙富邦慈善基金會認養捐建,隔年重建完成。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74人,學生皆為布農族。   本校榮獲2020年(民國109年)國泰圓夢計畫全國前五名、2022年(民國111年)安麗「小夢想&...

牡丹國小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牡丹鄉牡丹村5鄰牡丹路93號。   學校位在縣道199上,遠望牡丹池山、牡丹溪,後倚山丘,是一個階梯式校園。學區包括牡丹、東源、旭海3個村。牡丹村(Sinuvaudjan)是牡丹鄉心臟地帶,是Paliljaliljau傳統文化保存最完整的村落之一。「Sinuvaudjan」,意指「割除葛藤」。   「牡丹國小」的前身為1917年(大正6年)創校的「ボタン蕃童教育所(乙種)」。1925年(大正14年)升為甲種蕃童教育所。1927年(昭和2年)12月改名為「牡丹教育所」。戰後1945年(民國34年)設高雄縣,改為「高雄縣牡丹鄉牡丹國民學校」。1950年(民國39年)10...

電光國小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關山鎮電光里中興路93號。   「電光國小」的前身為「關山泉學校日出國語講習所」,在1942年(昭和17年)6月17日創設於今電光里6鄰60號。1944年(昭和19年)6月17日更名為「關山泉學校日出分校」,修業年限4年。1946年(民國35年)奉准獨立,改稱「電光國民學校」,仍為4年制,並創設民教班。1949年(民國38年)改為6年制。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電光國民小學」,校址遷至現址。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16人,占總學生數94%,以阿美族為主。   本校歷年以「戶外探索教育、在地文化傳習」為兩...

朗島國小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蘭嶼鄉朗島村1鄰17號。   學校位在朗島村落(Iraralay)灘頭旁。村落坐落於蘭嶼島嶼的北邊,學生皆來自於村落內。蘭嶼(Ponso no Tao)位於台東縣東南方外海的太平洋。   「朗島國小」的前身為日本時代創立的「東清蕃童教育所朗島分所」,4年制。1946年(民國35年)5月戰後重新開辦,稱為「東清國民學校朗島分班」。1967年(民國56年)獨立為「台東縣立朗島國民學校」,教室借用日本時代的軍用電台。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朗島國民小學」。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30人,占...

加拿國小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海端鄉加拿村加南5號。   「加拿國小」的前身為1940年(昭和15年)4月1日創立的「加拿典蕃童教養所」,由警察兼任教師。1947年(民國36年)戰後,更名為「加拿典國民學校」。1957年(民國46年)配合社區發展,更名為「加拿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加拿國民小學」,屬於山地偏遠勇類學校。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35人,學生皆為原住民,以布農族為主。   本校積極引進地方資源,協助及支持學生學習活動,如原住民族文化學習、音樂性社團(合唱、打擊、直笛)、體育性社團(田徑、射箭、籃球)、藝術創...

關山國小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台東縣關山鎮中華路101號。   「關山國小」的前身為1905年(明治38年)創設的「台東廳里壟公學校」,同年7月改名為「里壟蕃人公學校」,1921年(大正10年)又恢復為「里壟公學校」。1943年(昭和18年)改名為「關山泉國民學校」。戰後改名為「台東縣里壟國民學校」。1954年(民國43年)3月改名為「關山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關山國民小學」。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135人,占總學生數42%,學生約六成為阿美族,四成為布農族。   本校於2017年(民國106年)以自造者、程式語言,轉型為「...

復興國小
13Z 撒奇萊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花蓮縣花蓮市府前路682號。   學校位在花蓮市和新城鄉交界處,學區包括七星潭社區、美崙工業區、大陳社區、嘉新社區。   「復興國小」的前身為1956年(民國45年)6月創立的「明恥國民學校大陳分校」,校址設在大陳義胞新村內。之後由縣府專款補助,得以另建校舍於現址。1957年(民國46年)5月1日奉准獨立為「花蓮縣花蓮市復興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復興國民小學」。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66人,占總學生數55%,以阿美族為主。   本校曾衍生出1個分校。「中美分校」設立於1964年(民國53...

北埔國小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花蓮縣新城鄉北埔路170號。   學校位在北埔村,距花蓮市區約8公里,鄰近北埔火車站、花蓮機場。此地在日本時代因鄰近太魯閣族活動區域而具戰略地位,曾作為監控與後勤支援的前哨站,因位於花蓮市北方而得名「北埔」。學區包括新秀村、北埔村、大漢村7-34鄰,佳林村、「嘉里國小」為自由學區。學區內族群多元,以太魯閣族、阿美族為主,約占六成。   「北埔國小」的前身為1920年(大正9年)2月設立的「北埔蕃童教育所」(甲種),4年制。1928年(昭和3年)4月創設「北埔公學校」。由平地原住民部落遷到現址,始設2班,後續增為6班,1938(昭和13年)改為6年制。1941年(昭和16年...

南華國小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花蓮縣吉安鄉干城村吉安路六段60號。   學校位在木瓜溪畔北側,初英山東側,地處吉安鄉干城村與南華村交接處,台9丙線上。   「南華國小」的前身為1954年(民國43年)9月奉准開辦的「吉安國民學校南華分校」,設有2班。1956年(民國45年)8月獨立為「南華國民學校」,增至6班。學校校地原為台灣省種畜改良場提供的牧放用地,曾是木瓜溪流經的河床石礫。教室由原來茅草房舍、鐵皮、瓦蓋平房到現有三樓的校舍。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41人,占總學生數51%,學生約六成為阿美族,四成為太魯閣族。   本校於1985年(民國74年)8月成立...

太巴塱國小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花蓮縣光復鄉中正路二段23號。   學校位在光復鄉東境,鄰近光復火車站。東接光豐公路通往豐濱,西隔嘉農、光復溪,毗鄰光復市區及馬太鞍部落。學區包括東富、西富、南富、北富4個村,廣義的太巴塱地區有太巴塱、砂荖、阿托莫、加里洞、馬佛、阿羅朗等聚落。   「太巴塱國小」的前身為1900年(明治33年)創立的「台東國語傳習所太巴塱分班」。1904年(明治37年)改為「太巴塱公學校」,4年制。1917年(大正6年)改為「太巴塱蕃人公學校」。1921年(大正10年)改為「台灣公立太巴塱番人公學校」。1922年(大正11年)改制為「太巴塱公學校」。1924年(大正13年)「太巴塱公學校...

長良國小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花蓮縣玉里鎮長良里163號。   學校位在玉里鎮西南側,西倚中央山脈,東面秀姑巒溪,北臨樂樂溪。學區包括長良里的吉哈蓋部落(Cihakay)、卓樂部落(Taluk),分布於南村、北村、尖角、本村、長良農場等5個聚落。清代道光年間,平埔族人自屏東遷徙至今長良地區開墾,後因人口增多,有人橫越秀姑巒溪另建部落,稱「大庄」或「新庄」(今富里鄉東里村),原址則稱「舊庄」。日本時代,宜蘭仕紳連碧榕家族獲准承墾此地130餘甲,築圳開發。1937年(昭和12年)將此地取名為「長良」(Nagara),沿用至今。「長良國小」的前身為1943年(昭和18年)4月設立的「玉里旭國民學校長良分教場」。1...

銅蘭國小
12U 太魯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花蓮縣秀林鄉文蘭村70號。  學校位在秀林鄉最南端的文蘭村,北鄰銅門村,東南與壽豐鄉池南村相接,座落於與壽豐鄉交界的沖積平原,鄰近花蓮著名景點鯉魚潭。  「銅蘭國小」的前身為1959年(民國48年)創立的「文蘭國民學校銅蘭分校」。1961年(民國50年)正式獨立為「銅蘭國校」。2014年(民國103年)本校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  本校學區以太魯閣族為主,社區工藝產業發達,如織布、皮雕、山刀等。學校結合社區資源,推動文化與才藝活動,並發展科技教育、足球、跆拳道、傳統射箭、排笛等多元課程。  創校迄今(2024年)歷任校長共12位:洪維昌、林利生、黃郁文、沈奇棟、劉世欽、劉邦煌、柯登祥、...

北林國小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花蓮縣鳳林鎮北林里平園路32號。   日本時代成立林田移民村,分為南岡、中野、北林3個聚落,以位在移民村之南、中、北而得名。學校位在花東縱谷,遠眺中央山脈,背倚海岸山脈,鄰近台9線220.5公里。   「北林國小」的前身為1958年(民國47年)9月設立的「大榮國民學校分校」。1961年(民國50年)8月獨立為「北林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北林國民小學」。2003年(民國92年)8月,本校學區重新劃分為北林里、南平里。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8人,占總學生數40%,以太魯閣族為主。   創校...

員東國中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新竹縣竹東鎮東峰路521號。   1969年(民國58年)4月幾經磋商,決定在竹東鎮南郊的員崠子地段購置農地,開始著手動工興建校舍,命名為「新竹縣立員東國民中學」。後因校舍老舊,於2015年(民國104年)完成教學大樓拆除重建,並陸續辦理活動中心整修、跑道全面更新等工程。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89人,占學生總數47%,以泰雅族為主。 本校積極發展體育活動。體育班籃球隊於2022年(民國111年)、2023年(民國112年)榮獲全國中學籃球賽第二名。2024年(民國113年)榮獲全國中學籃球賽冠軍,連年獲本縣縣長公開表揚。   ...

寶來國中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高雄市六龜區中正路137號。   學校位在寶來里,南橫公路台20線80.1公里處,海拔約410公尺,地處於六龜鄉與桃源鄉交接處,荖濃溪與寶來溪在此交匯。本校地處極偏山區,學區包括寶來、建山、興中、荖濃等4所國小。   「寶來國中」的前身為1972年(民國61年)9月創立的「六龜國中桃源分部」,並暫借「桃源國小」教室上課。1973年(民國62年)改名為「六龜國民中學寶來分部」。然校舍尚未動工,暫於荖濃會館、活動中心上課。1974年(民國63年)9月建校於六龜鄉寶來村,以竹子、鐵皮搭建臨時教室,學生回學校現址上課。1977年(民國66年)8月奉准予獨立,定名為「高雄縣立寶來國...

寶桑國中
5P 卑南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台東市仁七街1號。   「寶桑國中」的前身為1970年(民國59年)8月成立的「新⽣國中四維分部」。1971年(民國60年)8月核准獨立,定校名為「台東縣立寶桑國民中學」。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137⼈,占總學生數36%,以阿美族為主。   本校設有教室⼤樓2棟、⾏政⼤樓、活動中⼼、體育教育中⼼、藝能⼤樓各1棟、圖書室、未來教室、健康中⼼、⽣物實驗室、理化實驗室、電腦教室、創業教育發展體驗中⼼、藝能科專科教室。1995年(⺠國84年)新增建PU綜合球場1座。1997年(⺠國86年)新建⾏政⼤樓1棟。2006年(⺠國95年)新增...

  • 上一頁
  • ...
  • 25
  • 26
  • 27
  • 28
  • 29
  • ...
  • 31
  • 32
  • 33
  • 下一頁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