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137,603
  • 線上人數: 3
  • 民族檢索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B 民族動植物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分類檢索:『B 民族動植物』, 共1036筆


胡麻斑蝴蝶魚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蝴蝶魚科(Chaetodontidae) 【學名】Chaetodon citrinellus 【別名】胡麻蝶、密點蝴蝶魚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13公分。魚體側扁呈卵圓形,吻小且尖。前鼻孔具鼻瓣。體被中大型鱗片,側線向上陡昇,背鰭單一。體鮮黃色至幾近白色,體側大多數鱗片各具一藍黑色點,形成10餘條點狀縱帶,眼帶前後具黃色緣。各鰭與體同色,臀鰭另具黑緣。 【生態習性】   雜食性,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珊瑚蟲、藻類碎片為食,日行性。通常成對一起覓食,棲息於淺水域的礁盤、潟湖、面海的珊瑚礁區。晩則停靠於礁石凹陷處休息。 【棲地分布】 ...

克氏蝴蝶魚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蝴蝶魚科(Chaetodontidae) 【學名】Chaetodon kleinii 【別名】鳳梨蝶、藍頭蝶、珠蝴蝶魚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15公分,魚體側扁,體高而呈卵圓形,吻小吻尖。體被中型鱗片,側線向上陡昇至背鰭,背鰭單一。體淡黃色,吻端暗色;體側於背鰭硬棘前部及後部的下方各具有一條不明顯的暗色帶;頭部黑色眼帶略窄於眼徑,在眼上下方約等寬,且向後延伸達腹鰭前緣。背鰭及臀鰭軟條部後部具黑紋及白色緣;腹鰭黑色;胸鰭淡色;尾鰭黃色而具黑緣。 【生態習性】   雜食性,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珊瑚蟲、浮游動物及藻類碎片為食。棲息於較深的潟湖...

多鱗霞蝶魚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蝴蝶魚科(Chaetodontidae) 【學名】Hemitaurichthys polylepis 【別名】霞蝶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18公分,魚體側扁,體高而呈卵圓形,吻短。體被小型鱗片,側線完全,背鰭單一。體銀白色或淡,頭部較暗色;體側具金黃金的三角形斑。背鰭與臀鰭金黃色;胸鰭為淡色;腹、尾鰭銀白色。 【生態習性】   喜愛頂著強勁潮流,以短尖的口啄食潮水帶來的浮游動物,日行性。通常成群於群體外圍斜坡潮流經過處。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南部,以及蘭嶼海域。   【原住民族語】 ...

烏面立旗鯛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蝴蝶魚科(Chaetodontidae) 【學名】Heniochus monoceros 【別名】黑面關刀、單角馬夫魚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24公分,魚體極為側扁,魚體略成三角形,吻尖突而不呈管狀。體被中大弱櫛鱗,頭部、胸部與鰭具小鱗,吻端無鱗。體黃白色;體側具2條黑色橫帶,眼帶明顯;吻部背面灰黑色;兩眼間具黑色紋。背鰭軟條部及尾鰭淡黃至鮮黃色;胸鰭淡黃;臀鰭前緣白色至淡黃,具黑緣;胸鰭基部及腹鰭黑色。 【生態習性】   以底棲小生物為食,常啄食其它魚身上的寄生蟲,日行性。棲息於珊瑚叢生的潟湖、面海的珊瑚礁區。幼魚多半單游,成魚則常...

單斑鈍䱵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䱵科(Cirrhitidae) 【學名】Amblycirrhitus unimacula 【別名】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8.5公分,體側扁,眼中大,兩眼間隔具鱗。呈灰褐色至褐色,全身布滿紅褐色不規則斑紋,背鰭硬棘末端具有穗狀突起。背鰭最後軟條基底與其下方具一大黑點。 【生態習性】   肉食性,以甲殼類、小型魚類為食。獨游,日行性。性凶悍但機警,游泳方式特殊,以寬大的胸鰭支撐停棲於珊瑚或礁盤的高處,如老鷹一般伺機伏擊經過的小魚或生物。主要棲息於沿海岩礁、向海的珊瑚礁區域或潮流經過的礁盤上。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

斑金䱵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䱵科(Cirrhitidae) 【學名】Cirrhitichthys aprinus 【別名】格仔、短嘴格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30公分,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吻略鈍。眼中大,體被圓鱗,眼眶間隔無鱗,背鰭單一。體淡褐色,腹部淡色,體側具紅褐色斑塊或不規則之斑駁。鰓蓋上緣具一大暗色斑。各鰭淡黃色至淡紅褐色。 【生態習性】   以甲殼類、小型魚類為食,獨游,日行性。主要棲息於亞潮帶岩礁、珊瑚礁區域;通常喜歡停棲於珊瑚枝頭上,伺機捕食獵物。雄魚具領域性,一夫多妻制。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東北部、東部、南部,以及綠島、...

副䱵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䱵科(Cirrhitidae) 【學名】Paracirrhites arcatus 【別名】白線格、馬蹄鷹斑鯛、夏威夷副䱵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14公分。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吻鈍。眼中大,體被圓鱗;眼眶間隔具鱗。背鰭單一,體一致為淡灰褐色至橙紅色,腹部較淡;眼後具一黃、粉紅及白色相間的U形斑;間鰓蓋另具3條鑲紅邊的黃色斜帶,斜帶間則為淺藍色。各鰭橙黃色。 【生態習性】   以蝦蟹等甲殼類、小型魚類為食,獨游,日行性。主要棲息於潟湖、面海的珊瑚礁區域。通常喜歡停棲於珊瑚周遭,伺機捕食獵物。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

福氏副䱵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䱵科(Cirrhitidae) 【學名】Paracirrhites forsteri 【別名】格仔、副䱵、海豹格、雀斑副䱵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22公分。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吻鈍。眼中大。體被圓鱗,背鰭單一。體一致為淡紅褐色至暗褐色,腹部偏淡黃;沿後背側具一暗色寬縱帶;沿側帶下方另具乳黃色寬縱帶;頭部及體之前部散佈許多小紅褐色斑點。各鰭淡黃色。 【生態習性】   以小型魚類、蝦蟹等甲殼類為食。主要棲息於潟湖向海的珊瑚礁區域。喜歡停棲於珊瑚周遭,伺機捕食獵物。雄魚具領域性,一夫多妻。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東部、...

泥鰍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鰍科(Cobitidae) 【學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別名】土鰍、魚溜、雨溜、胡溜、河鰡、旋鰡、旋鰡鼓 【型態特徵】   體延長,前段略為圓筒形,後部側扁,腹部圓形,背緣線平直;尾柄有皮質隆起而與尾鰭相連。頭部稍側扁,近似圓錐形。吻突出而稍圓鈍。眼小,口小,呈馬蹄形。鬚5對,吻鬚2對,口角鬚1對,頦鬚2對。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側線不明顯,各鰭均無硬棘,尾鰭圓形。體背側灰褐色,腹側為淡黃色,全身布滿黑褐色小點;背鰭、臀鰭及尾鰭密布細小的黑色斑點;尾鰭基部上方具有一明顯黑點。 【生態習性】   廣泛棲息...

鬼頭刀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鬼頭刀科(Coryphaenidae) 【學名】Coryphaena hippurus 【別名】萬魚、鱰魚、鯕鰍、飛烏虎 【型態特徵】   體極側扁且延長,頭部高大隆起,向後漸變細。成魚頭背幾呈方形,額部有一骨質隆起,隨成長而越明顯,尤以雄魚為甚。背鰭單一,基底長,起始於眼上方而止於尾柄前。體呈綠褐色,腹部銀白色至淺灰色,且帶淡黃色澤;體側散布有綠色斑點。背鰭為紫青色;胸鰭、腹鰭邊緣呈青色;尾鰭銀灰而帶金黃色澤。 【生態習性】   為大洋性迴游魚類,一般棲息於海洋表層,喜生活於陰影下,故常可發現成群聚集於流木或浮藻處的下面。日行性,性貪食,...

台灣石𩼧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鯉科(Cyprinidae) 【學名】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別名】石斑、石賓、秋斑、台灣光唇魚 【型態特徵】   成魚體長約10-15公分,大者可達20公分。體延長而略側扁,腹部略圓。頭中大而尖。吻圓鈍而前端稍突出。口略寬,位於吻位下位,成圓弧形。唇稍厚,下唇則與下領前端分離。有鬚2對,頜鬚略長於吻鬚。體被圓鱗;側線完整而沿體側中央直走;雌魚的臀鰭較雄魚略為尖長。體呈黃綠色,腹部略白,體側具7條黑色橫帶,尤以幼魚最為明顯,成魚體色逐漸變暗,橫帶亦漸不顯;背鰭、臀鰭鰭膜淡黃色而具數條黑褐色橫斑;胸鰭、腹鰭及尾鰭淡黃色。 ...

台灣鬚鱲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鯉科(Cyprinidae) 【學名】Candidia barbata 【別名】一枝花、山漣仔、台灣馬口魚、台灣縱紋鱲 【型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口端位,口裂達眼眶前緣。觸鬚一對。體被細小圓鱗。側線完全。體背灰褐色,腹部略白,體側中央自鯉蓋後方起有一條籃黑色縱帶延伸至尾柄末端。成熟雄魚頭部下側、腹部、腹鰭及胸鰭均呈豔麗鮮紅之婚姻色,吻部有刺狀追星。雌魚無追星,體色較淡,無紅色鰭。中型魚類,成魚體長可達20公分。 【生態習性】   初級淡水魚,棲息於河川中上游。較大體型的個體好躲藏於如有樹蔭遮蔽的深潭下,而小型的個體則好活動於淺瀨或水面...

鯽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鯉科(Cyprinidae) 【學名】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別名】土鯽、細頭、鯽仔、本島仔、本島鯽 【型態特徵】   體高而側扁,前半部弧形,腹部圓形。頭短少,吻圓鈍而無鬚。體被中大型圓鱗;側線完全,後部延伸達尾部中央。背鰭基部較長,體背銀灰色,腹部銀白而略帶黃色。各鰭灰白色。 【生態習性】   初級淡水魚。適應力強,在各種類型的水體皆能存活,而以水草雜生與泥質淺水域最多。為雜食性魚類,幼魚以浮游動物為主食,成魚則以植物碎片、藻類、腐殖質、底棲甲殼類為食。 【棲地分布】   台灣原生魚種...

草魚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鯉科(Cyprinidae) 【學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a 【別名】鯇、鯤、池魚、草根魚 【型態特徵】   身體延長,前部略呈圓筒狀,後部稍側扁,腹部圓。頭中大,無鬚。體被大型圓鱗,側線完整,各鰭均無硬棘。體背側青褐色而略帶黃色光澤,腹部銀白色。胸、腹鰭稍帶黃色,餘鰭淺灰色。 【生態習性】   初級淡水魚。喜棲息於水流平緩的河川或湖泊中、下層,常成群活動於水草繁生處,游泳迅速,適應力強,以水草等植物性餌料為主要食物。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西半部的較大型河川、水庫。   ...

鯉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鯉科(Cyprinidae) 【學名】Cyprinus carpio carpio 【別名】西鯉、鮘仔、在來鯉、財神魚 【型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背部略隆起,腹緣呈淺弧形。頭中大,吻鈍圓。鬚兩對,吻鬚較短,頜鬚較長。體被圓鱗,側線完全。尾鰭叉形。背鰭、臀鰭後緣有鋸齒。體背部暗灰色或黃褐色,側面略帶黃綠色,腹面淺灰色或銀白色。背鰭、尾鰭基部微黑色;胸鰭、腹鰭微金黃色。 【生態習性】   初級淡水魚。適應性強,多棲息於水域中下層,而以富營養水域底泥砂質靜水域為主,較少棲息於流水域中。有集體群游習性。為雜食性魚類,以小型無脊椎動物...

唇䱻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鯉科(Cyprinidae) 【學名】Hemibarbus labeo 【別名】䱻、真口魚、竹竿頭、竹篙頭 【型態特徵】   體延長,略側扁,腹部圓形。頭大而尖,吻長而突出,有鬚1對。體被中小型的圓鱗,有銀色光澤;側線完全而略平直,胸鰭末端不達腹鰭起點。體呈銀白色,體背側呈淡青綠色,腹部白色。 【生態習性】   初級淡水魚。喜棲息於水流略急而寬廣水域的潭區中下水層,平常大多群游在水域底層。河水混濁時較為活躍而到處覓食。主要以水生昆蟲、蝦、螺類為食。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本部淡水河系。   【原住...

䱗條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鯉科(Cyprinidae) 【學名】Hemiculter leucisculus 【別名】白條、白鱎、䱗條、奇力仔、苦槽仔、海鰱仔 【型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背緣較平直,腹緣稍凸,頭稍尖。體被中小圓鱗,側線完全。體背青灰色,側面、腹面為銀白色,全身反光強,無其它任何花紋。尾鰭灰黑色。 【生態習性】   初級淡水魚。是低海拔常見魚類,喜歡群聚棲息於溪流、湖泊及水庫等水體上層。主要攝食藻類,也食高等植物碎屑、甲殼類、水生昆蟲等。繁殖力、適應性強,能容忍較汙濁之水域。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北、中、南部各地河川的下游...

高身小鰾鮈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鯉科(Cyprinidae) 【學名】Microphysogobio alticorpus 【別名】車栓仔、高身棒花魚、高身鐮柄魚 【型態特徵】   體型延長,前半部略呈圓筒形,後半部則為側扁形,頭背緣及腹緣稍呈弧形,口下位,呈馬蹄形,口裂小,口角具1對短鬚。眼上側位,眼間距窄,兩眼間距小於眼徑。體色為灰白色或灰褐色,體央央具一條連續的黑色縱帶,體背具有5個黑色斑塊。背鰭一,鰭條上具有黑斑。胸鰭向外平展並呈扇形,基部具一黑斑,鰭膜黃色。腹鰭向外平展,鰭膜黃色。殿鰭呈三角形。尾鰭內凹,鰭膜灰白並具麻斑。 【生態習性】   初級性淡水魚類,棲息...

高身白甲魚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鯉科(Cyprinidae) 【學名】Onychostoma alticorpus 【別名】赦鮸、鮸仔、高身鯝魚、高體白甲魚、高身鏟頜魚 【型態特徵】   幼魚期與台灣鏟頜魚極相似,隨成長而漸有變化。成魚體長最大可達50公分,體延長而側扁,體高而隆起,腹部圓。頭小而短圓,頭頂略隆起,吻部短且鈍。下頜有發達的角質邊緣,前緣平直而成鏟狀,側線完整。體呈銀白色,體背部為青綠色,腹部銀白色;成魚的頭部、體背側呈暗灰綠色,側線下方的腹側粉紅、淡橘紅色。吻部前方具白色縱帶。所有鰭條淡灰黑色;胸、腹、臀鰭鰭膜為粉紅色。 【生態習性】   初級淡水魚。棲息...

台灣白甲魚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鯉科(Cyprinidae) 【學名】Onychostoma barbatulum 【別名】苦花、齊頭、福山魚、台灣鯝魚、台灣鏟頜魚 【型態特徵】   中小型魚類,常見成魚體長6-25公分,大者可達50公分。體延長,側扁型,呈長筒而圓滑之流線型。有兩對極小的吻鬚和頷鬚。體被圓鱗,側線完全。腹鰭腹位,叉形尾。眼睛上半部常呈淺紅色,體背黃綠色,腹部淡白。雄魚吻端具明顯追星。 【生態習性】   初級淡水魚,主要棲息於河川中上游水質較冷且清澈之水域,在地形落差較大之水域有較大的族群,喜好躲藏於深潭、岩石石縫間,以取食岩石上之藻類為主,也會食用小型無...

  • 上一頁
  • 36
  • 37
  • 38
  • ...
  • 40
  • 41
  • 42
  • 43
  • 44
  • ...
  • 下一頁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