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116,754
  • 線上人數: 7
  • 民族檢索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G 機構社團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分類檢索:『G 機構社團』, 共817筆


中華國小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花蓮縣花蓮市國盛二街22號。   學校位在花蓮市忠烈祠下,尚志橋兩側。1994年(民國83年)遷校至現址,學區包括國盛里、國聯里、國光里、國防里、國強里、國安里、國魂里,學區規模廣大,學生人數眾多。與明義國小和明禮國小有共同學區。西側鄰近火車站,是高密度的商業區,學生來源及家長背景相對複雜;北側是屬於住宅區,區內住商大樓林立;東側緊鄰美崙溪及美崙山;南側為高級住宅區,人口密度高。   「中華國小」的前身為1958年(民國47年)8月創立的「中華國民學校」。原校址位於林森路437號(今花蓮市民廣場)。1968年(民國57年)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中華國民小學」。19...

瑞美國小
12U 太魯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花蓮縣瑞穗鄉中山路二段389號。   學校位在花東縱谷平原,旁有秀姑巒溪流經切穿海岸山脈,舊稱水尾。學區包括法淖部落(Fanaw)。   「瑞美國小」的前身為1905年(明治38年)4月設立的「水尾蕃童公學校」,4年制,教授漢文、音樂、體育。1906年(明治39年)開裁縫課,學生亦栽種水稻、甘蔗、菸草。1917年(大正6年)3月,改名「水尾蕃人公學校」。1925年(大正14年)學制延長為6年。1941年(昭和16年)實施國民學校制度,改名為「瑞穗東國民學校」。1946年(民國35年)1月,改名為「瑞美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瑞美國民小...

林榮國小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花蓮縣鳳林鎮林榮里永安街2號。   林榮舊稱「平林」,位於壽豐溪南岸,因樹林茂密而得名,戰後改稱「林榮」。   「林榮國小」於1957年(民國46年)8月土地撥用完成(無校舍)。「林榮國小」的前身為1958年(民國47年)8月成立的「南平國民學校林榮分校」(1-3年級學生遷回,就讀於佛祖廟旁的道班、舊宿舍區),同年獨立為「林榮國民學校」。1959年(民國48年)8月校舍完工,同年9月原就讀於「南平國小」5年級的學生與分校學生一同遷回本校就讀。2005年(民國94年)成立附設幼兒園。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12人,占總學生數55%,以太...

大同國中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宜蘭縣大同鄉太平村1鄰泰雅路四段35號。   學校位在蘭陽溪上游、省道台7甲線5公里處,地處於蘭陽溪貫穿的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間。因校門口正對著一座獨自聳立的高山,學校所在地又稱為「獨立山」。   「大同國中」的前身為創立於1962年(民國51年)8月的「三星初級中學大同分班」。當時借用「土場國小」教室上課,由李炳朝主持校務,設有1班。   1964年(民國53年)8月遷入樂水村(碼崙巷),新建教室3間,升格為「大同分校」。仍由李炳朝主持校務,學生近百人,設有3班。1969年(民國58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大同國民中學」。由李興民代理校長職務。   由...

五峰國中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新竹縣五峰鄉大隘村6鄰113號。   五峰鄉因山巒如五指而名,屬山岳森林地帶,平地稀少,海拔300~2800公尺。野溪發源於石鹿與油羅山,匯於桃山後貫穿南北,最終入竹東頭前溪。主要族群為泰雅族、賽夏族,少數為客家及戰後移民。十八兒部落(Sipazi’)傳說因一對原住民夫婦育有18子而得名,曾為繁榮據點,現為五峰鄉行政中心。   「五峰國中」的前身為創立於1956年(民國45年)的「竹東中學五峰分班」。1961年(民國50年)8月改為「竹東初級中學五峰分班」。1966年(民國55年)8月改為「竹東初級中學五峰分部」。1968年(民國57年)8月復改稱為「竹東國民...

尖石國中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新竹縣尖石鄉嘉樂村3鄰80號。學校學區包括尖石鄉全鄉,面積共528平方公里,約占新竹縣總面積37%,全鄉總人口數9648人。泰雅族原住民占97%,另有客家人、閩南人、其他省分的漢人。學區共有9所國小(尖石、新樂、嘉興、梅花、錦屏、玉峰、石磊、秀巒、新光國小)、2所分校(義興、田埔分校)。   「尖石國中」的前身為1956年(民國45年)8月創設的「新竹縣立竹東鎮初級中學尖石分班」。1969年(民國58年)由分班改為分部。1970年(民國59年)8月獨立設校為「尖石國中」。1998年(民國87年)本校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2011(民國100年)6月校舍落成。   2013年...

自強國中(新竹)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新竹縣竹東鎮自強路169號。   學校位在68號東西向快速道路及頭前溪畔,鄰近頭前溪生態公園。竹東古名樹杞林,本是原住民聚集地區。1765年(乾隆30年)後,漢民族才開始越過頭前溪開始進入竹東地區。鄰近的水資源回收中心,是台灣河川生態治理的新價值典範。   1998年(民國87年)10月奉准籌設「自強國中」。2001年(民國90年)8月奉准正式成立「自強國中」。2002年(民國91年)游藝館校舍完工、校門啟用。2004年(民國93年)科學館校舍完工,充實各專科教室及設備。2010年(民國99年)文化館完工,增加學生室內體育活動空間。預計2025年(民國114年)新大樓動土...

和平國中
14Q 賽德克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中市和平區東關路三段崑崙巷62號。   學校位在東勢區與和平區交接處,位於省道中部橫貫公路台8線16公里南勢里崑崙巷山腰,海拔約570公尺。和平區是台中市唯一的原住民行政區,人口主要為泰雅族。學區包括博愛、天輪、南勢、自由、達觀等5里,國小包含德芙蘭、白冷、和平、博屋瑪、自由等5所國小。   「和平國中」的前身為1967年(民國56年)8月成立的「東勢初級中學和平分部」。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由地方機關及熱心教育人士磋商擇定和平鄉南勢村現址獨立設校,改名為「和平國民中學」。2010年(民國99年)8月,隨台中縣市合併,改名為「台中市立和平國民中學」。...

北梅國中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南投縣國姓鄉北港村國姓路62號。   學區包括國姓鄉、仁愛鄉(清流部落(川中島)、中原部落、眉原部落)。   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農村子弟就學人數大增。「北梅國中」的前身為1975年(民國64年)8月1日成立的「國姓國中北港分部」。1979年(民國68年)8月1日,正式獨立為「北梅國中」。1993年(民國82年),核列為偏遠山地國中。1999年(民國88年)921地震後校舍全毀,後經各界援助,於2001年(民國90年)新校舍落成。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24人,占總學生數56%,以賽德克族為主。   作為原...

民和國中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南投縣水里鄉民和村中學路29號。   學校位在水里鄕與信義鄉交界,台16線是主要聯絡道路,東往信義鄉地利村,西往水里市區,沿途皆為狹小道路,一邊為山崖,另一邊為濁水溪谷(緊鄰溪流發源地),交通狀況頗為驚險。臨近信義鄕有地利、雙龍、波石、潭南、人和布農族部落。學區包括水里鄉民和社區,和信義鄉濁水溪沿岸4個部落。   「民和國中」的前身為1972年(民國61年)8月1日成立的「水里國民中學民和分部」。設有2班。1977年(民國66年)8月1日奉准獨立設校,定名為「民和國民中學」。1992年(民國81年)9月1日起改制為山地偏遠學校。1999年(民國88年)再回改制為偏遠學校。...

那瑪夏國中
6R 魯凱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高雄市那瑪夏區瑪雅里平和巷171號。   學校位在台29線公路旁,緊鄰瑪雅部落(昔稱民權部落)。   「那瑪夏國中」的前身為於1904年(明治37年)9月27日成立的「蚊仔只蕃童教育所」。1923年(民國12年)9月校名改為「高雄州瑪雅圳教育所」。1945年(民國34年)10月戰後改為「高雄縣瑪雅鄉瑪雅圳教育所」。1951年(民國40年)9月更改為「民權國民學校」。1957年瑪雅鄉更名為三民鄉,學校更名為「高雄縣三民鄉民權國民學校」。1957年(民國46年)9月改制為「民權國小」。1968年(民國57年)9月因道路開闢,將原住在舊民權部落的居民全數遷下至民權社區現址,本校...

茂林國中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高雄市茂林區茂林里4-5號。   學校位在中央山脈的主脊陷落區的濁口溪流域。學區包括茂林部落、萬山部落、多納部落。本區境內除了3個村落與少數農田外,幾乎都是原始森林或林務局林班地。   「茂林國中」的前身為1917年(大正6年)1月創設4年制的「甲種蕃童教育所」。1932年(昭和7年)改稱「教育所」。1946年(民國35年)9月設立「瑪雅國民學校」。1957年(民國46年)9月隨鄉名改為「茂林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茂林國民小學」。1995年(民國84年)8月成立幼稚園。1995(民國84年)在一鄉一國中的期待下,開始籌設「茂林國中」...

桃源國中(高雄)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高雄市桃源區勤和里南橫公路三段201號。   學校位在高雄市區最偏遠的東北方,位置在南橫公路上,屬玉山國家公園的範疇,距離高雄市區約100公里,開車車程2小時左右。   1997年(民國86年)基於一鄉鎮一國中政策,且為照顧偏鄉學生、使教育資源均等,籌設「寶來國中桃源分部」。1999年(民國88年)奉准獨立並與具有90年校齡的「桃源國小」合併,成立「桃源國民中小學」。1998-2000年(民國87-89年)第一、第二期校舍興建期間,師生暫於「寶來國中」以及「桃源國小」上課。2005-2006年(民國94-95年)三層樓第三期校舍擴建完成,學校擁有約1公頃的完整教學與學習空...

瑪家國中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瑪家鄉三和村三和巷16號。   學校位在屏37線道巷內。三和村為早期政府鼓勵原住民遷居移墾而成,並自然形成美園部落、中村部落、玉泉部落。第一代移墾祖輩距今已有70年,三和村是瑪家鄉人口最多,且是唯一與其他五村分開的聚落。本校屬於原住民偏遠學校,學區包括瑪家鄉、三地門鄉、霧台鄉。   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8月成立「瑪家國民中學」。當時屏東縣山地各鄉,尚無中學設立。開辦之初,校舍全無,向「省立山地農校」(現國立內埔農工前身)商借校舍,暫作弦誦之所。瑪家鄉公所與縣政府協作選址,並計畫興建校舍,原校址位於北葉村,與「北葉國小」相鄰。   1974...

泰武國中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泰武鄉佳平路120號。   「泰武國中」的前身為1973年(民國62年)8月設立的「來義國中泰武分班」。1975年(民國64年)成立為「泰武分部」,1977年(民國66年)8月1日奉准獨立設校,成為「屏東縣立泰武國民中學」。1996年(民國85學年度)成立夜間補校,始推展成人教育,設成人電腦、美容班。1998年(民國87年)推動寄宿式九年一貫原住民國民中小學。1992年(民國82年)興建原住民展示館。2003年(民國92年)建立原住民族教室。2020年(民國109年)新教學大樓、教師宿舍、男生宿舍改建完成。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13...

牡丹國中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石門路1-1號。   學校位在199縣道主要公路上,校園依山坡而建,為鄉內最高學府。   「牡丹國中」於1968年(民國57年)9月1日奉准成立。創校初期借用鄉公所為學校辦公室,鄉民義務勞動開闢山坡地作為操場。另請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派工程車協助整地近半個月,奠定今日的規模。   1970年(民國59年)10月興建學生宿舍,以解決各村學生交通不便之困難。1974年(民國63年)05月11日行政院院長蔣經國由省主席謝東閔陪同視察,關懷並指示改善飲用水問題。1974-1977年(民國63-66年)籌劃增建學校餐廳,並加入農業推廣教育的先驅「四健會」,加強推...

高泰國中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高樹鄉泰山村產業路225號。   學區包括高樹鄉泰山村、廣興村、廣福村、南華村、舊庄村(自由學區)。三地門鄉馬兒村、安坡村、賽嘉村(自由學區)、口社村(自由學區)。   1967年(民國56年)創校,由「高樹初中」陳清旺校長兼任「高泰國中」籌備主任,由地方仕紳捐地建校。1968年(民國57年)成立「高泰國民中學」,設有3班。2001年(民國90年)縣指定為國中親職教育資源中心學校,發展原住民舞蹈、平埔族跳戲。2009年(民國98年)8月,本校因莫拉克88風災受損嚴重,在慈濟的援建下,2014年(民國103年)開始重建工程,於2016年(民國105年)3月竣工。201...

卑南國中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台東市更生北路766號。   學校位在南王山南側,面臨台東平原,一旁有卑南文化公園。學區包括台東市卑南、南王、岩灣、富岡等4里及卑南鄉賓朗、利吉、富源、富山等4村。   「卑南國中」的前身為1962年(民國51年)9月創校的「卑南初級中學」。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卑南國民中學」。2018年(民國107年)本校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   本校曾衍生出1個分部。1973年(民國62年)夏,設「初鹿分部」。1977年(民國66年)夏,「初鹿分部」獨立,豐田學區又劃歸為「新生國中分部」。   本校於2010年(民國99年)始設置體育班1...

知本國中
5P 卑南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台東市青海路三段680號。   學校位在台東市郊,距離台東市中心區約15公里,於省道台9線旁,校地面積3.1454公頃,屬山坡地形,背依射馬干山,面向太平洋,越過省道1.3公里處為卡大地布知本部落。北側緊鄰建和部落,南側不遠處為卡大地布懷恩園區。校園主要建築及師生活動空間,位於建和國小後方。,設有公車停靠站。臨近知本火車站。   「知本國中」創立於1968年(民國57年)8月,是時定名為「台東縣立知本國民中學」。原隸屬卑南鄉。1974年(民國63年)10月隨建和村併入台東鎮。1976年(民國65年)元旦,台東鎮升格為市,遂為台東市五所國中之一。原學區包括新園、大南、...

鹿野國中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鹿野鄉龍田村光榮路38號。   學校東隔新武呂溪望美人山,西視紅葉谷,北眺鹿寮山。   「鹿野國中」於1968年(民國57年)創校。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74人,占總學生數64%,以阿美族為主,布農族其次。   本校曾衍生出1個分部。1968年(民國57年)設立「瑞源分部」。1969年(民國58年)「瑞源分部」獨立。   鹿野國中歷年成立籃球隊、田徑隊、合唱團、女壘隊、美術社等才藝性社團,並參加全國比賽,屢屢獲得佳績。   創校迄今(2024年)歷任校長共14位(包含代理校長1位):張超、施日進、王崇彬、廖福...

  • 上一頁
  • 28
  • ...
  • 30
  • 31
  • 32
  • 33
  • 34
  • ...
  • 36
  • 37
  • 下一頁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