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136,746
  • 線上人數: 24
  • 民族檢索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B 民族動植物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分類檢索:『B 民族動植物』, 共1036筆


皺紋團扇蟹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團扇蟹科(Oziidae) 【學名】Ozius rugulosus 【別名】 【型態特徵】   頭胸甲寬約4公分,呈橫橢圓形,表面前半部分區清楚且密佈細小的顆粒及凹點,後半部平滑。螯腳粗壯,左右不等大,腕節和掌節的表面有皺紋,步腳的後三節具有褐色的短剛毛。頭胸甲與附肢均呈褐色至黑色,並散生許多白色的細小白斑點,螯腳除螯指黑褐色外,其餘為紫黑色。 【生態習性】   以藻類為食,螯腳呈湯匙狀,刮食岩石上藻類。棲息在岩礁海岸內灣的石頭下,消波塊堆積的沙岸地區及紅樹林中,行穴居生活。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北部、東北角、南方澳...

疣粒團扇蟹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團扇蟹科(Oziidae) 【學名】Ozius tuberculosus 【別名】暗團扇蟹 【型態特徵】   頭胸甲呈橫卵形,前三分之二分區明顯,前額分為4個結節狀的突起,甲面和螯足均密生圓形的顆粒和很短的硬剛毛,螯腳掌部外側的顆粒較大。螯腳粗壯,左右不等大,大螯腳的可動指基部有一彎曲的大齒;小螯腳的鉗指彎曲,步腳的顆粒很細小。身體呈咖啡色、暗紫色志黑褐色,有些小個體有大片棕綠色的斑紋,螯腳的指尖及各附肢的關節顏色較淺,身體的顆粒和角膜有淡色的細點。 【生態習性】   肉食性,棲息在珊瑚礁海岸的潮間帶至淺海裡的岩石下或石縫中。受到威脅時會裝...

裸掌盾牌蟹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斜紋蟹科(Plagusiidae) 【學名】Percnon planissimum 【別名】石塞、乾扁仔 【型態特徵】   頭胸甲約4公分,身型扁平,前額具4齒,頭胸甲及腹面為黑褐色、褐色、棕褐色或灰褐色,前緣及側緣有黃綠色之條紋,中央有1條縱向的黃綠色條紋,縱紋兩側有對稱的黃色斜紋,形成2個V字,有如盾牌。 【生態習性】   以藻類為主食,偶爾肉食。 【棲地分布】   台灣各地岩礁海岸均有分布。   【原住民族語】 雅美族 cinha cinha no arrow cinRa ...

無斑斜紋蟹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斜紋蟹科(Plagusiidae) 【學名】Plagusia immaculata 【別名】礁扁、白底仔、白帶仔 【型態特徵】   頭胸甲背面具佈滿魚鱗般的圓形顆粒突起,突起的前緣光滑,側緣與後緣有些具有短剛毛,中央的凸起中間有一條凹溝,腹面光滑。眼窩下緣彎曲,呈連續脊與口框突出前緣相接。螯腳的腕節背面具有細溝及顆粒,顆粒之間光滑,可動指與不可動指的末端呈湯匙狀。外肢細小,內肢鬚位於長節的前外末角。雄蟹的腹部完全覆蓋末兩對步腳之間的胸板,頭胸甲呈褐綠色,腹甲為光滑的白色。 【生態習性】   螯腳的可動指與不可動指的前緣均演化成湯匙狀凹陷,可...

鱗形斜紋蟹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斜紋蟹科(Plagusiidae) 【學名】Plagusia squamosa 【別名】礁扁、白底仔、瘤突斜紋蟹 【型態特徵】   頭胸甲接近圓形,寬約可達5.5公分,寬略大於長,額部有2個深裂口,中央的凸起中間有一條凹溝,頭胸甲上散生著許多大小不等的顆粒和狀似鱗片的扁平顆粒,顆粒的周圍長有細密的短剛毛,腹面含步腳光滑,無橫向條紋。螯腳左右相同,雄蟹的比雌蟹粗大,各節均有3條顆粒狀凸起所形成的縱溝,可動指與不可動指的末端呈湯匙狀。步腳側扁,長節較寬,具有2列長剛毛,前節、腕節和指節均密生一列長毛,以利於游泳。全身呈紫褐色、深褐色或墨綠色,或綠色和褐色相...

紅星梭子蟹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梭子蟹科(Portunidae) 【學名】Portunus sanguinolentus 【別名】水蟹、門蟹、童蟹、槍蟹、蓋魚、海蟲、三目仔、三目蠘、三眼蟹、三點仔、三點蟹、梭子蟹、三目公仔、三點市仔、外海市仔、紅點泳蟹 【型態特徵】   頭胸甲呈梭形,寬約10-18公分,寬約為長的2-2.5倍,前部表面有一點隆起,並有許多小顆粒,後部幾乎光滑。前側緣含眼後齒共有9齒。螯腳細長,左右對稱,其長度約為頭胸甲長度的2倍餘,而略大於甲寬,長節呈棱柱形,其內緣有3-4枚刺棘。第4對步腳的前節和指節扁平呈槳狀,適合游泳,表面具軟毛,後部表面光滑無刺。頭胸甲呈灰綠...

底棲短槳蟹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梭子蟹科(Portunidae) 【學名】Thalamita prymna 【別名】石蟳 【型態特徵】   頭胸甲為扇形,寬可達10公分,表面大致平滑並具光澤,前側緣具5齒,其中第4齒較為細小。頭胸甲多呈現墨綠色至黃綠色,於夜間則呈深淺不一的黃褐色、綠褐色與青綠色斑塊。螫足左右略不等大,第4步足扁平化成泳肢。 【生態習性】   雜食性,以小型甲殼類、海膽、海藻為食。背部為墨綠色,活動於綠色海藻附近時,具有良好的保護色。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各地海岸。   【原住民族語】 雅美族 tari...

連額短槳蟹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梭子蟹科(Portunidae) 【學名】Thalamita wakensis 【別名】 【型態特徵】   頭胸甲密生剛毛,前側綠5齒,前額緣6齒,右螫足略大。頭胸甲橘色,螫足及步足多呈暗黃色。 【生態習性】   棲息於水深3-20公尺的珊瑚礁及岩礁中。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北部、宜蘭、屏東海岸。   【原住民族語】 雅美族 alimangu   【生活使用】 食用。 雅美族   可食用。各種螃蟹同盤時,孕婦最後才能食用連額短槳蟹。...

印痕仿相手蟹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相手蟹科(Sesarmidae) 【學名】Sesarmops impressum 【別名】 【型態特徵】   頭胸甲呈梯形,寬可達3.5公分,額域有四處隆突,前側緣含眼窩外齒共三齒,最外齒不很明顯。螯足粗壯,左右不等大,螯掌節外側密布白色顆粒。甲前部為黑色,餘為深咖啡色。整體之邊緣多有金黃色條紋。 【生態習性】   夜行性,活動在河口域及海岸水溝。遭遇危險常會棄螯而逃。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東部沿岸。   【原住民族語】 雅美族 lolongkapi kalang no ran...

絨毛仿銀杏蟹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扇蟹科(Xanthidae) 【學名】Actaeodes tomentosus 【別名】 【型態特徵】   頭胸甲寬約2.5公分,呈橫橢圓形,寬度約為長度的1.55倍,表面為深溝區密布數百個白色至紅褐色的小圓顆粒,顆粒間有短毛。螯腳左右不等大,掌部及腕部外側有和頭胸甲類似的小圓顆粒與短毛,內側面為光滑,鉗指粗短,指尖呈馬蹄形,步腳寬短,邊緣密生長剛毛。頭胸甲、螯腳呈黑褐色,有時染有灰色,剛毛為灰褐色,螯腳的指節呈棕褐色至黑色,指尖的顏色較淡,螯腳的內側面、胸板呈乳黃色。眼睛呈紫褐色。 【生態習性】   棲息在岩礁海岸低潮線附近的洞穴中。以洞...

廣闊愛潔蟹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扇蟹科(Xanthidae) 【學名】Atergatis latissimus 【別名】 【型態特徵】   頭胸甲呈長橢圓形,甲上無明顯分區,前緣平整且無外齒。甲面密布凹狀斑點,呈鮮紅至暗紅色,中央有閃電狀白色斑紋。 【生態習性】   棲息於岩礁海岸潮間帶至40公尺深之海底。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各地岩礁海岸,數量不多。   【原住民族語】 雅美族 katatavaen   【生活使用】 食用。 雅美族   雅美語katatavaen,語意「肥胖」...

光輝瘤蟹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扇蟹科(Xanthidae) 【學名】Cyclodius nitidus 【別名】 【型態特徵】   頭胸甲呈卵圓形,甲中及前部有表面光滑大小不一的疣狀突起。整體為漸層的深褐色,體色由螯向甲身以至第四步足而漸淡。步足長有黃色剛毛。 【生態習性】   珊瑚礁潮間帶低潮線附近礁石縫隙及珊瑚枝叢間皆可發現。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離島蘭嶼。   【原住民族語】 雅美族 nanadang nu anito   【生活使用】 涉及禁忌。 雅美族   長相奇怪,...

雙齒毛足蟹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扇蟹科(Xanthidae) 【學名】Lachnopodus bidentatus 【別名】 【型態特徵】   頭胸甲呈橫卵形,表面隆起,光滑。額緣平直,為淺凹分成兩葉。前側緣分4葉,前兩葉低平,末2葉鈍齒狀,螯足不等稱,腕節內末角具上、下兩鈍齒,掌部背緣外側具一淺縱溝。步足細長,各節前後緣具稀疏長毛,長節前緣具細顆粒齒,後緣略皺起。 【生態習性】   棲息於潮間帶珊瑚礁石下或縫隙中。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南部。   【原住民族語】 雅美族 nanadang   ...

溝痕皺蟹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扇蟹科(Xanthidae) 【學名】Leptodius affinis 【別名】火紅皺蟹 【型態特徵】   頭胸甲寬約3.3公分,呈扇形,表面有許多隆起和溝紋,邊緣有短毛。螯腳左右不等大,腕節內緣密生長毛,掌部粗壯,內緣鋒利,外側具有成簇的剛毛,尖端呈馬蹄形。步腳各節的前、後緣密生長毛。頭胸甲與附肢的顏色變異甚大,可呈褐色、紅褐色、棕色、灰棕色、灰底黑斑等等多種顏色,雜有斑點,鉗指呈棕褐色至黑色。眼睛呈褐色。 【生態習性】   以鉗指刮食海藻和碎屑為食。棲息在岩礁海岸潮間帶與內灣、河口的岩縫和石頭下。體色多變,擬態石頭並具有保護色的功能,...

肉球皺蟹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扇蟹科(Xanthidae) 【學名】Leptodius sanguineus 【別名】石蟹、血紅皺蟹 【型態特徵】   頭胸甲略成卵圓形,寬約3.4公分,表面有許多隆起、溝紋和短毛,有時細點狀,小個體的前半部有小顆粒,大個體則較少,甚至平滑。螯腳粗壯,左右不等大,鉗指長,尖端呈匙狀。步腳寬扁粗壯,前後緣密生長毛。雄蟹的第一腹足有亞遠端刺,以及一邊具有結節和頂葉。身體呈褐色、黑色、棕色等等多種顏色,常帶有小斑點,身體腹面呈白色,鉗指呈黑色至棕褐色。 【生態習性】   以鉗指刮食海藻、碎屑和捕食小動物為生。身體擬態石頭,遇危險會張開雙螯威嚇,...

銅鑄熟若蟹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扇蟹科(Xanthidae) 【學名】Zosimus aeneus 【別名】笨蟳、酸膏蟳、埋扇蟹 【型態特徵】   頭胸甲寬約10公分,呈橫橢圓形,長寬比約3:2,表面平滑有光澤,具有許多隆起和深溝,眼窩小,內角呈鈍齒狀。螯腳的大小左右相同,腕節和掌部粗糙,上緣有隆起的稜,手指粗壯,在內側緣具有粗壯的齒,指節末端呈匙狀。步腳寬扁,各節上緣均有隆起的稜,呈刀鋒狀,內側面有剛毛,指節粗短,密被剛毛。身體呈橘黃色、褐色、紅褐色,有淡紫色至淡藍色的泡沫狀網紋。 【生態習性】   行動緩慢,多為夜間活動,以藻類、小動物為食。外表顏色艷麗,具有警戒色,...

鵝茗荷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茗荷科(Lepadidae) 【學名】Lepas anserifera 【別名】磩仔、海佛手、茗荷介、鵝頸藤壺 【型態特徵】   頭部拉長,呈長柄狀附在基底上的有柄藤壺,體長約可達5公分。體殼由5片白色的鈣質殼板所組成,其上具有20條左右的輻射紋路,殼板的開口邊緣呈橘色,羽毛狀的附肢呈褐色。 【生態習性】   會附著在海面的漂流物上,不斷伸縮其附肢捕食浮游生物和懸浮的有機碎屑,耐乾燥能力很強,即使寄宿物體被移上岸,仍然能夠存活一段時間,不會馬上死亡。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東北角,冬季的海邊漂流物上常可發現。 &...

龜足茗荷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指茗荷科(Pollicipidae) 【學名】Capitulum mitella 【別名】龜爪、龜足、石蜐、佛手、筆架、狗爪螺、雞爪螺、海瓜子、觀音手 【型態特徵】   有柄藤壺,柄部圓筒形,密生細小的白色鱗片,體殼由8片三角形、大小不一的殼板所組成,看起來像烏龜腳爪。身體分為頭部和柄部,頭部側扁,由8個殼板形成殼室,基部有一排小的側板輪生。殼板呈白色,外面包覆一層牢固的黃褐色外皮。 【生態習性】   棲息於受大浪沖擊的礁石海岸石縫中。為雌雄同體,但必須和相鄰的個體交配。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北部岩礁海岸,偶爾可見。...

黑潮笠藤壺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笠藤壺科(Tetraclitidae) 【學名】Tetraclita kuroshioensis 【別名】 【型態特徵】   體殼成圓錐形火山狀,顏色呈綠色,殼底有像蜂巢狀之細管。背板通常具有銳利的喙,成體殼底直徑達40公釐。雌雄同體,以伸縮細管使鄰近的藤壺的軟受驚,有很長的雄性生殖器。 【生態習性】   棲息於受大浪沖擊的礁石海岸低潮線附近。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黑潮流經的岩礁海岸,不含金門、馬祖。   【原住民族語】 阿美族 pecox   【生活使用】 ...

虎頭蜂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胡蜂科(Vespidae) 【學名】 【別名】 【型態特徵】   虎頭蜂為胡蜂屬的總稱,台灣目前有黃腰虎頭蜂(Vespa affinis)、黑腹虎頭蜂(Vespa basalis)、雙色虎頭蜂(Vespa bicolor)、姬虎頭蜂(Vespa ducalis)、中華大虎頭蜂(Vespa mandarinia)、擬大虎頭蜂(Vespa analis)、黃腳虎頭蜂(Vespa velutina)、威氏虎頭蜂(Vespa vivax)等8種,其型態依物種各異。   黃腰虎頭蜂體長可...

  • 上一頁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
  • 50
  • 51
  • 52
  • 下一頁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