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137,925
  • 線上人數: 2
  • 民族檢索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B 民族動植物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分類檢索:『B 民族動植物』, 共1036筆


雨傘節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蝙蝠蛇科(Elapidae) 【學名】Bungarus multicinctus 【別名】白節仔、百節蛇、手巾蛇、銀環蛇 【型態特徵】   為中型蛇類,最大全長可達170公分,全身僅單純由黑白相間的環紋構成,白色環紋的寬度遠比黑色環紋窄,只有極少數個體的黑色環紋會變成淺棕色、破碎不完整,或環紋消失而呈現全身一致的棕黑色。卵生,於8-9月間交配後,可於春末至夏季產卵,初生仔蛇全長約25公分。 【生態習性】   棲息地以闊葉林、混生林、草原為主。偏好於潮濕的環境活動。屬於動作緩慢,性情溫馴的蛇類,可是劇烈的神經毒性卻能致人於死。夜行性,以蛙、蜥...

眼鏡蛇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蝙蝠蛇科(Elapidae) 【學名】Naja atra 【別名】五毒蛇、飯匙倩、飯鏟頭、膨頸蛇 【型態特徵】   為大型的蛇類,最大全長可達2公尺,體背主要為黑色,其上有一些細的灰白色環紋,頸部的紋較寬而明顯。眼鏡蛇易受激怒而將前身昂起,此時頸背部的白色環紋更為明顯。卵生,夏季產卵,初生仔蛇全長約20公分。 【生態習性】   偏好於山區或開墾地活動。屬神經毒,毒性強,個性易怒,攻擊性強。被激怒時,頭昂起且呈現前後扁平狀,以此形狀得飯匙倩之名。以魚、蛙、蟾蜍、蜥蜴、蛇、鳥、鳥蛋、鼠類為主食。雌蛇有護卵行爲。 【棲地分布】   台...

菊池氏壁虎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壁虎科(Gekkonidae) 【學名】Gekko kikuchii 【別名】蘭嶼壁虎、蘭嶼守宮、菊池氏守宮 【型態特徵】   軀幹長約10公分,最大全長可達20公分,體背主要以褐色為主,有著深淺不一的斑點。頸部到尾部有十數對兩兩成對的深色斑,背部的鱗片兼具有細小的粒鱗與大型的疣鱗。雄性個體具有連續排列的股孔、肛前孔,股孔每側有24個。尾部有許多櫛刺狀的鱗片,以環狀的方式排列,四肢指端明顯擴張,指下有單列的指瓣。 【生態習性】   以昆蟲、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常出沒於住家屋舍牆壁或珊瑚礁岩壁。是一種主要於夜間活動的蜥蜴,尾部極容易自割。...

疣尾蝎虎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壁虎科(Gekkonidae) 【學名】Hemidactylus frenatus 【別名】蝎虎、蜥虎、疣尾蜥虎、橫斑蜥虎 【型態特徵】   軀幹長約4-6公分,最大全長可達13公分,身體主要由黑色、褐色、灰色或白色所構成,顏色會隨環境而改變。體背除了有較細小的粒鱗,還有許多較大型的疣鱗,尾部有許多櫛刺狀的鱗片,而深淺不一的鱗片也形成體背的縱線或是由頸部延伸到尾部規則分布的斑塊。四肢指下有單列指瓣,且第一指有爪。卵生,一次會產下2枚卵,但卵殼間並不相連。 【生態習性】   常出沒於居家屋舍、路燈、近光源處,鳴聲響亮,是一種主要在夜間活動的蜥...

柴棺龜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地龜科(Geoemydidae) 【學名】Mauremys mutica 【別名】水龜、黃龜、黃喉擬水龜 【型態特徵】   柴棺龜的體型與體色變異極大,背甲有時呈深褐色、黃棕色、紅棕色。 【生態習性】   屬半水棲性淡水龜,喜歡棲息在靠近低海拔山區的水塘或稻田附近。雜食性,以小蝦、水生昆蟲、魚、蚯蚓,和植物的果實、種子、莖葉、嫩芽為食。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北部、中部、東部靠近山區的水塘、溝渠等環境,常見,但野生族群不大。   【原住民族語】 阿美族 rarokoh 泰雅族 ...

梭德氏草蜥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正蜥科(Lacertidae) 【學名】Takydromus sauteri 【別名】南台草蜥、梭德氏舅母蛇 【型態特徵】   成體大約6-7公分,鱗片粗糙、形狀纖瘦細長的小型蜥蜴,尾極長,可達吻肛長的4倍以上,斷尾過後的個體尾長略短。雌蜥全身翠綠色,雄蜥則略帶有褐色色澤。腹部顏色由乳白色、淡黃色至鵝黃色。雌蜥體型通常較雄蜥略大。具有一對鼠蹊孔與四對頦下鱗,腹部鱗片具有稜脊。 【生態習性】   以小型節肢動物為主食。纖長的尾部具有優異的纏繞能力,經常在老熟的芒草叢中潛行,甚少下到地面活動。在蘭嶼廣泛分布於各類型的草生地,也會在稀疏的林緣出現...

岩岸島蜥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石龍子科(Scincidae) 【學名】Emoia atrocostata 【別名】都蜥蜴 【型態特徵】   體長約10公分,最大全長可達22公分。吻端細長、體色黝黑,下眼瞼有一塊沒透明瞼窗,體背部主要為灰黑或深橄欖綠色,其上並分布著無數顏色較淺的斑點。體側面為鉛灰色,體腹面則為白色或乳黃色。卵生,一窩可產下卵2枚。 【生態習性】   日行性,主要棲息於海岸地帶的岩岸、珊瑚礁地區,動作迅速,遇危險時會鑽進礁岩的縫隙中。尾巴極容易自割。主要以節肢動物為食。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屏東、台東,以及蘭嶼。  ...

中華鱉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鱉科(Trionychidae) 【學名】Pelodiscus sinensis 【別名】甲魚、圓魚 【型態特徵】   背甲長可達33公分。幼年期背甲常帶有斑點,長大後逐漸消失。鱉的背甲、腹甲柔軟且扁平,頸部極長,吻端細長突出,鼻孔可開閉,位於吻端,全身呈灰白色或灰褐色。 【生態習性】   以水生之小型魚類、甲殼類、螺貝等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卵生,卵呈圓形,產卵季為每年5-8月,但野生個體產卵數較少。為水棲性極強的物種,主要棲息於泥底且水流較緩的淡水域,以墾地、溪流、湖沼為主。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全島,以及金門低海拔...

百步蛇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蝮蛇科(Viperidae) 【學名】Deinagkistrodon acutus 【別名】五步蛇、尖吻蝮 【型態特徵】   中型蛇類,體型粗短,最大全長約達150公分,吻端上翹,頭部呈三角形,身體兩側有許多三角形黑褐色斑紋。 【生態習性】   有護卵行為。受到中、低海拔闊葉林遭大量破壞開墾之影響,已不易見到。棲息於森林底層中,其體色容易與周遭枯枝落葉等環融為一體,為坐等型之蛇類,遇騷擾時攻擊性強,為出血性毒蛇,被咬到容易致死。卵生,雌蛇具有護卵行為。以蛙類、鳥、小型哺乳類為食。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2,000公尺以...

龜殼花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蝮蛇科(Viperidae) 【學名】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 【別名】烙鐵頭、原矛頭蝮 【型態特徵】   為中型蛇類,最大全長可達150公分,頭呈銳三角形,眼後有一細長的黑褐色縱帶。頭頂褐色且常有斑紋分布,身體黃棕色,其上有大型黑色斑塊,斑塊邊緣有黃色細紋。體背中央的斑塊常連成波浪狀,有明顯保護色作用。卵生,於夏季產卵,初生仔蛇全長約22公分。 【生態習性】   棲息地以闊葉林、混生林、草原為主,晚上活動的龜殼花屬於攻擊性極強的蛇類,加上具有強烈的出血性毒,能致人於死。主要以蛙、蜥蜴、鳥、鼠類為食。 ...

赤尾青竹絲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蝮蛇科(Viperidae) 【學名】Trimeresurus stejnegeri 【別名】赤尾鮐、竹葉青、青竹蛇、焦尾巴 【型態特徵】   小型蛇類,最大全長可達90公分,其頭呈三角形,眼睛紅色,全身翠綠。多數的雌蛇在身體和腹部交接處有一條白色的細縱線,而多數的雄蛇除了有此白色的細縱線外,在白線下還緊接著一條紅色的細縱線。胎生,於秋季交配,初生仔蛇全長約26公分。 【生態習性】   棲息於森林、開墾地、竹林附近,喜歡在池塘溝渠旁的樹上活動。屬出血毒,毒性強,攻擊性強。夜行性,常以坐等伏擊的方式獵捕經過的動物,以蛙、蜥蜴、鳥、小型哺乳類動...

河豚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魨形目(Tetraodontiformes)二齒魨科(Diodontidae)、三齒魨科(Triodontidae)、四齒魨科(Tetraodontidae)、箱魨科(Ostraciidae) 【學名】 【別名】規仔、河魨、氣包魚、吹肚魚 【型態特徵】   體長圓形或橢圓形,顎齒發達,咬合力強,部分河豚腹部布有短棘。普遍具有膨脹身體的能力,將空氣或水吸入胃中,使身體膨脹數倍,以嚇阻掠食者。大多數四齒魨科、箱魨科河豚有劇毒的河豚毒素、箱魨毒素。 【生態習性】   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小魚為食。主要棲息於斜坡水域,大多生長於海洋,少部分生活於淡水。 ...

肩斑刺尾鯛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刺尾鯛科(Acanthuridae) 【學名】Acanthurus bariene 【別名】粗皮仔、紅皮倒吊、黑點粗皮鯛、鰓斑刺尾魚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50公分。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背部輪廓明顯凸出,成魚越是明顯。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體一致為黃褐至暗褐色,具許多不顯的灰藍色波狀縱線。緊接眼睛後方具一稍大於瞳孔之黑色圓斑;圓斑的後方具一條橙色之橫帶。背鰭橘黃色外,背鰭及臀鰭的基底及鰭緣各具一暗藍色紋,鰭緣的上下方另具數條細的藍色縱線;尾鰭基部有一白橫帶,上下葉則呈橘黃色。 【生態習性】   以裸露礁石上的藻類為食。主要棲息於清澈而面...

杜氏刺尾鯛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刺尾鯛科(Acanthuridae) 【學名】Acanthurus dussumieri 【別名】粗皮仔、眼紋倒吊、額帶刺尾魚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54公分。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背部輪廓不特別凸出,背鰭、臀鰭硬棘尖銳。體黃褐色,具許多藍色不規則的波狀縱線,頭部黃色而具有藍色點及蠕紋;緊貼著眼睛後方具一不規則之黃色斑塊及眼前另具一黃色帶橫跨眼間隔。背鰭、臀鰭黃色,基底、鰭緣具藍帶;尾鰭藍色,具許多小黑點,基部有一黃弧帶;胸鰭上半黃色,下半藍色或暗色。 【生態習性】   以附著性藻類、矽藻或有機碎屑為食。棲息於沿岸附近之珊瑚礁、岩礁地帶...

斑點刺尾鯛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刺尾鯛科(Acanthuridae) 【學名】Acanthurus guttatus 【別名】粗皮仔、白點倒吊、星粗皮鯛、斑點刺尾魚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約27公分。體呈卵圓形而側扁。頭背部眼前區凸出,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體綠褐色,體側具2-4條白色寬橫帶,最後兩條橫帶有時會不顯著。體側後半部具許多白色小點且延伸至背鰭軟條部及臀鰭全部;喉部及胸部腹面為白色。腹鰭鮮黃色;尾鰭前半部淡黃或黃色,後半部黑褐色,餘鰭均為褐色。尾柄棘溝為黃褐色。 【生態習性】   藻食性,以絲狀藻及具石灰質的藻類為食。小群活動,主要棲息於珊瑚礁或岩礁之浪拂區,...

線紋刺尾鯛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刺尾鯛科(Acanthuridae) 【學名】Acanthurus lineatus 【別名】紋倒吊、彩虹倒吊 【型態特徵】   體型呈橢圓形且側扁,尾鰭彎月形,並隨成長,上下葉漸延長,尾柄棘尖銳且極長。頭部及體側上部約3/4處為黃色,其上具有8-11條鑲黑邊之藍色縱紋,身體下方為淡藍色,腹鰭橘黃色且具黑緣,尾鰭前半部暗褐色,後接1條藍色彎月紋,彎月紋後則有一片淡藍色斑塊。尾柄上的直立前向棘具有毒腺。 【生態習性】   棲息於珊瑚礁、岩礁的浪拂區,具強烈之領域性,主要由1尾較大體型之雄魚控制界限分明的覓食區域及一群雌魚,通常會不停的游動,草...

頭斑刺尾鯛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刺尾鯛科(Acanthuridae) 【學名】Acanthurus maculiceps 【別名】黑帶倒吊、斑頭刺尾魚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約25公分。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小,頭背部輪廓不特別凸出。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各鰭條皆不延長。體橄欖綠至暗褐色,具許多藍灰色不規則的波狀縱線,頭部及頸部則散布許多暗橙色班點;胸鰭上方具一橢圓形黑斑。背鰭及臀鰭褐色,尾鰭黑褐色;胸鰭暗色,末端黃色;尾棘則為淡色。 【生態習性】   以藻類為食,日行性。棲息於清澈而面海的潟湖、礁區,棲息深度一般在15公尺以下,幼魚則於水表層至水深3公尺處活動。 ...

褐斑刺尾鯛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刺尾鯛科(Acanthuridae) 【學名】Acanthurus nigrofuscus 【別名】斑面倒吊、褐斑刺尾魚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21公分。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背部輪廓隨著成長而凸出。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胸鰭近三角形;尾鰭彎月形。體一致為紫褐色至褐色,體側具不顯著之藍灰色線紋;頭及胸部散布橘色小點;唇黑褐色。背鰭及臀鰭黃褐色至紫褐色。尾鰭一致紫褐色至黑褐色,末端鰭緣為白色;胸鰭及腹鰭淡褐色。 【生態習性】   以絲狀藻類為食。主要棲息於淺灘、面海礁石的堅硬底部,棲息深度由浪拂區至15公尺左右,是淺水域礁區常見的魚種。成魚...

一字刺尾鯛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刺尾鯛科(Acanthuridae) 【學名】Acanthurus olivaceus 【別名】一字倒吊、紅印倒吊、橙斑刺尾魚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約35公分。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背部輪廓隨著成長而凸出。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分別;胸鰭近三角形;尾鰭彎月形。6公分以下之幼魚身體一致呈黃色,隨著成長,體色逐漸轉呈灰褐色,成魚呈暗褐色,體側不具任何線紋,但在鰓蓋上方,眼正後方具「一」字形鑲深藍色緣之橘黃斑。背鰭及臀鰭灰褐色,鰭緣為淡藍色,尾鰭灰褐色,具許多深色不規則斑點或線紋,末端鰭緣具寬白色帶;胸鰭及腹鰭灰褐色。 【生態習性】   以攝取...

綠刺尾鯛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刺尾鯛科(Acanthuridae) 【學名】Acanthurus triostegus 【別名】條紋刺尾魚 【型態特徵】   體型呈圓形且側扁,頭小,頭背部眼前微凸,口小,齒緣具缺刻。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胸鰭近三角形,尾鰭則略內凹或近截形。腹部白色,體側與腹部顏色相交處具1黑色縱紋,頭部及體側共有2條黑色橫帶,尾柄背側具1條黑色鞍狀斑,腹側則有1個黑斑。 【生態習性】   喜好棲息於潟湖、礁區之海域,活動深度介於海面至水下90公尺左右,幼魚常出現於潮池之中,覓食或產卵時會有聚集成群。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北部、東北...

  • 上一頁
  • 33
  • ...
  • 35
  • 36
  • 37
  • 38
  • 39
  • ...
  • 41
  • 42
  • 下一頁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