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116,283
  • 線上人數: 8
  • 民族檢索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G 機構社團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分類檢索:『G 機構社團』, 共817筆


瑞源國中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鹿野鄉瑞和村瑞景路三段1號。   學校位在台東縱谷東29線公路上,地處加典溪、鹿寮溪之間的沖積扇,鄰近瑞和車站。此沖積扇為日本時代所稱的大原地區,現分為瑞隆、瑞源、瑞河、瑞豐等4村,皆為本校學區。早期該地多為臺糖土地,為重要白甘蔗區。製糖產業式微,現多為林地。先民引卑南溪水開鑿豐源圳,現以生產稻米、紅甘蔗為主要作物。居民主要為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以阿美族為主。   「瑞源國中」的前身為1968年(民國57年)8月創立的「鹿野國民中學瑞源分部」。1969年(民國58年)8月奉准獨立設校為「瑞源國民中學」。   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原則上...

大王國中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太麻里鄉大王村1鄰德輝路18號。   學校位在大王村,鄰近台9線省道,從台東市區出發,沿著台9線南下,過知本後即可抵達太麻里鄉。學區包括太麻里鄉、金峰鄉,包含大王、香蘭、新興、介達、嘉蘭5所國小。   「大王國中」創校於1968年(民國57年),校園面積11,493.66平方公尺。近年來爭取建置社區共讀站、樂活運動站、未來藝文教室等。近年的運動設施建設上,正在規劃3座太陽能光電球場,包括有2座籃球場、1座排球場及夜間照明設備。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158人,占學生總數71%,以排灣族為主。   在課程方面,本校積極推動原...

賓茂國中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太麻里鄉金崙村77號。   學校位在台東南迴四鄉鎮的中心,比鄰台鐵金崙站。學區橫跨金崙溪流域與大竹高溪流域。金崙溪流域以卡拿崙、賓茂、溫泉及壢坵等四部落為主,另外大竹高溪流域下游為大溪部落,上游為台坂、土坂部落,金崙至大溪間另有多良查拉密部落。學區原住民以排灣族為主,壢坵部落以魯凱族為主。賓茂國中濱海而建,金崙溫泉於台灣觀光素有盛名,近來縣政府積極輔導南迴地區產業。   「賓茂國民中學」建校於1968年(民國57年)8月1日,因應九年國民教育政策而設立。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112人,占總學生數96%,以排灣族為主。  ...

大武國中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大武鄉大武村復興路1號。   學校背山面海,作為台東縣最南端的國中。學區包括大武、達仁兩鄉。「大武」向來被稱作台東門戶,是遊子旅人往來後山的必經之地,也是南迴通往台東的第一塊平地,為琅嶠卑南古道的中途站、浸水營古道的終點。位在山與海交界的大武溪三角洲平原,左有中央山脈、右為太平洋,以「太武望洋」聞名。大武舊稱「巴塑衛」,排灣族語意指「拿棒子打」,因為大武溪出海口多沼澤濕地,排灣族先民要在不穩定的地層上建築,所以用棍棒敲打土地使其硬實後於其上建築房舍居住。   於1965年(民國54年)間,地方人士鑑於大武地區尚無中學之設立,影響學童至鉅,經趙希智議員數度奔走縣府爭取...

新港國中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成功鎮中正路1號。   「新港國中」的前身為1957年(民國46年)9月創校的「新港初級中學」。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新港國民中學」。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135人,占總學生數50%,以阿美族為主。   本校前棟、後棟教學大樓因地震、地質層滑動等天然災害影響,自2019年(民國108年)起啟動校舍拆除重建工程。第1期教學大樓於2023年(民國112年)8月完工啟用,第2期教學大樓預計2025年(民國114年)9月啟用。學校推展體育運動團隊(籃球隊及田徑隊)、藝文團隊(合唱團及打擊樂團)及落實推動本土...

玉東國中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花蓮縣玉里鎮松浦里松浦39號。   學校位在秀姑巒溪東側,原名「河東國中」,後因隸屬玉里鎮東側,乃定名「玉東國中」,沿用至今。本校依海岸山脈西麓,面秀姑巒溪,遠眺中央山脈。學區包括德武、春日、松浦、觀音、高寮5所國小。   「玉東國中」成立於1968年(民國57年)。校地由地方望族蕭銀財所捐,校地面積為2,371坪。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72人,占總學生數81%,以阿美族為主。   本校木作傢具技藝專班成立於2008年(民國97年),學生作品結合現代設計、木作工法、原住民族圖騰、素材及工藝的創作,發展永續文創產業。自2009年...

美崙國中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花蓮縣花蓮市化道路40巷1號。   1965年(民國54年)花蓮縣政府開始籌設建校。「美崙國中」的前身為1966年(民國55年)3月成立的「花蓮市第一縣立初中」。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美崙國民中學」。現有校舍於1996年(民國85年)進行改建,設計規劃採用班班有廁所的配置。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196人,占總學生數41%,以阿美族為主。   本校是台灣培育足球選手的搖籃重點學校之一,足球隊自1994年(民國83年)成立以來,已有30年歷史,培育了無數國家代表隊球員,在改制成國中男足聯賽後至113學年度,一...

光復國中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花蓮縣光復鄉大馬村林森路200號。   學校位在花蓮縣中部,緊臨(舊)台9線,距離台鐵光復站約800公尺。   「光復國中」的前身為創立於1962年(民國51年)8月的「鳳林初級中學分部」,校地由「光復國民學校」的農業實習用地撥用後,經鄉民發起「米斗運動」,加上鄉公所的配合款,方能完成教室興建。1965年(民國54年)奉准獨立為「花蓮縣立光復初級中學」,由分部主任劉福壽任校長。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光復國民中學」。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147人,占總學生數63%,以阿美族為主。   1997年(民國...

萬榮國中
4B 布農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花蓮縣鳳林鎮長橋里長橋路1號。   學校占地約三公頃,因鄰近萬榮鄉,乃定名為萬榮國中。校地寬廣而環境優美,經歷任校長精心規劃與全體教職員工之努力經營,學校頗具林園之勝。建校初期學區包括鳳林鎮長橋、森榮2里,與萬榮鄉萬榮、明利2村。   「萬榮國中」創校於1968年(民國57年)。1983年(民國72年)9月,因森榮里「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林務局木瓜林區管理處林田山場」裁撤,導致森榮里學生人數驟減。1988年(民國77年)8月,「森榮國小」隨之裁校,本校學生也僅容納「長橋國小」、「萬榮國小」、「明利國小」等畢業生,學生也從多元的族群,漸以太魯閣族學生為主體。本校因住戶人數原本就...

豐濱國中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花蓮縣豐濱鄉光豐路26號。   學校位在豐濱村,是豐濱鄉唯一的國中,座落於海岸公路(台11線)與光豐公路(台11丙線)交會的高崗上。北距花蓮市52公里,西越海岸山脈至光復鄉20公里。學區由北到南包括新社、豐濱、港口、靜浦等4所國小,學生來源自豐濱鄉各部落。校園西倚海岸山脈的丁仔漏山,南北環繞八里灣溪、丁子漏溪,東側俯臨太平洋。   「豐濱國中」創校於1967年(民國56年)。1971年(民國60年)開始辦理學生營養午餐。1972年(民國61年)配合修訂國中課程標準,力行五育均衡發展,加強學生生活教育。1990年(民國79年)推動傳統藝術教育,以傳統服飾為取向;並陸規劃成立...

玉里國中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花蓮縣玉里鎮民族街30號。   學校位在花蓮縣南部,花東縱谷中段,北接瑞穗鄉,南銜富里鄉,西連卓溪鄉,東以海岸山脈與豐濱鄉為界。玉里鎮為台灣面積最大的鎮。   「玉里國中」的前身為1946年(民國35年)5月成立的「玉里初級中學」。由鄧火土博士(台大教授省水產試驗所所長)發起籌備建校,初期利用「雙葉國民學校」校舍。1957年(民國46年)1月試辦高中部,同年9月改為完全中學,並更名為「花蓮縣立玉里中學」。當時校園佔地5,982坪,設有高中、初中25班,學生人數超過千人。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玉里國民中學」。高中部則獨立為「玉里高級中學」。本校為...

樹林高中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新北市樹林區中華路8號。   學校鄰近阿美族的新三鶯部落生活社區,收有相當比例原住民族學生學區之漢族與原住民族居住區域相近,故雖非原鄉部落但學區內之原住民族人口數亦有一定之比例。   「樹林高中」的前身為1944年(昭和19年)設立的「鶯歌女子農業實踐學校」。目的為培訓女子從事經濟生產工作。戰後1946年(民國35年),本校改制為「鶯歌初級中學」,後因鄉鎮劃分,隨更名為「樹林初級中學」。1948年(民國37年)增設高中部,初中、高中同校上課,已具備完全中學之規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樹林國民中學」。1983年(民國72年)再增設國中補校,19...

治平高中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桃園市楊梅區中興路137號。   1964年(民國53年)擇定桃園縣楊梅鎮埔心地區籌備設校。1965年(民國54年)9月奉准立案,初始校名為「私立治平初級中學」。1967年(民國56年)9月奉准附設夜間補習學校,並同時增設高中部普通科,正名為「私立治平中學暨附設進修補習學校」。1968年(民國57年)8月本校為因應工商發展,始增設工商職業類科,先籌設電子設備修護科及綜合商業科開始招生。至1974年(民國63年)已發展為綜合高級中學。2000年(民國89年)補校改制為進修學校。2011年(民國100年)4月,奉教育部核定正名為「治平學校財團法人桃園市治平高級中等學校」。本校為原住...

壽山高中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桃園市龜山區大同路23號。   「壽山高中」的前身為1960年(民國49年)7月創立的「桃園縣立文昌初級中學龜山分校」。當時利用原「台北市立女中龜山疏散分部」教室上課。1964年(民國53年)4月獨立,定名為「桃園縣立壽山初級中學」。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壽山國民中學」。1973年(民國62年)8月,奉令附設中級普通科補習學校,招收夜間部新生2班。1979年(民國68年)8月,補校奉令成立,易名為「壽山國民中學附設國民中學補習學校」。   2008年(民國97年)3月,朱立倫縣長為提升本縣公立高中職錄取率,將本校升格為縣立高中。自2008年(民...

來義高中
9Y 雅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來義鄉古樓村中正路147號。   學校位在來義鄉古樓村,古樓村在日本時代位於海拔一千公尺的高山斜坡,當時為全台灣最大的原住民部落,至今仍保有濃厚的排灣傳統文化,為來義鄉行政中心所在地。1955年(民國44年)由舊古樓遷移現址,本鄉西北邊,東以瓦魯斯溪與義林村相隔,南以林邊溪與丹林村為界,北與泰武鄉平和、佳興2村毗鄰,西與萬巒鄉新置村相連。   本村承襲傳統文化祭儀,重視薪火相傳與尋根。排灣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祭典如Maljeveq(人神盟約祭)和Pusau(送靈祭),在此地能夠體驗和感受其獨特的傳統文化魅力。部落以排灣文物收藏、織布技藝最為亮眼,展現極高的藝術品味及...

蘭嶼高中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蘭嶼鄉椰油村1鄰37號。   「蘭嶼高中」的前身為「蘭嶼國中」,後改制為完全中學「蘭嶼高中」。「蘭嶼高中」是台東縣轄內唯一在離島設立的中等學校,也是雅美族的原住民完全中學。   「蘭嶼國中」創校於1969年(民國58年)8月1日,創校初始借用「蘭嶼國小」的教室上課。其後商得台灣基督教國際兒童福利基金會的協助,成立蘭嶼學生中心,給予學生衣食資助。同年11月,第一期校舍工程相繼完成,校地問題得以解決。11月17日,教職員工生共34人由昔日「蘭嶼國小」(現址為紅頭部落發展協會)遷至椰油部落現址。   1987年(民國76年)「東港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蘭嶼分班」設立於...

羅浮高中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桃園市復興區羅浮里3鄰18號。   學校位在中山位置,海拔高度約400公尺。省道台7線為學校主要聯外道路,羅浮橋、復興橋為重要地標。校地原為羅浮國小,後因校地作整體規畫,劃分為羅浮高中、羅浮國小2校。   「羅浮高中」附設國中部的前身為「桃園市立介壽國民中學」。「介壽國中」的前身為1966年(民國55年)創校的「桃園縣立大溪初級中學復興分校」。「大溪初級中學復興分校」設於1957年(民國46年)。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桃園縣立介壽國民中學」,校址在桃園市復興區澤仁里中正路248號。2014年(民國103年)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改名為「桃園市立介...

世紀綠能工商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桃園市龜山區明德路162巷100號。   1966年(民國55年),創辦人沈恆勤集資建校,名為「桃園市私立成功高級工商職業學校」。1967年(民國56年)7月奉教育廳核准,8月奉准立案,招生開學上課,錄取第一屆學生265名。1969年(民國58年)附設夜間補校奉准成立,招收新生5班。1970年(民國59年)又奉准增設夜間補校中級部。1971年(民國60年)興建機工工廠。1998年(民國87年)成立綜合高中,同時實施學年學分制。2003年(民國92年)成立資訊、資處、餐管等三科輪調式建教合作班。2023年(民國112年),由世紀集團接手挹資興學,3月22日奉准更名為「世紀學校財團...

八斗國小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舊校址在八斗山山麓下的八斗子33番地,即戰後的大榮街校址。1955年(民國44年)因北部發電廠煤煙瀰漫,影響兒童健康至鉅,遷校於砂子園校址。今校址在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396巷52號。   學校鄰近碧砂、八斗子、長潭、望海巷四大漁港,面山靠海。位於本校附近的國立海洋大學、海洋科技博物館、八斗高中,提供了豐富的學習題材。   1897年(明治30年)成立「基隆國語傳習所」。隔年,奉台灣總督府訓令改制為「基隆公學校」。「八斗國小」的前身為1898年(明治31年)設置的「基隆公學校八斗子分教場」。1908年(明治41年)4月獨立創校為「八斗子公學校」,是日本時代基隆第三所公學校。193...

德拉楠民族實驗小學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新北市烏來區福山里李茂岸56號。「福山國小」的前身為1917年(大正6年)3月創辦的「リモガン蕃童教育所(甲種)」。1928年(昭和3年)元月更名為「リモガン教育所」。戰後1945年(民國34年)台北設縣,改名為「台北縣福山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福山國民小學」。2010年12月25日,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更名為「新北市烏來區福山國民小學」。2007年(民國96年)本校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   2004年(民國93年)11月,校前空地成立泰雅文化雕塑公園,後再修建泰雅文物室。2015年(民國104年)強颱蘇迪勒侵襲烏來地區,本校斷路近兩週,...

  • 上一頁
  • ...
  • 30
  • 31
  • 32
  • 33
  • 34
  • ...
  • 36
  • 37
  • 38
  • 下一頁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